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谱寻根·现场丨汝城星村:族谱修缮让小村庄重燃活力

  新湖南客户端   2018-04-02 10:04:32

文丨何雄华

族谱,是一个家族传承的标志,记载着这个家族的兴衰荣辱,让一代代的族人知晓自己的起源和来历。

今年春节回老家——郴州市汝城县泉水镇星村, 恰巧碰上本村落的族人修族谱。

族谱的修缮,在当地人眼中是庄严而神圣的大事件,家家户户都期待着这天的到来。正因为这天意义非凡,所以除了修谱,还会辅以舞香火龙来庆祝,一般情况下周边村落的人都会闻讯赶来,赴一场热闹的接谱加舞龙活动。

一、接谱:村落族谱近百年来的首次修缮

所谓接谱,其实就是续谱的意思。本次接谱是村落里第 6 次续修族谱,距上一次修族谱,时间相隔了 95 年。将近一百年才修缮一次的族谱,到今年已经形成了 11 册书籍。族谱里按照祖传的辈分,一级一级地往后排着。

族谱修缮是件大工程,必须由村落里德高望重、知晓历史渊源、有文化的长者来主持。而作为普通族人来说,则需要每家每户按照家庭人数缴纳修谱的费用。

接谱仪式选在了正月初八,“八”字与“发”字谐音,所以这天一直被视作吉祥喜庆的好日子。当天除了本村落的人会去参加授谱庆典,外地的家族宗亲也会派代表参加,并发言表达对本族人世代相传的美好祝愿。

(村落全貌航拍图 本版图片均为作者提供)

据族谱记载,星村从建立村落至今已经大约有 800 多年的历史。从南宋中后期,开基先祖文渊公肇基星村后,世居繁衍,至今已形成了一个拥有 3000 多人口的自然兼行政村。

村落依山傍水,一条河流从村落旁边流过,形成了一条天然的护城河,在古时很好地保护了村落的安全与稳定。

大约在 1718 年,族人修建了一座三孔石拱桥,这座石拱桥成为了进出村庄唯一的通道。此外,桥头上那颗参天的古樟树被族人视为村落的守护树,几百年来屹立不倒,与石拱桥一起成为了村落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何氏家庙)

星村这名字历史悠久,其来源流传着一个美丽的传说。相传祖先定居此处数年,村庄具有一定实力和规模后,几位老者相聚秋夜乘凉,商议宗庙选址事宜之时,突然看到一颗流星坠落于村庄西边一树木茂盛荆棘丛中,顿时大家愕然惊喜,异口同声认定本村就叫“星村”,祖祠宗庙就建在此处。

随着漫长历史的沉积,星村的宗庙文化非常的繁荣。星村世代都姓何,所以何氏家庙是最能体现本村落特色的建筑。家庙前的青石台阶历史悠久且非常坚固,大门口的两个石鼓,已被磨得光滑圆润。

(家庙内景)

家庙的内部结构分为三阶,前两阶始建于宋朝,在两阶的中间有一块长 3 米多,宽1 米多的罕见鸡血石横亘其中。后来随着族人的增多,家庙在明清时期又进行了完善,在原有两阶的基础上,再修了一阶。

为何以阶作为单位?因为家庙的内部结构是从高往低,呈阶梯式的分布。图中所示的位置是家庙最高的一阶,称为叙伦堂,这里经常会举办宗族祭祀仪式。由于家庙里面积宽广,且庄严神圣,平日里村落里哪家有红白喜事,又或是哪家的孩子考上了名校,都会来家庙举办一场盛大的宴席。

(达公房祖厅)

星村的始祖文渊公,生三子,后裔绵衍,几经兴盛,最后形成了长房、松公房、珠公房、远公房、达公房一共五房。此后,每房的后裔都各自修建了一座祖厅,五座祖厅围绕在家庙周边,一起守护着族人的平安。

(珠公房祖厅)

每座祖厅的作用主要也是祭祀,在平日里哪家有长者去世,也会作为临时的停放灵柩的地方。一般来说,按照习俗,长者去世后会将灵柩停放于祖厅,再择良辰吉日入葬,在入葬当天抬放入家庙进行祭祀仪式,最后举行土葬。

(松公房祖厅)

我家所在的这房叫做松公房,同房人都是愈松公的后裔。愈松祖祠相较其他四个祖厅来说,面积较大,功能也更多。平日里除了祭祀和临时停放灵柩,还会作为家庙的外延,用来办酒宴。当家庙里举行的宴席人数众多,无法容纳的时候,这个祖厅就会作为辅助,里面可以排放下 70 多桌宴席。

(司马牌坊)

村落里除了这 6 座古老的建筑之外,还有一座历史悠久的建筑,那就是司马牌坊。

据史料记载,这座司马牌坊是达公房的后人晋升司马时所建,牌坊总共三层,由厚重的大石块修葺而成,每层都有各式各样的石雕。虽然经历了几百年的风雨洗礼,现今留存的牌坊还是能看到石雕上清晰的图案。

(族谱序列)

接谱仪式结束后,每个小房都会派代表去把族谱请回家,族谱每进入一户人家,都必须点好蜡烛和长香,燃放鞭炮来迎接族谱的到来。把族谱放在客厅的桌子上,大人小孩都需要向族谱行跪拜之礼,以示对先人的尊重。一大家子人拿到族谱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寻找几代家人在族谱中的记录,11 册的书籍内容非常多,只能按照祖传的辈分及所在房名,依次挨个地寻找。

二、香火龙:扎龙手艺手把手传给下一代

香火龙,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据传汝城香火龙最早起源于祀龙止雨、祀龙止水,距今已有 1000 多年的历史,其形象主要来源于本地寺庙中有关龙的壁画和雕塑。

香火龙用稻草、竹片扎成,把敬神用的约 1 米的香插在稻草扎成的龙身上,一般长达数十米。

(给火狮子上龙香)

制作香火龙一般需要大概一个月的时间,扎龙这项传统的工艺主要由老一辈的长者掌握着,年轻一代的人已经很少有会扎龙的。按照习俗,除了扎龙还会扎两头狮子,两头火狮子加上一条香火龙才是舞香火龙的标配。

(点火仪式)

夜幕初临时,族人集结在村口的广场,燃起火把,将上千根长达 1 米多的龙香点燃。在龙香的燃烧中,整个龙体在夜幕中火光四射,熠熠生辉,一条真正的火龙活灵活现地展现在众人眼前。

(舞香火龙)

舞香火龙时,先由十多个本族 6-15 岁的孩童在前面提着孔明灯带路,再舞出两头体型庞大的火狮子,最后在手提火绣球的小伙子的指引下,由数十到数百个年轻人一起将香火龙舞起。

(火狮子)

舞龙表演先是在村落河岸对面的河堤上行走,在夜幕中火狮子和火龙的身影倒映在水面,相映成趣,栩栩如生。

(火龙)

全身红光闪闪的香火龙在村镇的大街小巷来回穿梭,经过村民家时,每家每户都会点燃蜡烛、燃放鞭炮烟花,以示迎接龙的到来,象征着好运和一年的日子红红火火。

(绽放的烟花)

舞龙当晚,进出村落的石拱桥上张灯结彩,很多外地人为了一睹香火龙的风采纷至沓来,热闹非凡。

(石拱桥)

在香火龙走街串巷巡回表演一圈后,最后火狮子和火龙来到宗族家庙前的广场上,进行化龙仪式。化龙仪式上,先会再一次进行祭祀,然后将香火龙上剩余的龙香拔出。因为龙头有美好的寓意,所以一般大家会去争抢龙头上的香,这一行为称为抢头香。当龙香全部拔出后,会进行焚化,再将焚化后的灰烬撒入大河中,期盼村落风调雨顺、万世繁盛、人丁兴旺。

(黄昏下的小桥流水人家)

一次族谱修缮活动,让族人了解了自己的历史渊源,让以往沉寂的村庄再次燃起了活力,也让老一辈将扎龙手艺手把手地传授给了下一代的族人。

这是一场全村族人的狂欢,将近一百年才修缮一次的族谱,让后辈人知道了前辈人的历史。村中九十多岁的老者感慨尤深:一个世纪的时间,见证了多少家族的兴衰荣辱,多少族人的生离死别。同时,这场仪式也赋予了远离家乡在外生活的游子以家族的记忆,让他们更了解家族的传统礼节和文化习俗。

责编:朱晓华

来源: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