耒阳发布 2018-07-11 10:31:31
原标题:乡土丨大市的历史密码
作者丨朱文科
耒阳境内很多古地名,称之为“某市”,比如灶市、新市、竹市、黄市、大市。古代交通落后,人们出行,主要依靠水路。耒水作为湘江最大的支流,自古就是交通要道,商贸往来繁忙。有河必有渡口。沿河一路逶迤,向北探寻,就会发现很多古渡口,以及由此而兴的古街、古市、古圩场。清朝中叶,耒阳境内,沿耒水有商埠码头26处、集市55个、渡口31个,客商云集,热闹非凡。这当中,就有大市的渡口、圩场。
大市不远,小车从耒城出发,往东北行驶,经联络线,过耒水河,拐九个弯,二十分钟便到。这些年,因工作需要,我多次去过大市。大市山清水秀,风景迷人。大市的油菜花海闻名遐迩,我几乎每年都去观赏。我的徒弟玲玲在大市镇卫生院上班,曾带我到排一村参观跨越耒水河面的渡槽。清清耒水,若碧绿飘带,从耒阳城逶迤流来。我和几个文友登上渡槽,行至河面中间位置,宛如置身半空的彩虹之上,两岸树木葱茏,河面波光粼粼,给人穿越时空的梦幻之感。一条名叫敖河的小溪,潺潺流来,注入耒水。别看水面不宽,水也不深,却养活了大批船运工。古时,煤炭、稻米,都是用小船由敖河运至大市,再用大船运至长沙、武汉。
大市古渡口,原名大陂渡。古渡边有一排杨柳,枝影婆娑,柔丝拂水,横斜枝曼,寂静得让人寂寞。站在长满青苔的码头,我想起两句诗:“渡头杨柳青青,枝枝叶叶离情”。只要翻开中国文化史,就能发现,古人对环境的要求,比今人更高。就是那些迎送之地,长亭,短亭,渡口,都按照一定的文化品味营造着。古人喜欢在渡口种植柳树,因为“柳”与“留”谐音,以柳喻示深情挽留和不忍分别。古渡口的柳树,其实契合了《诗经》“昔我往矣,杨柳依依”的意境,即使想起,也让人万般怜惜,无限缠绵。当年送别时,挥手的人不见了,泣泪的人不见了,那船、那桨、那艄公、那羁旅行人,都在一日复一日的流水中远去了。
每个古老地名,都隐含着丰富的历史密码。大市亦然。我曾经纳闷,大市在过去叫“大陂市”,为何不叫“中陂市”、不叫“小陂市”呢?后来翻看清光绪年间的《耒阳县志》,方知这名字见证一块古老土地的辉煌。耒阳自秦朝置县以来,始终未曾改名。直到梁陈至唐初期间,耒阳县城迁移到大陂市。“山南水北为阳,水南山北为阴”,于是,耒阳县改称耒阴县。有城必有大的集市,于是便有了大陂市。
如果叫“中陂市”、“小陂市”,大市人民自然不会答应。既然做了县城,那时定然繁华,商贾云集。站在敖河边,看杨柳依依,河水清清,虽不宽,水也不深,但我眼前浮现的,却是漕船如潮的壮观场面。唐顺宗永贞元年(805年),韩愈被贬为江陵府法曹参军,赴任途中,自郴至衡,路过耒阳。韩愈信仰佛学,顺便从耒水登岸,赶到真安寺拜佛,写下《题木居士二首》,其中一首写道:
火透波穿不计春,根如头面干如身。
偶然题作木居士,便有无穷求福人。
为神讵比沟中断,遇赏还同爨下余。
朽蠹不胜刀锯力,匠人虽巧欲何如。
相传汉代南方五岭间,有杂鬼叫“枫人”,以枫树老而生瘿,形状类人,被巫师取作偶像,借施骗术,“木居士”就是这类木魅。它原是山中老朽的树木,遭雷殛、雨打、水淹,经磨历劫,伤痕累累,被扭曲得“根如头面干如身”。老树根干状似人形,本是久经大自然灾变的结果,却被迷信的人加以神化,供进神龛,变成堂堂皇皇的“木居士”,于无佛处称尊。
韩愈这首诗,运用讽刺艺术,揭露事物的假、恶、丑,就是鲁迅先生说的“把无价值的撕毁给人看”。诗中, “木居士”的形象,滑稽可笑,而“求福人”更可悲。他们急于求福,欲令智昏,错抱“佛”脚。“木居士”不靠他们的愚昧尚且自身难保,怎么可能反过来赐福于人呢?此诗妙处,就在于以咏物寓言方式,讽刺了官场。当时,韩愈反对二王(王伾、王叔文)和永贞革新,这首诗可能有影射二王,以及追随者的用意。二王的追随者中,确有不少钻营投机的分子。
不管怎么说,韩愈是到过耒阳,到过大市的。而大市无愧于“大”,自古人丁兴旺,商业发达,境内有大市、敖山、芭蕉三个集贸市场,每月逢集达28场次。大市圩场每到开圩日,人头攒动,人声鼎沸,热闹非凡。当然,大市最热闹的场面,当属敖山庙会。
敖山庙,耒阳最悠久的寺庙。它的前身,就是韩愈祭拜过的真安寺,建于永定元年,后毁掉了。传说五代时期,耒阳县属于后汉管辖,有年大市一带大闹灾荒,民不聊生,尸横遍地,后汉高祖刘知远接报后,下令打开国库,帮助灾民度过大难。当地民众为了感激他,尊奉刘知远为圣帝敖王,把真安寺改为敖王天子圣帝庙,世世代代供奉。
古人云,金杯银杯不如口碑,一个人做了件大好事,老百姓总是记得的。说来也怪,自从供奉了敖王,过往人们都得到庇佑。敖山的船工运煤至长沙、岳阳等地,中途遭遇狂风大浪,只要烧香叩神敖王保佑一帆风顺,就会风浪停止、平安无事。到了清朝光绪二年,地方武举刘香圃组织民众捐募资金,大规模扩建庙宇,基建面积达四万多平方米。上设前、中、后三殿和观音堂,左右两厢为僧房,中设南北阅礼台,下设阎王殿,东西两公馆;殿前大禾坪中央建大戏台,外安四拱辕门,可谓气势巍峨。庙里最多时有僧人三十余人。可惜后来毁掉了。
大市不仅有奇庙,还有座奇山。这就是敖山,又叫鳌山。严格来说,无论“鳌”字,还是“敖”字,都是不正确的。真正的敖山,应为鷔山,下面是个“鸟”字。敖山不高,南北走向,山形像古代的鷔鸟。可能是这个字生僻难写,或者由于鷔鸟是种不吉利的鸟,后来的人们就改成敖山了。
说起敖山庙会的形成,与敖王刘知远的生日有关。刘知远乃河东太原人,又名刘暠,沙陀族,后汉开国皇帝。百度百科介绍他:“幼时不好嬉戏,个性厚重寡言。长大后,面有特象,为当时人所咋异。雄武过人,勇猛善战,事后唐明宗及后晋高祖时颇得战功。开运四年(947年),刘知远称帝,复为天福十二年。其统治期间,各地割据成势而朝廷难控,并且手下多贪婪之辈,因此形成弊政,一时敛赋成灾。乾祐元年(948年)正月,刘知远因病崩于万岁殿,庙号高祖,谥号睿文圣武昭肃孝皇帝,葬于睿陵,位于今禹州市西北三十公里的柏嘴山之阳。”那时交通不便,路途迢迢,我想刘知远应该没有到过耒阳的。但他的名字铭刻在大市人的心中。农历五月廿三日是他的生日。
从这天凌晨起,人们连续七天七夜,在大庙前唱戏、拜章、祭祀、游船、舞龙、舞狮。数以万计的信男善女,纷至沓来,焚香许愿的,祈祷平安赐福的,还愿的,抽签问卦的,捐功德金的,昼夜车水马龙,人员延绵三四里。光是抽签的,就有几十个台子。连广东、江西两省的信士也赶来朝拜。久而久之,形成了敖山庙会。
作为一座千年古寺,敖山庙经过多次战火的破坏。新中国成立后,政府把庙被改为粮库。据说拆庙时,三殿共十六根白石立柱,唯正殿中央一根毁不倒。当地民众认为,这是敖王圣帝显灵,遂产生重建庙宇的愿望。1985年开始,民间集资重建,经二十多年扩建,如今的敖山庙基本恢复到清光绪年间的面貌。规模宏大,殿宇雄伟,金碧辉煌,信士如织,香火不断,已被定为耒阳新八景之一。
如今,敖山庙每年举行三次大型活动,平时还有十多次小型活动。大型活动包括农历正月初二的游船,二月十九的观音菩萨生日拜章,五月廿三的敖王生日唱戏。这戏连续要唱七天,伴以祭祀,隆重庆祝敖王天子圣诞。前两年,敖王生日,我特地赶去大市,观看唱戏。现场锣鼓声声,熙熙攘攘,挤满了善男信女。有念佛诵经的,有焚香许愿还愿的,有祈祷平安赐福的,有抽签问卦的,女人们举着小花伞,男人们戴草帽,老人们摇蒲扇。演员们从早至晚,轮番上场,有傩戏,有湘剧,有花鼓戏,还有衡山串调、莲花闹,真是热闹非凡。抽签的台子就有几十个。敖山庙会影响深远,2006年被列为湖南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敖山庙还留下一页光辉的红色历史。1928年2月,朱德率领南昌起义余部攻克耒阳,坐镇指挥湘南起义。朱德在培兰斋招收一支新兵营,集中在敖山庙前草坪集训。新兵营营长叫曹鹏飞,谢勋甫为副营长,辖3个连,每天早晚就是训练队列、走步。朱德为此派了汝城人邓毅刚担任教练官。邓毅刚利用休息时间,教赤卫队那些未成年孩子学吹号,培养了红军早期一批优秀的司号兵,这当中就有后来成为开国少将的郑效峰。邓毅刚多才多艺,唱歌、演戏、吹笛子,孩子们都喜欢他。孩子们跟他学会了一支这样的歌:
走上前去呵!
曙光在前,
同志们奋斗,
用我们的刺刀和枪炮开自己的路。
勇敢上前稳住脚步,
高举少年的旗帜,
我们是工人和农人的少年先锋队
……
当时,敌人为夺回县城,派出一个团分两路进攻,其中一路经新市街进发,必须途经敖山垌。朱德命令县苏维埃政府副主席徐鹤调集周边农军,在敖山庙设伏。二连负责在离敖山庙四五里远的贺家冲设伏,配合农军作战,相机歼敌。此战,全歼敌人一个营,打败一个团,毙敌两百五十多名,俘敌三十七名,缴枪两百多支,而林彪的二连未阵亡一个战士,创造了我军早期以少胜多的一个著名战例,载入中国军事史册,并出版了连环画。敖山庙伏击战,让林彪崭露头角,受到朱德的赏识和器重,由连长提拔为营长。他随朱德上井冈山后,职务一路攀升,成为朱毛红军手下一员骁将。
这次战斗,锻炼了新兵营战士和赤卫队员,一批军事人才脱颖而出。邓毅刚、谭冠三、王紫峰、刘显宜、郑效峰、王云霖、洪超、游端轩、曾玉,都是从这次战斗中走出,随同朱德上了井冈山。有的成为红军、八路军优秀将领,有的成为开国将军。开国中将王紫峰、少将刘显宜就是大市的骄傲。敖山庙伏击战后,朱德将工农革命军第一师司令部迁移到此,安仁县的唐天际,闻讯赶到鷔山庙投奔朱德。一时间,敖山庙英豪云集,开国上将杨至诚、朱良才,开国中将赵熔、赵尔陆、曹里怀,开国少将资凤、熊梦飞、张树才,都在这里战斗过几天。后来,大市的老百姓说,这都是敖王爷显圣所致。
大市境内,有座贯武桥,有数百年历史。悠悠古桥经风雨,多少往来成云烟。湘南起义中,衡山县委书记的陈芬和衡山游击队队长毛泽建,根据湘南特委的指示,通过重重封锁来到耒阳联系朱德,却得知起义队伍已开赴井冈山了。耒阳县陷入白色恐怖之中。毛泽建快要分娩,陈芬托姐姐陈淑元照顾,他带领游击队十多人化装前往井冈山,中途因敌人盘查紧,遂返回耒阳石准莲花塘,镇压土豪劣绅,袭击挨户团,处决了耒阳挨户团首领杨云西。
随后,陈芬隐蔽在董溪一家石灰厂,因叛徒王鹄林告密,被大市芭蕉挨户团逮捕。面对敌人严刑拷打,陈芬视死如归。他大义凛然地说:“我就是共产党员,何须再问,今日不慎被捕,已不抱生还之望,筋骨可碎,志不可夺!”。5月5日清晨,敌人将陈芬押到敖山贯武桥上,用马刀砍下其头颅。陈芬壮烈牺牲了,但他和妻子毛泽建的英名,永载中国革命的史册。
耒水悠悠,清清敖河,淘尽多少英雄人物,留下多少光辉的故事。今天的大市,已发展为有6万多人口的大镇。生态环境秀美,人民安居乐业,小城镇建设呈现雏形,商贸经济日益繁荣,成为耒水两岸一颗耀眼的乡镇明珠。大市境内的古渡古桥古圩场,犹如静止的音符,早已湮没于历史厚重的尘埃,昔日的风光不再,只有那些残缺的故事,留给今人无尽的追忆和叹息。
于是,便释然,便叹息,便想起那次参观大市渡槽写的一首诗:
你说,这是你童年的彩虹
跨过耒水与青山
河面如镜,你是镜中无邪的默然
流水不腐,是历史的长河
激起农业学大寨的波浪
父辈的奇迹见证乡村巨变
渡槽是长河上的时空隧道
引我们穿越到上个世纪
每颗心,宛若回到翩翩少年
岁月饮尽你纯真无邪的欢笑
也饮尽一代人的青春和梦想
喜看今朝新时代,旧貌换新颜
责编:吴名慧
来源:耒阳发布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