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何包子”喊你去吃水晶盐菜包

  大湘菜报   2018-05-15 09:27:09

谁人不识湘点大师“何包子”

车水马龙,川流不息,这样形容五一广场丝毫不为过。而在此间的皇冠假日酒店三楼,古色古香的“长沙老店”里,一个瘦弱不失干练的背影十分熟悉——咦,这不就是“何包子”么?

“何包子”,指的是湘点大师何华山。凭借30多年的白案经验,他做起包点来信手捏来,软韧兼顾,关键是味美,因此坊间有“谁人不识‘何包子’”的美誉。何大师的招牌点心是水晶盐菜糖包子,一起来看看他是怎么精雕细琢的吧。

撕开刚蒸熟盐菜糖包,一股水晶般清透的热浆流出

水晶馅

包子大同小异,点睛之处在馅料。备料的时候,何华山想起童年吃过不少的梅干菜,都是无老残叶片的新鲜蔬菜晒制,入口柔嫩,不管汆汤还是蒸扣肉,那香那色没齿难忘。于是,他回到老家沅江,赶往乡下收取农户手里的梅干菜。

他亲眼盯着晒好的盐菜,经一揉一蒸,再晒再蒸,油亮的绿意褪成黄褐色后,便亲自操刀了。泡洗是个反复的过程,堪称“大浪淘沙”,两位高徒黎述林和方璐一齐上阵。紧接着剁碎、焯水、爆炒,盐、味精和肥肉颗粒不可少,出香后拌白砂糖擦制,盐菜糖油馅基本成型。为保证馅料不易散,适量撒点干面粉可增进馅团的黏度。

盐菜糖包之所以能冠以“水晶”一词作前缀,有赖糖油的晶莹剔透,以及只见梅干菜碎末的那份纯净。

何华山细心抚弄每一颗浑圆饱满的包子

老面团

何华山深感好面团在于代代相传。这里的“代代”,不是指一代又一代人,而是一次又一次的加工。

他每次制作面团时都会剩一点,留待下次做的时候和上新的面粉与甜酒继续发酵,泛酸气时调入食用碱中和。如此循环,可能我们今天在长沙老店、新长福、大师晓面等餐厅吃到的何大师包点,都是很多年前的老面味道了。

一团60—70克的小面胚,用拇指根部侧压成饼状,和上水晶盐菜馅捏成包子时,纹理清晰且均匀。何大师的功力于细节处极致体现着。

      醒发也是至关重要的一环。最佳温度在28—35度,进烤箱也可加快发酵速度,使表层的淀粉、蛋白质孵化成皮,以防馅料流出和高温下面团挥发的二氧化碳跑出。
挨个给小包点撒两三颗碎冰糖

细节出精品

旧时长沙城的盐菜糖包,一口能嚼出“渣滓感”。此非异物,而是没化掉的碎冰糖。何华山不想传统在自己这里失了手,又不厌其烦在每个即将封口的包子里加两三颗冰糖碎粒。

可见,一个承袭传统的水晶盐菜糖包,所耗工序很不简单。而咸甜相溶,吃不出咸味,又有焦糖感的甜而不腻,制作者若没有成倍的功力加持,自是难成气候。何华山封神“何包子”,仗的还是寒来暑往、锲而不舍的严谨与刻苦。

【制作嘉宾】

何华山,1961年出生。国家面点技师,2007年获得湖南省政府授予的“湘点大师”称号。现任长沙新世界国际大饭店有限公司长沙老店湘点顾问。长期担任省市餐饮考评员,多年来应邀为学校、部队等机构培训了一批批优秀的面点人才。

两位制作助理黎述林(中)和方璐(右)认真观摩师傅(左)的手艺

【制作助理】

黎述林,新长福面点主管,负责传统湘点的制作与出品;

方璐,长沙老店面点组长助理,负责制作传统面点、小吃20多个品种。

【制作原料】

正碱发酵面750克,盐菜150克,白糖200克,猪肥膘肉100克,猪油50克,盐1克。(按20个备料)

【制作步骤】

⒈先将盐菜摘去老根,洗净,挤干水分,切成碎末;锅烧热,放入猪油烧沸,下入盐菜末用中火炒出香味,装入盆内。

⒉肥膘肉下入汤锅煮熟捞出,切成小方丁,用少许盐腌一下,放入盐菜内,加入白糖拌匀成盐菜糖油馅。

⒊将发酵面揉匀,做成20个坯子,逐个用力按扁成圆皮子,左手托住皮子,右手挑入盐菜糖油馅,放在皮子当中,用右手拇指和食指沿着皮子均匀折叠起来,约折24下,左手同时配合转动,折拢后,提起捏紧,扯去一小砣剂子即成一个圆形均匀美观折印的包子;然后摆入笼内,用旺火沸水蒸约10分钟熟,装入盘内即成。

文/曹婕妤 图/周佳珉

 

责编:周歌

来源:大湘菜报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