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评|刘奇伟:工笔花鸟画在无尽的空间开出一朵诗意的花

  新湖南客户端   2018-06-20 09:27:20

奇伟是个学陶瓷美术专业的科班生,我是说他成为工笔花鸟画家这件事,是因为他没有正儿八经系统性的学习过。

如果真要给他来个追根溯源,那么我只好归结到他出生成长在一个太有中国特色、太有中国韵味、太有中国文化的地方——中国五大陶瓷之都长沙铜官古镇。

按理说,景德镇陶瓷学院美术设计专业科班出身的他应该成为一个优秀的陶瓷艺术家, 也许是叛逆,也许是缘份和天份,他没有因那“古岸陶为器,高林尽一焚。焰红湘浦口,烟浊洞庭云。迥野煤飞乱,遥空爆响闻。地形穿凿势,恐到祝融坟”的陶瓷艺术氛围而留下,却被瓷器上的绘画艺术而勾魂,也许是前世五百年的回眸,换得今生不懈的情缘。

唐代长沙铜官窑创造性地把绘画艺术运用到瓷器装饰上,开创中国陶瓷釉下彩艺术的先河,花草树木、飞禽走兽、山水人物不一而足走进瓷器之中,充满生活情趣,那充满自信和灵性的线条与釉下彩绘的完美结合描绘的花鸟世界更是使他迷恋其中。

他说从小喜欢绘画和观察物态,儿时常常把玩乐时所见生活情景回家后通过记忆用默写的方式画下来,后来寻找画谱临摹学画,看见高人拜师学画。在陶瓷厂设计室工作吋,他沉浸在陶瓷艺术的绘画中,为自己的艺术之路一步一步前行,但艺术的理想随着眼界的扩展还在构建。

1985年他通过优异的专业和文化考试考入景德镇陶瓷学院陶瓷美术设计专业,在陶瓷专业绘画的学习中,他对工笔花鸟画艺术产生了极大的兴趣,通过不断的表现,在大四时成功地举办了自己的个人作品展。 有人说舞台艺术是“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其实工笔绘画也是如此。

大学毕业后奇伟的工笔之路一直不曾停辍,即使曾从事广告业多年,也乐此不彼。直到从教于湖南工艺美院。他从临摹宋代花鸟画优秀范本入手,兼及书法碑帖,书画同步,广采博纳,多方刻苦锤炼,方能真正掌握工笔花鸟画的造型规律和笔墨技法。

过而写生,三五好友,观万物生长,悟人间百态,慕世间形状,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再而创作,他乘承自己的理念,“物随心转,境由心造”,不拘前人,白天观察体悟构思,不放过丝毫一点突来的灵感和创意,工作之余,晚间奋笔状物,构思创作。

他的创作经历可谓是“书山有路勤有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诗句的写照,一个没有系统学过工笔花鸟的陶瓷专业科班生,硬是凭自己的坚持,自己的执着和兴趣,开拓出了一片自己的工笔花鸟画天地,作品多次参加省际乃至全国的画展,并被收藏。

他为了弥补自己的不足,向纵深发展, 2015年自费去中国传媒大学艺术研究院工笔画高研班研修,广采博收,不断丰富知识量,在工笔花鸟画领域研究探索,不停地超越自己,超越着自己的作品。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刘奇伟的工笔之下的一花一石,一鸟一禽,当是他心中所造,是他意中所绘。他着意于传统的情调,流连于心中的亭台楼阁,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均沾,雅致的画题可见一斑:清风,暖冬,春日里,岁月留痕,芭蕉叶叶情浓,芭蕉秋赋,竹有清香鸟自来,双禽戏浪,寿龟逍遥,繁花满径听花声等。

奇伟注重于工笔画的继承与创新,关怀花鸟这一生命体的生态构造,在作品表现中不断精进。工笔画自宋代成熟以来,工笔画使用“尽其精微”的手段,通过“取神得形,以线立形,以形达意”获取神态与形体的完美统一,尤为重视章法、构图、布局,非常注意所绘物象的大小,开合,藏露,高低,远近,要如“疏可走马,密不通风,计白当黑”。

刘奇伟重视传统绘画和理论的研究,又借鉴西方绘画理论中的点、线、面,黑、白、灰等,他研究并运用这些到艺术创作中,使作品达到了构思精巧,在平面中追求多重空间的艺术效果,呈现唯美、清新、雅致的审美意境,给人耳目一新之感。

《秋红含春韵》,画面花团锦簇,中间的花红色醒目,旁边的花紫红渐淡,绿色盎然,小小蜻蜓立上头,颜色对比协调,主调突岀,浓淡相宜,虚实相生,构图饱满而充满生机。

他在除夕来临之际,发在微信朋友圈里,祝朋友们在新年里红红火,平安、快乐!这是艺术家一种积极、乐观追求美好的生活状态,这幅画与明代陈洪绶1627年所作《花香林鸟艳》的构思有异曲同工之妙,此图绘喜鹊栖于梅枝,红梅迎春,喜鹊报喜,预祝友人春风得意,好事频频,梅干上苔点为浓墨,后加石绿色,醒目突出,对比鲜明。

△秋红含春韵

《金色家园》构思新颖别致,富有生活情趣 。松果饱满金黄,生机勃勃,松鼠置身其中,守护着家园,松鼠形态生动,活灵活现。黑、白、灰三色加金黄点、绿色点缀,松针根根凸显,布局合理,线条流畅,简洁而工细。

金色家园

《一壶春秋》深得传统瓷器工笔、审美的意趣,山石为垒,茶壶、茶杯陈列,茶香飘洒氤氲,引鸟立石,引颈向下探望,如痴如醉,春秋暑住,人间古意。

一壶春秋

《珍禽》系列之山石得意于传统明代陈洪绶之笔画,嶙峋突兀,或天然雕琢,或顺其自然,尽显中国传统园林山水之韵味,“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一变形瓷器中游鱼映水,引一水鸟来嘻戏,趣味横生,在他的系列作品中有传统的山石、窗棂,也有现代的地面砖和门窗等构成素材,既写实,又写意,借古开今,不拘一格。

运用中国传统绘画中的平行透视和散点透视及借鉴西方的焦点透视作艺术的构成要素也是信手拈来,巧妙地置于画中,可见他其它学科知识的修养之高 ,

珍禽系列之一

在《江山行旅图》这幅作品中,他运用焦点透视作铺垫,将焦点隐藏设计在老虎的两眼之间,使主体更加突出,视觉效果更加强烈,其功夫实则高明。

江山行旅图

中国工笔画经历了千年的发展,其笔法、画风、审美有过许多的变化,写实、写意到二者的结合,固定的模式到自由的创新,发展到如今,也存在一定的问题。

郎绍君在《谈当代工笔画的十大问题》中便指出“一味求大”、“一味制作”、“集群性的风格化”、“无意义的变形”、“格调趋俗”、“装饰性‘陷阱’”、“想象力贫弱”、“缺乏真情”、“没有独立思想”、“高原停顿”等十大问题。

扬长避短,是当代工笔画家的追求,一位优秀的艺术家应该重视画面的艺术表达,也更应该重视个人内在的修养,以此为基础,提升艺术格调,发挥想象,创造更多的有价值、有诗意的当代工笔作品。

刘奇伟立足传统艺术,吸收西方艺术优秀的成果,精心构思,大胆想象,艺术地表达自己心中“真实的”“和谐的”花鸟虫鱼虚拟生态世界,给人以美的享受和艺术熏陶,其作品积极、健康、向上,展示岀花鸟情境的诗意,是一幅高于生活的艺术佳作,他的追求方向是对的。

悠悠湘江水,淼淼洞庭湖,浩浩太平洋,载着一船船的铜官窑瓷器,一条起源于长沙的海上丝绸之路,沟通着五湖四海的人们。 铜官瓷器用特有中国艺术、中国情趣、中国味征服着东亚、南亚、西亚甚至东部非洲,奇伟“承铜官釉下彩余脉”,勤奋创作,不断超越自己的作品 。

他的工笔画也走出了自己的风格,到美国等地进行参展交流,“今岁今宵尽,明年明日开。寒随今夜走,春至主人来。” 书山有路,艺海无涯,奇伟的工笔花鸟画创作也在无尽的空间之中开出“一朵诗意的花”。

木石前盟今犹在,花鸟情缘奇伟篇

斑马线Ⅰ

斑马线Ⅱ

寿龟逍遥图

吉祥金龙

呵护

祥云一

祥云二

雄风

赏梅

秋光

晴空

花香林鸟艳

果熟来禽图

歌秋

双禽栖竹

苇塘栖禽图

迎春图

雲涌松更劲

珍禽系列之一

珍禽系列之二

珍禽系列之三

珍禽系列之四

珍禽系列之五

竹有清香鸟自来

春暖花开

春眠不觉花香来

醉秋

红果

喜上眉梢

夏荷

桃花依旧笑春风

春在溪头

双禽戏浪

阔海游鱼图

馨香

喜外天降

责编:王铭俊

来源: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