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湖南客户端 2018-07-12 11:56:30
新湖南客户端7月12日讯(记者 李婷婷)记者今日从谢子龙影像艺术馆获悉,“第二届阮义忠摄影人文奖作品展”即将于7月20日晚开幕,15组发人深省的人文摄影作品,将在这个盛夏带你穿透浮华,直抵人心。
台湾摄影家阮义忠被誉为“中国摄影教父”,其在20世纪80年代出版的《当代摄影大师》《当代摄影新锐》,以及1992—2004年创办的《摄影家》杂志影响甚巨。陈丹青评价他是“世界摄影之于中国的启蒙者、布道者”。2016年,阮义忠忧心于当下流行的摄影表现严重偏向观念性,人文精神逐渐稀薄,发起“阮义忠摄影人文奖”,旨在鼓励富于人文精神的纪实摄影创作。
本届“阮义忠摄影人文奖”从符合征稿要求的1047组作品中,评选出白杉《永珍》、郭听渔《蚀》、姜振庆《高天厚土》、金向怡《归来的流亡》、刘嵩《大国中医》、卢承德《世俗生活在南方(苏州记忆)》、吕廷川《华不注》、牛红旗《我的西海固》、王攀《在人间》、王晴《从此他乡是故乡》、王争平《把远方的远归还草原》、武靖力《狗徒》、张东《乡村· 彝人·印记》、张立洁《月亮的孩子CiCi》、张晓武《乡村娱乐》等15组入围作品,在谢子龙影像艺术馆首展,向公众免费开放。展览将从7月20日持续至8月20日。
“阮先生设立这个奖项的初心,是以己之力带动一批人推动中国人文摄影创作;谢子龙影像艺术馆同样以公益立馆,希望向公众传递影像艺术的魅力,丰富公众的精神文化生活。”谢子龙影像艺术馆创始人、馆长谢子龙说,“这次展览是公益与公益的结合,初心与初心的相会。如果大家看过作品之后,对我们所共同生活的世界和社会有一点触动和反思,就是对影像公益事业最大的肯定和鼓励。”
「获奖作品欣赏」
白 杉 《永珍》
从2004年末,父亲因病去世后至今,我给母亲拍摄了2万多张照片。今年要给她做一本摄影集——《永珍》,而书名,就来源她的名字:杨永珍。




郭听渔 《蚀》
《蚀》是失去与缺失,照片想直观阐述的是,工伤是确确实实地在那个场景、那个地域、那个时代出现过——照片上的光影是在那个真实的时间和地点留下的。




姜振庆 《高天厚土》
一个民族通过长期的体力和脑力劳动取得的物质和精神成果,形成了独特的民族文化,民族是通过文化载体传承。




金向怡 《归来的流亡》
以电影叙事的方式展开,是我探讨离散与回归的一组摄影作品。




刘嵩 《大国中医》
曾经因为工作的压力和生活习惯的不当,我的身体有过一段时间的亚健康状态,让我从2011年开始关注中医,关注养生。并持续了7年的中医图片专题的拍摄。




卢承德 《世俗生活在南方(苏州记忆)》
老民居的拆迁和消失,而且使得留守在老房子里的老人们过去那种优雅、精致、淡定、崇文的传统生活方式也随之而在流失。




吕廷川 《华不注》
在清代以前,华不注山是济南市区的第一名山。从2015年开始,这组照片历时三年多时间,以山体为背景记录了周围的变化。




牛红旗 《我的西海固》
我有我的西海固,非崇尚和造作贫乏。我认定,人生存的环境中,每样事物都有人文的深意:活着的印记,精神的标志、生命的形象。




王攀 《在人间》
在人间,有悲有喜有欢笑就有泪水,有炼狱也有甜蜜。他们就在我们身边、就在路旁、在街角,来自旅途,在不经意的一瞥之间。




王晴《从此他乡是故乡》
上个世纪三十年代斯大林时期,向中国工农红军提供了军事支援,派遣俄罗斯红军进驻伊犁。一群年轻的女战士受命来到中国,他们离开家乡,刚刚二十出头。战争中,有些姑娘被炮火夺去了年轻的生命;有些姑娘收获了跨国爱情,却又被无情的战火摧毁。战争后······




王争平《把远方的远归还草原》
在内蒙古出生长大的摄影师,通过拍摄自己的家乡,表达在当今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诗意地表达对草原的情怀,记录了草原、城镇、人文、民俗的当代现状。




武靖力 《狗徒》
这些狗从被挑选的那一刻起,它们的一生就已经被定义好了——战斗至死。这组照片探讨动物的人性、人的动物性,是在一个交织着愉悦、刺激、悲悯和死亡的场景中进行的双向发散。




张东 《乡村· 彝人·印记》
地处西南边陲的凉山布拖阿都彝人,据险而居,靠山而居。在千百年来的部落社会的传统束缚下,至今仍保有原始、古朴、自然封闭而又神秘的阿都文化。




张立洁《月亮的孩子CiCi》
在拍摄白化病患者Cici的过程中,身体是一个核心的元素,她所有的特别之处都来源于此。但Cici不是一个被动的被拍摄对象、一个普通的病人,而是一个想要自己主宰命运的女性。




张晓武《乡村娱乐》
摄影师通过对家乡乡村娱乐方式的视觉记录,试图探讨城市化进程中当下乡村的生活状态和价值观念。





阮义忠的话
每当我的课上到尤金·史密斯的时候,我就很感慨。尤金·史密斯生前特别苦,去世时银行账户里只剩下19美金,但他却从没因为市场的潮流、生活的需要而改变、妥协,一直坚持自己的原则。他死后,受他感动和启发的人成立了尤金·史密斯人道主义摄影奖。萨尔加多在得到这个奖的肯定之后,在摄影道路上的发挥更坚持,更持久,成就甚至超越尤金·史密斯。我就想,我一定要办一个“人文奖“,想让它成为东方的“人道主义摄影奖”。
发现与肯定,发现别人的好,把它传出去与更多人分享,这就是人文精神。我的摄影哲学就是,拿着相机去发现自己所欠缺的,去肯定别人的好,自己就会变得更好。一再想证明自己有多特别,只会越来越空虚,越来越没有方向。个人只是一个很小的单位,如果以自己为半径去画一个圆,生命范围是很窄的。以许多别的人当做自己的延伸,就能画出更大的圆,生命的宽度便会很广阔。这不只是我摄影的哲学,也是我生命的态度。
不管时代怎么变,我觉得有些东西不能变。换句话说,在这个大家都在求新求变的时候,正需要我们来思考有什么是不要变、不必变,不能变的!
七位评委对于“人文”的理解
从自我出发,从自己最内在的点去碰撞外在的人与事,去了解人的意义。
——黄亚纪
世界变得很快,通过摄影观察周围的事物,借助影像来看待这个世界、关怀这个世界。
——苏庆强
通过摄影去感知这个世界,并且能够找到一个熟悉的温情感。
——严志刚
照片要拍的好,不仅要有技巧,在整个拍摄上要有温度,有厚度。
——鲍利辉
通俗的讲“人文”就是人味儿,能留下来的人味儿。
——严明
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个人文的尺度,我心里的尺度就是,照片拍的不好没关系,没有法则也没关系,心一定要干净,拍自己想拍的情感的东西就好了。
——魏壁
真正的人文是有内涵的,有思考的,在社会学、人类学的支撑下带来的。
——刘立宏
责编:李婷婷
来源:新湖南客户端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