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视大调查 2018-04-03 19:11:37
“人生最大的悲剧莫过于失去自由”,这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风靡一时的歌曲“铁窗泪”中的第一句独白,歌曲中忏悔的心声曾感动了无数人。那么,在封闭而高度戒备的监狱里面,到受刑法惩处的犯人都是如何改造的?近日,《经视大调查》记者受邀来到全省关押重刑犯数量最多的监狱——郴州监狱,实录高墙内犯人改造过程。在这里,既有暗流涌动,有看管民警与在押犯人的斗智斗勇,更有“以人为本”、“感化犯人”的创新举措。




听到“杨三春”这三个字时,负责二监区主管改造的副监区长黄琛心里顿时“咯噔”了一下。


执迷不悟、凶狠残暴——罪犯杨三春身上的这些标签,让他在全省监狱系统都出了名。他从青少年时抢劫开始服刑,现在已经50多岁仍在服刑。只因服刑期间,杨三春还在监狱里不断犯事,不仅没有减过刑,还两次加刑。





鉴于杨三春一贯的手段和偏执的个性,在得到他欲报复行凶的线索后,黄琛丝毫不敢怠慢。


黄琛快步走出监区,找到狱内侦查科科长刘忠钦汇报情况。

情况紧急,郴州监狱立即启动应急预案。


狱内侦查科的民警随即提审了杨三春。


面对监狱民警,杨三春如实交代了预谋行凶的全过程。


随后,另一组民警立即对杨三春的监室进行清查。



耳听八方、尽在掌握。监狱内细致、严密的管理工作,不仅有效的化解了各种险情,也为服刑人员斩断恶念、忏悔改造打下了基础。



原来,封闭的监狱并非只有风平浪静,也有犯人执迷不悟、企图惹事的暗流。不过在监狱严格的管理制度下,真正做到了防微杜渐,让服刑人员“少生事”“不出事”。而这仅仅只是监狱管理最基础的部分,如何在监狱高墙内,让这些曾经罪行累累的犯人,主动洗心革面、痛改前非、重新做人,才是监狱工作不可回避的一道“必答题”。

因企图行凶报复同犯的杨三春,最终被关了9个多月禁闭,如今,他似乎是换了一个人。


因为袭警、伤害同犯而两次加刑的“反改造”,如今却主动要“痛改前非”,想“争当先进”减刑,郴州监狱是如何做到的?




“把犯人首先当成一个人来看”,不抛弃不放弃每一个犯人。在杨三春关禁闭期间,副监狱长李世军成了他一对一的“包教”干部。


一次次的包教谈话、一页页的包教日记——正是有了这样的不厌其烦,才让“恶名在外”的杨三春逐渐醒悟,意识到自己也有重生的希望。


不仅善于用真情打动犯人,郴州监狱还建立了一套“亲情感化系统”。去年,犯人刘秋收得知妻子打算放弃他,另组家庭后,开始消极改造。得知这一情况后,监狱用“亲情视频”让这个家庭又找到了重逢的动力。
十多分钟的亲情视频,真实记录了刘秋收在监狱里的各种积极表现。看了这段视频后,他的妻子改变了想法。而在看到两个宝贝女儿录制的亲情视频后,还有两年就出监狱的刘秋收改造的积极性更高了。


看到这样的亲情视频,即便是铁石心肠的人也会被感化。为了激发服刑人员改造的动力,郴州监狱采取了不少创新的举措,从亲情视频、零距离亲情帮教、到心理运动会。而2018年春节期间,根据司法部统一部署,在全国27个省份开展离监探亲活动,全国共批准999名罪犯离监探亲,其中湖南省获批的3人全部来自郴州监狱。如今清明节将至,又有一些犯人特许离监探亲,与亲人团聚。



作为湖南省2018年第一批仅有的3名离监探亲者,3人激动的心情可想而知。


三人换下囚服,穿上新衣。李往的姐姐特意给他买了件红色外衣,希望能让弟弟感受到家庭的温暖。

为确保万无一失,在出监狱前,郴州监狱落实监区责任民警一对一跟踪制,为3人加戴电子定位手环。一切准备就绪,监狱大门打开了。


让杨又得惊喜的是,来接自己的是他的女朋友。女朋友一见到杨又得,就扑在他怀里,再也舍不得离开。




离监探亲的政策让几位服刑人员的家人也倍受感动。


其实,为了让离监探亲万无一失,监狱上上下下不知费了多少心思。最终,三人带着亲情温暖,全部顺利返回监狱,几天之后,郴州监狱趁热打铁,安排离监探亲人员讲述亲情故事,分享内心感受,充分利用这次离监探亲的激励作用,达到“出去一个,教育一片”的效果。



如今,郴州监狱还在犯人的“职业技能培训”等方面开展积极探索,力争让犯人“进来一个,改造一个,合格一个”,将来回到社会,也能自力更生。
责编:张璐
来源:经视大调查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