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湘菜报 2018-07-03 09:19:57

长沙夏季的清晨已经热得让人快要透不过气,湘菜学院5楼的办公室门口,冯智雄匆匆走出电梯,见到记者他走向前来招呼“你好,我是冯智雄”,脸颊上还留着汗滴。其实已经不是第一次见冯大师了,只不过每次都是在厨房,忙碌的身影来回穿梭,实在让人难以与之搭话。

很多人认识冯智雄,是从湖南省唯一一所从事湘菜职业人才培养的高等学府——长沙商贸旅游职业技术学院湘菜学院副院长身份开始的。比起“冯大师”这一称呼,更多人唤他为“冯老师”、“ 冯院长”。冯智雄22年的从厨生涯从未脱离过职教,他只专注两件事:做好厨师、当好老师,为的是提升自己的烹饪技艺,传授给新一代的湘菜未来。

天生厨缘,师出名门
冯智雄1975年生于长沙,家中除了舅舅在饮食公司下属的冰厂当书记外,再没有一个亲属的职业与餐饮有关。小时候经常被舅舅带着去 “蹭凉” 的冯智雄,不爱冰棒,偏偏对厂里的厨房感兴趣,食堂里售卖的一盘盘精致早点和美味菜品,多是在冯智雄的关注下出锅的。
这位80年代周南中学的优秀学生,原本可以轻松走进重点高中,却因为对做菜的兴趣,填报了长沙商业职业中专,并以全班第二名的成绩被录取,也是在那时,他与湘菜泰斗许菊云在课堂相遇了。“做菜先做人”是他从大师许菊云身上学到的第一项本领。怀着对许大师的敬仰,冯智雄对自己学习更加严格,从烹饪技艺到湘菜文化,从书本到实操,刀工、面点、热菜、冷拼及各种烹饪技法他样样不落,全部都要求自己学会学精。正是得益于他坚持不懈的精神,在被许大师考验了3年之后纳入门下。“常怀一颗‘敬畏’之心站在三尺讲台,用‘心’去做菜,用‘心’去教好学生,是我的责任和义务。”说这句话的时候,冯大师的眼神里透露出的全部是笃定与自信。

注重细节,坚持创新
对于很多学生、甚至有从业经历的厨师而言,最困难的不是成功地把菜做得好吃,而是如何养成整洁、卫生的操作习惯及良好的职业素养。细节是决定成败的关键,更是展示厨师水平的关键。无论是对教学、菜品、职业素养还是着装,他都对学生要求严格。2016年冯智雄带队与2名老师、17名学生一同赴北京为全国两会代表服务。由于任务重、要求高、压力大、工作时间长,冯智雄始终与学生一起工作在第一线,坚持做好每一个服务细节,不仅受到全国参与同行的肯定,也获得两会代表和宾馆的一致好评,并收到目前国管局赠出的唯一一面锦旗,上面绣有“服务两会,展示水平”。
谈到现下湘菜发展遍地开花,却普遍走低端路线时,冯智雄说:“其实湘菜在外有口皆碑,只是呈现方式不精美,传统一定要继承,但是创新也十分重要。”创新来自于他对湘菜未来发展的思考。“秘制红煨鸭”是冯智雄参加湖南卫视《味道》拍摄时制作的原创热菜,他也因此被湖南省湘菜产业促进会评为“味道大使”及第一届“芙蓉厨王”。2007年获金奖的兰花千张肉,就是创新将大块肉改为薄如千张的肉片......不论是食材创新、技法创新还是呈现方式的创新,冯智雄的创新更多关注在优化菜品细节上。

言传身教,益友良师
当然,冯智雄从骨子里透出的好强,让他从不满足于当下,一有机会,他便跑遍长沙各大酒店学习交流,带领学生参加各类比赛,以适应行业的发展趋势与人才需求,并连连捧回金奖。
2007年,湖南省第五届烹饪暨酒店服务职业技能大赛在即,冯智雄每天白天上课,晚上带着学生训练,一天晚上10点左右,在练雕刻时由于光线不好,冯智雄左手虎口处被划伤缝了5针。说道这里,冯智雄用右手做刀比划了一下,笑着说:“右手不是没受伤吗?还可以接着比赛的。”略带庆幸的语气满面骄傲地说:“我的麒麟送宝和兰花千张肉两个作品都获得金奖,指导的学生也获得冷拼和雕刻银奖。”
“冯老师总能及时发现每一个学生的进步,并一一提出表扬。”这是湘菜学院烹饪与工艺营养专业大二学生李文友对他的评价, “他只是看起来严厉,却更像是身边的长辈一样,始终以身作则、言传身教。”潜移默化中,学生们青春浮躁的心受他影响,也开始慢慢沉下来专注技艺。
“不光是做菜,做人的准则也是必须传承的。”在冯智雄看来,教授学生不能只是技艺传承,更是责任的传承,未来的路还很长,他说:“不仅要将湘菜技艺传承下去,更要让湘菜文化扎根于年轻一代人心中。把决定了的事情做好,做一辈子,这不正是匠心精神吗?!”
文/达庆玙 图/周佳珉

责编:周歌
来源:大湘菜报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