下一站 坐在公交车里看长沙“长大”

  潇湘晨报   2018-08-26 10:18:01


“耽误大家两分钟,我先去上个厕所,马上回来。”在长沙501路公交车上,发车前司机向乘客“请假”,原因是这条的公交线路太长,跨越42公里,光跑完一个单边至少两个半小时,司机连上厕所的时间都没有。这条公交线路因城市扩展而开设,它绕长沙市北区一直到星沙东一路公交基地,沿途共78个站点,成为长沙市最长公交线路之一。城市长大,它的线路也在变长。

长沙密布的公交线路网,都是城市发展的痕迹,城市扩展到哪儿,它们便延伸到哪儿。公交车轮轨迹成为丈量城市发展的一个标尺。公交车在城市各角落穿行,它串起了商业区、居住区、工业区、休闲娱乐区等,为人们提供更方便的出行,但是,它能抵达的距离又在无形中左右着城市流动和空间格局。我们最熟悉的公交车,我们又了解多少呢?



上世纪70年代

长沙公交车的始发站多为长沙火车站

长沙公交车历史要追溯至80多年前,它紧随城市拓展而出现,道路修建至哪儿,它便延伸至哪儿。但直到上世纪70年代,长沙公交车的中心转换站为长沙火车站,几乎每条公交线路都以火车站为起始站向外延伸。

“长沙火车新站建成通车,公交线路也有一个新的契机,那时候开通了1至12条线路,基本都是以火车站为起始点延伸出去的。”湖南巴士四公司副书记邹梦晓介绍,长沙火车站作为起始点,很大部分原因是因为它的地理位置相对中心,人流量大。而这些线路所经过的站点,大多也是人流量大的居住区、商业区、行政区等。就连2004年开通的501环线公交也得绕着大圈经过火车站等人流集中地。“公交线路的设置和站点的设置都会根据人们出行便利来设置,如501线路,星沙起点当时就考虑到长沙师范、卫校、大众传媒学院等几所学校学生出行,途经比较密集的居民区,其他公交线路和站点设置也会综合考虑这些,可能会在200至1000米内根据人流量多少设站。”501线路队长陆钢介绍。

80年前,那时候长沙刚刚出现公交车,线路设定基本都是根据道路修缮来定的。1933年,长沙市政府从司门口起拆迁八角亭、端履街的全部商户,拓宽了南门口至端履街马路,根据路宽17米标准建成南正路。因为当时南北交通拥挤不堪,同年,经彭家井口至北站路长达590米的新湘路也随即完成。紧接着又开始兴建蔡锷路来改善城区道路环境。而始建于1931年的春华路(即今八一路中段),始建于1933年、由湖南大学至溁湾镇的河西大马路(即今麓山路)等陆续完工,形成了长沙城区的交通框架。在1932至1935年间,为配合城市扩展研究公交车的湖南工业试验所经过多番努力,制造了多辆木炭汽车与酒精汽车。1934年,由开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经营的两辆公交车正式上路。那时只开通中山路和环城路两条线,也是人流量最大的两条线。可没想到的是,那时的公交却没有人力车和轿子受欢迎。因当时长沙城小,加之木炭汽车开动,木炭屑和马路灰尘一同扬起,人们更愿意选择人力车和轿子出行。

公交车的窘境一直持续到上世纪50年代。1951年10月,长沙市公共汽车公司成立,那时只有11辆公交车,唯一的线路是南门口到北门口的4.2公里。可想而知,南北二城门在当时应该是人群最集中的两处。但随着城市扩展,第二年就增辟了河西线(现在的溁湾镇至左家垅),从此以后,公交线路不断增加延长,发车间隔时间也逐渐加密。至1995年,公共汽车增至688辆,线路增加到51条,而到2000年时,人们更多地选择公交出行,长沙市公交已有两千辆左右,到2008年底的数据显示,长沙已经拥有各类公交车3468辆,中巴、的士已发展到5000辆。“不包括星沙和望城,现在全长沙市的公交路线,大概有两百多条了,单我们湖南巴士公交线路就有80多条。”邹梦晓介绍。如今,长沙市随着城市的不断扩展,公交车的起始站选择更多了。



上世纪80年代

办公交月票需单位开具证明

如果说公交的发展是城市的一面镜子,那么这面镜子最直观的反映就是车的更新和收费的变化。

80年前的公交车是木炭和酒精汽车,由一个巨大的车头拖着车厢,极为简陋、笨重。而到上世纪80年代,长沙市的公交车多为铰接式公交车,车头为圆弧形,车身为红蓝两种色调,基本是长沙市人民汽车公司客车修配厂制造。可因为城市车辆增多,两节车不适用,2000年淘汰两节的铰接式公交车,又改为单节车。这时,五一大道拓宽,公交车也加长,12路车引入12米长的公交车。也在这时,靠开关窗来调节温度的公交车实现了空调车的批量投入。10年后,那些普通车基本改为空调车,而如今,因为城市环境需要,公交车开始追求绿色环保,大概到今年底,充电桩建成,基本会换上纯电车。

公交车随着城市发展更新,乘坐公交的支付方式也随之出新。在木炭汽车时代,人们乘车如何收费已甚少有人知晓。但上世纪80年代,根据路程远近,票价有2分、4分、6分、8分、1角,另外还推出月票。当时因为公交线路都很短,政府为了方便上班族推出月票,1至12路公交都可以使用月票乘车。但月票购买很有讲究,它需要单位开具证明才可办理。在目前留存的1980年职工月票上,除了标明票价,还有职工编号和照片,那时候包月乘车需要4元。到1993年,公交收费改为一票制,上车1角钱,而月票依然盛行,只是已经从原来的4元涨到14元。就在这时,有慈善家余彭年捐赠了立珊专线,开了票价5角钱的先河。“公交票价的变化并不大,2000年左右基本是5角钱至1块钱,2004年改为空调车变成2元,而更加高级的公交如312路公交收费3元。”邹梦晓说,到现在支付方式也紧跟潮流,以前推出公交卡支付,现在公交车即将推行目前正为流行的微信和支付宝支付。

公交车驾驶员

大多来自湖北、江西、常德、益阳等地

最早的1路车起止时间,从早上5点半至晚上9点变更至早上5点半至晚上12点时,城市空间结构早已变化,随之而来的还有公交驾驶员的人员构成变化。

大约在二十年前,长沙市的公交司机基本都是本地人。那时候,公交驾校每年都要培养一批年轻的优秀司机驾驶城市公交,人们对于公交司机的职业也更为尊重。而现在,随着交通的更迭,高铁和城际列车、地铁的运营,很多中巴、长途大巴司机开始转向公交行业。“现在公交驾驶员基本都是外地人。”501公交线路队长陆钢介绍。“现在的公交司机大多来自湖北、江西、湖南常德和益阳等地。”1路车队长常立志说,在他们车队,驾驶员的平均年龄有42岁,年轻人甚少涉足这一行业。更有意思的是,此前,公交车的驾驶员中,男女性别比例构成为3∶1,近些年,几乎没有新的女司机加入车队。“501有57台车,79个驾驶员,但没有一个女司机。”陆钢说道。

这些细微变化,从侧面印证着城市的变化。原来以长沙本地人为主的城市,慢慢接纳更多外地人,人口增多,城市扩大,公交车也随之增多。

公交车是理解一个城市的入口。

文/本报记者 伍婷婷 实习生 唐燕梅 张婷




责编:王铭俊

来源:潇湘晨报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