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社新闻影像中心 2018-04-20 11:24:08
湖南制笔的历史,古已有之。
1954年,长沙郊外的左家公山15号战国楚墓就出土了一整套完整的书写工具,其中便有一支保存完好的毛笔,这是目前我国发现的最早毛笔实物。
明清时期,毛笔制造业有两大流派,一个是浙江湖州的“湖派”,另一个就是以长沙为主要产地的“湘派”。到了民国时期,湘笔最为兴盛,曾经为长沙“笔窝子”的南阳街仅湘笔店就有17家,但随着时代的变迁和人们书写习惯的变化,热闹不再。
有幸,摄影师找到长沙南阳街杨氏毛笔庄,见证一支手工湘笔的诞生。
图、文 | 长沙晚报 黄启晴
好的材料必须是主要是东北入冬以后的羊毛、黄鼠狼尾巴上的毛。好的毛前面有锋,是亮的,不能弯曲。
经过石灰石浸泡后的羊毛去除了表面的油脂,在水盆中反复用牛角梳梳理之后,再用木板将羊毛整理成所需大小。
经过水盆齐毛之后的笔头,按照需要尺寸裁剪,然后分成笔头大小放在放在草木灰吸干水分。
用嘴咬着线的一头将已经正好的笔头缠绕在线上,对笔头进行扎紧。
扎好的笔头会挂起来,底下绑上水瓶。
采购回的笔杆会有些许弯曲,需烛火上烘烤之后,再用矫正工具将笔杆矫正。
随着科技发展笔杆已经可以实现机器刻字,但有些笔杆他们还是会坚持手工刻字。
让半成品毛笔沾染海石花菜熬制的原料中,剔除毛笔中杂毛,同时也让笔头更加圆润。
制作毛笔有一百多道工序,只有每一道都做到精湛,才能制作出“尖、齐、圆、健”的毛笔来。
在杨氏毛笔庄,有两本厚厚的顾客留言,上面记录着杨氏毛笔庄曾经的辉煌。
遇到客人上门购笔,黄希林总是详细问清楚顾客的需求,劝他们先买少量试用。
这两年,黄希林在朋友的帮助下开通了淘宝店,自己也开始使用微信向顾客介绍毛笔。
在杨氏毛笔庄还留着岳父杨德富留下的制笔使用的工具。
如今,黄永玉题写的招牌随着笔庄被逼进老楼里,但湘笔的品质和精神依旧在这里延续。
黄希林说,“做笔如做人,尽心去做,总不会坏到哪里去。”这是岳父杨德富对他的叮嘱,也是做笔人的坚持。
• END •
希望有识之士的你,加入我们,让我们一起引体向上,茁壮成长。
责编:曾璇
来源:湖南日报社新闻影像中心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