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记忆CityMemory 2018-05-22 20:23:07
湘绣的起源,可追溯到200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从长沙战国楚墓和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大量绣品中,可以窥见当时湖南地方刺绣之技艺已经达到令人惊讶的高度。
据记载,1958年在长沙楚墓中发现的龙凤图案,绣品图案之精美,绣工针法之细腻,已让世人惊叹。1972年长沙马王堆汉墓中出土的四十来件刺绣衣物,说明远在二千一百多年前的西汉,湖南地方刺绣即湘绣已发展到了较高的水平。
图 丨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刺绣
绣女辛追
在漫长的湘绣历史长河中,被誉为“中国湘绣之乡”的沙坪镇,曾演绎出了无数美丽的绣女传说。西汉时期长沙国丞相利苍的夫人辛追(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墓主),就是沙坪的一位美丽绣女,其绣品也为她赢得了爱情,如今的沙坪还保存着的下马石、夫人桥等,相传就是辛追夫人留下的遗迹。
图 丨马王堆辛追墓出土的长寿绣残片
乾隆的龙袍
相传在清代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乾隆帝第二次南巡,被人告之有湘绣奇人陈九姑,“其色如虹,其织如练”。于是乾隆帝命陈九姑在来年的生辰大典上进贡一件湘绣龙袍。龙袍织成后,乾隆龙颜大悦,赏陈九姑黄金一千两,并允许她在家乡收弟子传承湘绣工艺。如今,这件龙袍绣复制件收藏在博物馆内,成为镇馆之宝,供游人观摩品赏。
图 丨博物馆陈列的湘绣龙袍
第一家绣庄
1898年,“吴彩霞绣庄”在长沙司门口开门营业,这是长沙第一家专门自产自销湘绣的绣庄。它的出现,标志着湘绣正式走上了商品化道路。
据《湘绣史稿》记载,吴彩霞绣庄的主人叫胡莲仙。原籍安徽,少时随父住在江苏,学会了苏绣并略知绘画。20岁时嫁到湖南湘阴,中年寡居。此后一直以刺绣手艺维持生计。后来,她发现绣品的销路不俗,便举家迁往长沙。1878年,她在长沙天鹅塘挂出了“绣花吴寓”招牌。而后迁尚德街,改挂“彩霞吴莲仙女红”的招牌。1898年,胡莲仙以儿子吴汉臣的名义开办了吴彩霞绣庄。除了传统绣品之外,绣庄还生产茶褡、椅垫、桌围、枕套、荷包、衣边、腰带等,将湘绣的生产方向开拓到“日用小商品”领域。
图 丨胡莲仙
《荷鹤图》
有人如此评价《荷鹤图》在湘绣史上的地位:“一绣开先河,诗画书绣印;一梦芙蓉盛,湘绣万世名。”《荷鹤图》这幅作品,是由绣画师曾传玉和绣女胡莲仙于1858年共同完成的。
1911年,曾传玉的后人曾纪生先生,曾将《荷鹤图》带进世博会的殿堂。最终,作品以画、刺绣两项世界排名第一的总成绩,荣获意大利都灵博览会的“世界卓绝奖”。
图 丨湘绣《荷鹤图》
绣画师曾传玉,行伍出身。后从湘军转入湘绣行业,成为了一代传奇湘商的代表。曾传玉早年从军期间,即用自己的绘画之长为军队“以画筹粮”,在平定兵变、靖港巧斗恶势力中,无不展现出其智勇双全的才略。解甲归田后,建曾家大屋,开芙蓉坊。凭着智慧和谋略,多次化险为夷、因祸得福。
图 丨曾传玉
从战场到商场,曾传玉可谓叱咤风云,殊不知暗中却一直有个女子在幕后默默支持着他,这就是他的初恋胡莲仙。但因“门当户对”的封建禁锢,两人劳燕分飞,天各一方。这幅由两人共同完成的《荷鹤图》,便成为了这场爱情悲剧的见证物。
2013年,曾传玉的曾孙、湖南省文联副主席、湖南湘绣城的创始人曾应明先生创作的长篇小说《荷鹤图传奇》,即是围绕着湘绣名作《荷鹤图》展开的,它牵出了一段关乎湘绣命运的百年故事。
图 丨小说《荷鹤图传奇》
2015年曾先生再次出版了以抗日战争为背景,以湘绣历史为主线的长篇小说《芙蓉坊密码》。讲述了主人公曾纪生如何求得生存并把湘绣事业发扬光大的故事。
图 丨《芙蓉坊密码》
“国礼一号”
“国礼一号”是一幅特殊的湘绣作品。
1949年初夏,人民解放军以破竹之势迅速南下,国民党败局已定。毛主席决定访问苏联,并亲点了一幅湘绣《斯大林绣像》作为国礼。但这幅绣像礼品办起来却颇费周折,因为此时的湘绣产地湖南还在被国民党控制中,于是,我方特派专员周竹安携带着秘密电台和一份特殊使命潜入尚待解放的长沙城,与敌特周旋与搏斗,既为湖南的和平解放清除障碍,又为毛主席出访苏联筹备礼品。
1950年6月,长沙刺绣同业公会筹备组所编的《湘绣辑》中记载:“1949年5月,铜官陶工周生茂介绍上海刺绣买家周竹安在裕丰绣庄秘密定绣斯大林画像。”其实,作者不知,这年5月7日,身为中共党员的周竹安由中共中央社会部派遣,带着无线电报务员赵翰林,工作人员章林专程从上海飞抵长沙。他们有两个任务:一是带来斯大林照片定绣其像,做毛泽东访苏的礼品;二是以从事湘绣生意作身份掩护,建立秘密电台和长沙和平解放策反秘密情报站。
情报站帮绣庄带来了斯大林照片,绣庄也以“业务”掩护了情报站。后来,这电台转移到铜官西湖寺一间堆放杂物的小屋里,靠汽车电瓶轮流供电。电瓶充电须送到长沙市区,交通员就扮成裕丰绣庄的“挑箩”先生,以“收花”和“发花”为掩护,往来于铜官与长沙之间。为了避人耳目,“挑箩”先生,每次所走的路线、电瓶包装掩护的方式都有所不同,在长沙城内充电的地点也经常改变。为防止晚上进入市区引起军警特务的怀疑,又在北门外的油铺街63号设立了湘绣收发站(解放后,这里成了红星湘绣厂所在地),进行城乡情报中转。
图 丨湘绣《斯大林》绣像
这一精彩的传奇故事,后来被拍摄成电影《国礼一号》。影片由潇湘电影集团有限公司、湖南湘绣城集团有限公司等联合打造,于2017年1月22日开拍。
图 丨电影《国礼一号》剧照
罗斯福与湘绣
1933年,由锦华绣庄选送的罗斯福总统绣像在芝加哥百年进步博览会上一鸣惊人,引起轰动。会后,绣像被罗斯福总统本人亲自收藏,并资以绣庄6000美元的重奖,另回馈了一副价值3000美元含总统亲照的金质像框。现今,这幅名绣仍然被珍藏在亚特兰大市的“小白宫”博物馆内。湘绣也从此获得了誉满全球的美名。
图 丨罗斯福总统湘绣像
宋庆龄的嫁妆
《花鸟条屏》为孙中山与宋庆龄结婚时陈列的湘绣嫁妆。它每幅均有比翼双飞的双鸟,象征同心和谐的报喜气氛。在仿古色的缎料上,以传统中国工笔画的表现形式,分别做紫藤、牡丹、菊花、梅花并题诗相映衬,具有传统文人画的思想内涵。绣品采用平针和掺针绣法,设线朴实平和,使条屏显得十分精致高雅,是一套传统湘绣的经典作品。
图 丨湘绣花鸟条屏
湘绣与航天
2005年,金球湘绣公司(原湖南长沙沙坪湘绣厂)的四幅湘绣作品——《中国第二次载人航天飞行标志》、《中国航天员中心标志》、《伟人毛泽东》、《福》搭乘“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船遨游太空,成为了“金球”人的骄傲。
图 丨神六搭载湘绣《福》
2011年,陪伴神舟八号遨游太空17天的三件湖南艺术品也最终揭开了神奇的面纱——国画《锦绣潇湘图卷》、湘绣请柬《锦绣潇湘请你来》、歌曲《锦绣潇湘等你来》。
图 丨国画《锦绣潇湘图卷》
“三把大火”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在随之而来的“文夕大火”中,让原本颇为兴盛的湘绣产业遭到了摧毁性的打击。几乎所有绣庄,连同其保存的全部绣品、画稿都被付之一炬,湘绣艺人六十年的心血结晶,付水东流,令世人扼腕悲叹。
1967年8月23日晚,位于长沙市中心的湖南省湘绣厂内的湘绣大楼,竟被人放火焚烧,制造了震惊全国的“火烧湘绣大楼事件”。省湘绣厂数十年积累的珍贵资料、绣稿以及绣工们辛勤生产的绣品连同厂房设备,统统化为灰烬。
图 丨1968年的湘绣大楼
2002年,湖南省湘绣研究所起火,湘绣又再一次受到摧毁。三把大火,严重伤损了湘绣的美丽。上个世纪80年代创造了“双面绣”和“双面全异绣”的湘绣,虽有过短暂的惊艳,但马上又陷入同质竞价沦为地摊货“论斤卖”的命运。
图 丨《听琴》双面全异绣
湘绣的荣誉
1911年,曾传玉与胡莲仙的湘绣作品《荷鹤图》,以画、刺绣两项世界排名第一的成绩,荣获意大利都灵博览会的“世界卓绝奖”。
1915年,湘绣绣品在美国旧金山举办的巴拿马万国博览会获得一等奖。随后,湘绣作品数度远涉重洋,先后参加了日本举办的大众博览会、法国举办的里昂赛会、美国芝加哥的百年进步博览会,所到之处,观众无不称奇赞叹。
1995年,长沙沙坪镇被国务院授予“中国湘绣之乡”的称号。
2006年,湘绣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06年,沙坪被授予湘绣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基地。
2010年,湘绣被国家质检总局确定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并制定了质量技术要求。“沙坪湘绣”也取得“国家地理标志”商标注册。
2014年,湖南省湘绣研究所被文化部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在“楚汉名城”湖南长沙两千多年的历史记忆中,美轮美奂的湘绣都是一道靓丽的风景。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谭谈曾如此描绘湘绣之美:
“观湘地之刺绣兮,集芙蓉为霓裳。呈天工之巧夺兮,化春水之奇姿。体精妙以锦上添花兮,蕴灵动而针下传情。融书画金石之博大兮,藉文化艺术之精深。”
责编:吴名慧
来源:城市记忆CityMemory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