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湘菜报 2018-04-11 10:59:46

1937年抗战爆发,清华大学南迁长沙,与北京大学、南开大学组建长沙临时大学。现代著名文学家、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朱自清随校于10月4日中午抵达长沙,至11月3日前往地处南岳的文学院,其逗留长沙将将一个月。然而,就在这短短的30天中,迎来送往的各类宴席,使得朱自清能品尝各种长沙风味。众所周知,朱自清先生除了写得一手好文章之外,本身也是一位现象级的“吃货”。在日记中,朱自清便清清楚记录了这些长沙美食。
十月五日 星期二 雨
下午王所安邀至李合盛吃烤牛肉,甚佳。(见《朱自清全集》第9卷488页)
李合盛为当时长沙著名回民餐馆,1885年由回民李国安创建。抗战时期是李合盛鼎盛时期。文化名人柳亚子、于右任、郭沫若、田汉等人都纷纷赴宴。其牛百叶、牛蹄筋、牛脑髓尤其著名,人称“牛中三杰”,不过朱先生印象深刻的却是“烤牛肉”,看来恐怕就是烧烤了,这是过去少为人注意的。由此可见李合盛当时牛类美味的种类之多,也可补湘菜菜谱一例。


六日 星期三 雨
汪一彪邀往青年会吃锅贴、汤包与面条,味美。
七日 星期四阴 间晴
宴公超、心恒于曲园,菜不佳。
晚请邵君于远东咖啡店。

八日星期五 略有日照
啖涝糟蛋……我们开始有了自己的厨师,菜甚可口。
长沙青年会成立于1916年,黄兴、熊希龄、谭延闿等人都担任过董事,1937年总干事为张以藩,当时设有招待处。锅贴、汤包和面条为朱自清所赞赏,且朱自清已经开始品味长沙独特的早餐——醪糟鸡蛋了,而今天的长沙美食中汤包的身影却消失了。至于久负盛名的曲园酒楼,朱自清宴请英文系教授叶公超和历史系教师邵循正,却认为菜肴并不怎样。远东咖啡馆仍是当时各派人物聚会的最佳场所。如1938年1月16日,由田汉安排,长沙文化界在远东咖啡馆召开欢迎茅盾及其他近期到湘之文化人士,到会者计百余人。而由青年会那一顿早餐看,朱自清先生不但好吃,而且食量也很惊人。他曾有诗自云:“饕餮乃今犹似归,生平万事误因循。”的确,他曾有一顿饭吃七个馒头,一餐喝十杯酒的壮举。就是寻常的街头游玩,朱自清也很注意吃喝的物事,试看:
十二日 星期二 阴
陈岱孙邀往天心阁,可饱览全城风景。煎馅饼很好,叫鸳鸯饼,因其一半咸一半甜。
邀岱孙、一彪与蒋先生去李合盛用餐。
十五日 星期五 晴
遇玄珠,分析政治形势。到民众倶乐部,刘甫琴请试民众食堂菜肴,甚恶。被邀有楼福卿,不悦。
朱自清并未记载天心阁附近的煎馅饼是哪里购买的,但30年代长沙火宫殿、潘春园等店都有鸳鸯饼出售,其中以包点闻名的德园,尤其著名,其别具风味的鸳鸯饼“皮子用软子面团擀出来象纸一样的薄,饼半边咸半边甜。咸的一半要用猪油、前腿上部的夹缝肉,配以瑶柱作馅,调料有胡椒、香油、味精,故香而鲜;另一半是玫瑰葱油糖馅。形似月饼,却有多层,层层夹馅……细细品味此饼,又香又甜,齿颊留香、回味无穷。”(见孔令仁等著《中国老字号·饮食服务卷(下册)》,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年9月版)“鸳鸯饼”也许已经成为当时长沙街头的流行小吃了,而朱自清也赞赏有加。至于民众俱乐部,即后来的又一村,也是当时著名大酒楼,但菜肴朱自清却很不满意。当然,民众俱乐部那一顿饭吃得不开心,还因为桌上有朱自清不喜欢的清华经济系教授楼福卿(1908-1989)。和讨厌的人一起吃饭,当然也一并要厌恶起菜肴来了。况且当时的朱自清,似乎更迷恋李合盛。
由日记来看,朱自清可说是一个平民美食家,他对长沙本土特色的风味小吃情有独钟,而那些名声在外的大酒楼,倒颇不对他的胃口。当然,这些关于美食的片段,只占朱先生日记的很小部分。他日记中记载的大量是关于学校迁移的问题,关于家庭流散的苦恼,他颇为赞同吴宓所言“吴目前最好是勤奋地进行自己的工作。兴奋、刺激毫无好处”。也许正因受了吴宓的启示,在战云密布的长沙旅居岁月里,朱自清才能平静记载日常岁月的宴饮。
文/秦少油 整理/陈潇

责编:周歌
来源:大湘菜报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