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的“里”

  新湖南客户端   2018-06-15 23:46:07

台湾的“里”

王青春

(与台北市文山区忠顺里曾宁旖里长及社区义工交流合影。)

2018年5月26日至6月1日,我随长沙市社区交流参访团参访台湾,先后走访参观了台北市文山区忠顺里社区、苗栗县竹南镇塭内社区和公馆乡石墙社区、澎湖县马公市嵵裡社区和湖西乡南寮社区、台东县大武乡大鸟社区,台湾基层治理的模式和效果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苗栗县狮潭乡竹木村提质改造后的汶水老街1。)

里和里长

台湾的里相当于我们的社区居委会或村,里长相当于居委会主任和村长。里长民选产生,与市县乡长、市县乡议员(乡民代表)同时选举。在台湾,只要年满23周岁、拥有选区户籍并居住满4个月以上、无犯罪记录、缴付5万元新台币(大概相当于人民币1.1万元)保证金的台湾民众均可参选。里长任期4年,可连选连任。里下设邻,邻长由里长聘请。除里长外,每个里还派有一个“里干事”,里干事是政府公务员,协助里长处理“里政”。里干事一般上午在区公所上班,下午就到里里转悠。

(苗栗县狮潭乡竹木村提质改造后的汶水老街2。)

里长的职责,一般来讲,主要有四项:1.受市长指挥监督办理里公务及交办事项;2.有效运用里内社会资源,筹集里建设基金;3.反映民意,配合政令宣传;4.执行里自治事项并办理上级委办事项。最具体的则是为里民开列各种证明文件,如饲养家畜头(只)数证明、受灾情况证明、重大疾病证明等共计17种以上各式的证明文件。因里长是民选产生,为获得民意支持,里长要花相当多的时间和精力用于组织公益活动和开展公共服务,以获得“政绩”便于连选连任,如组织老年人活动、学生假期活动、改善小区居住环境等。

(苗栗县竹南镇塭内社区的老年人在社区公共中心开展活动。)

里长工作很辛苦,没有上班或休假之说,只要发生事情,一天24小时居民都会找里长。在台湾,里长是没有工资的,但每个里每个月有政府拨付的4.5万元新台币事务补助费,这笔补助费由里长支配,不需发票核销,可用于公共事务、聘请邻长开支,当然也可以作为里长的生活补贴。里长不要求专职,大部分里长都有自己的本业,有的里长开杂货店,有的里长由新闻工作者或其他行业转行而来,他们大都有自己的工作或稳定的收入。

(美丽的台湾乡村风光1。)

里长印象

虽然有媒体报道,台湾最年轻的里长只有23岁(参选里长的最小年龄限制),但据我接触和了解,里长一般多是社区威信高、影响力大的中年人或偏老年人担任,故里长又有“里长伯”的昵称。里长一般有以下几个特征:德高望重、影响力大;待人热情,交往沟通和协调能力强;热心公益,有爱心,奉献精神强;有比较稳定的收入保障等。这次我在台湾结识的几位里长,基本上都是50到60岁的年龄,其中台北市文山区忠顺里的曾宁旖里长给我们留下了特别深刻的印象。

(美丽的台湾乡村风光2。)

曾里长是台湾里长界乃至大陆“村长”界的名人,她连续担任了四届里长,曾作为基层代表出席过2014年“习连会”。曾里长祖籍湖南浏阳古港镇。她先生朱新民是台湾政界学界的名人,政治大学外交系教授、国民党智库“国家政策研究基金会”资深顾问,中央电视台《海峡两岸》栏目经常可以看到他作为特邀嘉宾纵论两岸关系。两人对大陆都很有感情,曾里长会说一点浏阳话,对家乡的风俗习惯风土人情都颇为熟悉。我在曾里长书桌上看到了一尊约20厘米高的谭嗣同的青铜塑像,这是在大陆很难看得到的文物了。这可能是两人对家乡思念和对中国传统知识分子责任与担当精神敬仰的寄托。曾里长热心推动两岸基层的交流与联系,他曾十多次往返于大陆与台湾之间,推动了忠顺里和大陆不同省份的10几个社区结成了姐妹对子。她的手机里有一个由数百位大陆和台湾社工们组成的微信“朋友圈”,十分活跃地探讨着社工工作和两岸交流。

廖雪美女士是此行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又一位里长,她是苗栗县竹南镇塭内社区里长,40多岁,中等个头,身材微胖。塭内社区是一个农村社区,廖里长致力于推动环境保护教育,获得台湾环境保护署的嘉奖。与曾宁旖里长热情精明的形象不同,廖雪美里长留给我们的印象是执着和认真,本来由于时间关系我们在塭内社区只安排了15分钟的考察时间,廖里长却千方百计又把我们带到了她最得意的“蝴蝶园”看五彩斑斓的蝴蝶。

台湾的里长,就是这样一群热心、认真、执著、朴实的平常人。

(澎湖县湖西乡南寮社区老年人关怀据点。)

里的启示

里长制源于我国古代的保甲制度。1949年之后,大陆和台湾经历了两种不同的政治制度,里长制在台湾经历几十年发展改进,演变成为了一种较为完善成熟的基层治理制度,对我们今天的基层治理有较强借鉴和启示作用。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基层治理形成了社区(村)的治理模式。这种模式对维护社会稳定、服务居民群众、推动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随着市场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社区(村)治理模式也面临诸多困扰和挑战。如城市社区承担过多行政职能,工作不堪重负,自治职能和服务职能削弱;农村村级组织应对城市化和市场化能力不强,服务农业产业化、农产品商品化以及农村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困扰无能为力,等等。台湾的里长制对于我们破解城乡社区(村)治理的难题有诸多启示:

1.厘清社区职能职责,切实减轻城市社区负担,最大程度剥离社区行政管理功能,让社区居委会真正回归到引领居民自治的本位;

2.加大对社区的投入,提升社区的服务能力和保障水平,让社区居委会更加有能力为居民办事,真正成为居民的依靠和政府的助手;

3.提高居民参与社区公共事务、融入社区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自觉性,提升居民对社区的认同和归属感,让社区真正成为大家共同的家园;

4.加强农村社区(村)的建设,特别是加强农村社区的阵地建设(这次我们在台湾看到的农村社区都有良好的社区公共活动阵地)和人才建设,提升农村社区服务村民公共需求(如养老、老年人文化活动)和发展农业经济、推动农产品商品化的能力;

5.扩大民意在社区、村选举和治理中的影响和作用,扩大社区、村组织负责人工作自主权,提升社区、村组织负责人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凝聚群众、整合资源服务群众的能力,使社区、村组织负责人能真正成为引领居民的“民意领袖”。 (作者系长沙市雨花区侯家塘街道党工委书记)



责编:荣庭芳

来源: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