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是奇怪了,北京人的方向感怎么那么好?

  网易新闻北京频道   2018-04-15 18:54:53

马未都曾讲过一个笑话:“老北京人方向感极强,夫妻俩上床睡觉嫌挤,丈夫即说’劳驾你往东一点儿!’”对,在床上,北京人都用东西南北指方向。

对于“方向感”这件事儿,许多“路盲”表示,这是一种只存在于传说中的神奇感应。

不过,随着现代科技的迅速发展、智能手机的出现,即便要出远门人们也不太需要自己必须会认路和辨方向,很多年轻人已丧失像上一辈那样对拥有好的方向感的“执着”:方向感?对不起我有手机地图就够了。

而北京人在“方向感”这件事上却一直保持着优秀的记录。

北京人找不到北?不存在的

北京人分分钟get到东西南北,甭说在大马路上辨方向难不倒他们,即便走到哪条窄小胡同里,北京人都能准确定位出方向。

外地人问路遇到北京人,一般需要准备两个问题:“请问xx在哪里”,如果北京人告诉你在北边,一定会有人接着问:“北是哪边?”

在北京,问路、指路说东西南北的大概都是北京人。

真是奇怪了,北京人的方向感怎么那么好?

习惯用东南西北定位地点,似乎已经成了北京人身上的一种独特文化习惯,无论在这个城市的哪个角落,无论是在室内室外,北京人都能准确找出东南西北。

若是在路上听见北京人打电话,多半会听到他们习惯用东南西北描述自己的位置:

“诶我今儿个从城南来办点事儿。”

“过了北边那个路口,我搁楼西边儿这儿站着呢。”

“呦我是城西的,您呢?”

也常听人说起,北京人对东南西北的准确感知已经到了拧个水龙头都能说出“往西往东拧”的地步。

这种准到神奇的方向感究竟是如何炼成的呢?

北京人方向感养成×北京城市格局

北京人优秀的方向感,跟北京城方方正正、横平竖直的城市格局有很大关系。

北京的城市格局和道路布局呈棋盘状,街道横平竖直,每一个十字路口都是一个指南针,对于从小成长在北京的人来说,“东南西北”的概念早已深入人心。

真是奇怪了,北京人的方向感怎么那么好?

北京城区布局图(图片来自网络)

横平竖直的棋盘式布局是众多城市布局形态中最为规整的,也最方便人们来定位东南西北。正南正北的街道,顺着街道的方向定位一准儿不会错。

作为古代中国数代都城,北京的城市布局继承了历史沿袭下来的规整格局。内城由于临近皇城,尤其体现了四四方方、南北对整的几何形态。

以著名的中轴线为基准,沿线左右基本对称分布,一路排展,众多不同风格、不同年代的建筑整齐聚拢在四方城区中。

这种四方布局对北京人的方向感养成起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正南正北向的街道容易直接进行方向定位,整齐的城市规划使得人们能够根据房屋朝向、街道走势等信息准确辨别南北,这样长久以来,就培养出了北京人极好的方向感。

真是奇怪了,北京人的方向感怎么那么好?

北京城区沿中轴线对称分布。(图片来自网络摄影作品)

而且许多北京人从小习惯了东南西北式的方向描述,居住的南屋北屋,东城西城的划分,即使一开始并不能准确知道方位,在长期的环境熏陶中也能形成对东南西北的定位判断。

真是奇怪了,北京人的方向感怎么那么好?

北京传统民居四合院也是符合四四方方的规整布局(图片来自网络)

“东、西、南、北”无处不在

北京方正的城市格局培养了北京人的优越方向感,而北京人又把他们优越方向感带入了生活的方方面面,甚至带到了文学里。

北京餐馆名儿有方向。

来北京的外地朋友都好吃一口京味儿,可听说过“东来顺”“西来顺”? 犯糊涂了吧?诶,怎么餐馆还分东西?

原来北京的清真菜分为东派西派,东派菜以东来顺、又一顺的爆、烤涮为代表,而西派菜独以西来顺为代表,菜式华贵、典雅,精于小炒,杂糅西菜手法。

哦对了,还有 “来顺”系还有“南来顺”和“北来顺”呢,以及 “京东肉饼”(东郊的口味),“南味点心”,“西北风味”等等。

北京地铁站名也爱带“东西南北”。

真是奇怪了,北京人的方向感怎么那么好?

北京地铁线路图(图片来自网络)

北京地铁线路跟北京的城市格局一样横平竖直、方方正正,站名带“东西南北”的也多了去了。带着方向又呈对称分布的有:东单、西单;东四、西四;东直门、西直门;天安门东、天安门西;天通苑南,天通苑北;惠新西街南口、惠新西街北口。站名带方向不对称的那就更多了。

北京文学作品也常特意点出“方向”。

你看《红楼梦》里,黛玉入贾府先看见的是“街北”的石狮子,然后是“东西角门”,最后由“西角门”入府。描写薛蟠随柳湘莲离席出城,是这样的:“离住所北行,出北门,走二里多……”

老舍的《骆驼祥子》里描写祥子被大兵掳去,琢磨周围环境:“磨石口是个好地方,往东北可以回西山,往南可以奔长辛店……” 写祥子返城:“从北辛庄,往北,过魏家村,往北,过南河滩;再往北到红山头……”

北京人的“方向感”藏都藏不住。

其他城市的人方向感怎样?

外地朋友来北京,常常吐槽不习惯“东西南北”的指路方法,因为他们那里指路都用的是“前后左右”。

在他们成长的城市,“找不到北”才是常态。

不习惯用“东南西北”指路,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不少城市很少有南北向和东西向的大直路,用“东南西北”这套模式会造成一些不便。

这种情况下,即使你有极强的方位感,知道东南西北各自的方位,也很难用“东南西北”将一个地点的位置描述得十分清楚。

如天津、哈尔滨等城市采用的斜式布局,成都采用的是放射式布局,长春、大连的星形布局,在日常生活中显然使用“前后左右”式的描述方位就显得更为方便了。

真是奇怪了,北京人的方向感怎么那么好?

天津的斜式布局(图片来自网络)

真是奇怪了,北京人的方向感怎么那么好?

成都的放射式布局(图片来自网络)

“找不着北”的城市还有青岛。那里出租车司机常念叨的一句话就是:“嗨呀!在青岛甭想用找着北了,说前后左右都未必都讲得清楚呢!”

真是奇怪了,北京人的方向感怎么那么好?

青岛城市路网(图片来自网络)

至于终极布局——重庆的魔幻3D式格局,大概还要再加上“上下”的概念才能艰难描述自己在纵横穿梭的街道上的方位了。

真是奇怪了,北京人的方向感怎么那么好?

重庆的立体式布局(图片来自网络)

当然,这并不代表这些城市的人们没有摸清方向的套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人也有自己的一番关于“方向感”的独家秘笈。或许他们的定位方法没有北京人用东西南北来定位来得标准,但确是适应当地特点的定位方式。

近些年来,虽然有了智能地图的加持,北京年轻一代对掌握分辨方向的技能不再像老一辈那么执着了,可是,北京人优越的方向感,大概会跟这座古老的城市一样,代代流传。

责编:李莉芹

来源:网易新闻北京频道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