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湘植物志 | 浏阳河草本物语·穿上带刺的铠甲,四海为家

  新湖南客户端   2018-07-27 15:19:50

见习编辑 范博洋 实习生 陈永瑶 整理

植物要旅行靠的什么办法?

苍耳妈妈有个好办法,

她给孩子穿上带刺的铠甲。

只要挂住动物的皮毛,

孩子们就能去田野、山洼。

小学语文课本上的这篇《植物妈妈有办法》,是否勾起了些许童年回忆?路边随手拈来的苍耳,就变成游戏的“武器”,悄悄地粘到小伙伴的身上,揉进了小女生的头发里。

苍耳,拉丁学名:Xanthium sibiricum Patrin ex Widder.别称为卷耳、葹、苓耳、胡葈、地葵、枲耳、葈耳、白胡荽、常枲、爵耳、苍子棵、地葵子、羊负来、耳铛草、常思菜等。

其中,“羊负来”这一有趣别名源自西晋张华编著的《博物志》:中原地区本无苍耳,有人从蜀地赶羊群而来,苍耳果实便粘附、隐藏羊毛间随之进入中原,故以其名。而“耳铛草”这一优雅称谓则源于西晋文学家陆机,言苍耳果实形状似妇人佩戴的“耳铛”,遂谓以“耳铛草”。

随便长片叶子都是爱你的“心”状

以上图片摄于浏阳河四方坪河段西岸

苍耳的传播方式依靠着外界的帮助,经过的人或物将它的果实在不经意间粘走,再落回土里。它的花语就和它的播种过程一样,叫做等待。

苍耳的茎皮制成的纤维可以编麻袋、麻绳;新鲜的茎叶捣烂后可以外敷治疗疥癣和虫咬伤;种子可榨油,苍耳子油与桐油的性质相仿,可掺和桐油制油漆,也可作油墨、肥皂、油毡的原料;又可制硬化油及润滑油;果实供药用。

苍耳与中药苍耳为一种常用中药,但其生品有毒,入药时常采用炮制品。治头风,头晕,湿痹拘挛,目赤、目翳,风癞,疔肿,热毒疮疡,有祛风散热,解毒杀虫,散风湿、通鼻窍、止痛、止痒的功效。

始载于《神农本草经》,曰:“耳,味甘温,主风寒头痛,风湿周痹,四肢拘挛痛,恶肉死肌,久服益气,耳目聪明,强志轻身。”

《证类本草》言:“ 主大风癫痫、头风湿痹,毒在骨髓。”

《别录》:“治膝痛,溪毒。”

《药性论》:“主肝家热,明目。”

《唐本草》:“主大风,癫痫,头风,湿痹,毒在骨髓,除诸毒螫,杀疳湿匿,主腰膝中风毒。亦主猘狗毒。”

苍耳全株有毒,以幼芽、种子毒性最大。要注意以下几点:不可随意服用,更不能随意生食其嫩叶或果实;必须严格掌握剂量遵照医嘱;不可与猪肉共食。

苍耳属一年生草本植物,高可达90厘米,粗糙或被毛。叶片三角状卵形或心形,边缘有不规则的粗锯齿;雄性的头状花序球形,花托柱状,花冠钟形,花药长圆状线形;雌性的头状花序椭圆形,外层总苞片小,披针形,瘦果倒卵形。

苍耳喜温暖稍湿润气候。以选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栽培为宜。耐干旱瘠薄。种子易混入农作物种子中,根系发达,入土较深,不易清除和拔出。常生长于平原、丘陵、低山、荒野路边、田边。

跟随着文人的衣襟,苍耳也走过许多地方,在诗文里留下足迹。

《诗经·国风·周南·巻耳》:“采采卷耳,不盈顷筐。嗟我怀人,寘彼周行。”

杜甫《驱竖子摘苍耳》:“蓬莠独不焦,野蔬暗泉石。卷耳况疗风,童儿且时摘。侵星驱之去,烂熳任远适。放筐亭午际,洗剥相蒙幂。”

李白《寻鲁城北范居士失道落苍耳中见范置酒摘苍耳作》:“城壕失往路,马首迷荒陂。不惜翠云裘,遂为苍耳欺。”

(部分内容整合自百度百科、医学百科、形色)

责编:肖秀芬

来源:新湖南客户端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