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湘菜报 2018-03-21 16:12:10
人物名片:
刘群英,湘潭县人,1972年生,厨龄30年。师从湘点大师张力行和“湘菜七爹”之一张志宏。湖南省餐饮行业优秀教师、湖南省高级烹调技师、中国烹饪大师,2014年由湖南湘菜产业促进会与湖南卫视评为“味道大使”。

少女从厨初长成,名师指点早上路
刘群英的父亲在湘潭县就是个德高望重的地方厨师,家风淳朴,受父亲行事风格的影响,刘群英从小就非常能吃苦,父亲常常教导她:“孩子,吃亏是福,我们多做点事没关系的,帮助了别人,自己也能进步得更快。”
到了1988年,还在读高一的刘群英自愿弃学,她深知家中并不宽裕,姐姐哥哥都要上学,如果还要供她读书,无疑是给窘困的家庭雪上加霜。高中只读了一个学期,她就下定决心到了长沙,小小年纪就挑起养家糊口的担子了。她在湖南省烹饪协会厨师培训学校进行了45天的学习,结业时以第一名的优异成绩被学校留下来做指导老师,也是在这一年,刘群英考取了她人生之中第一个技工证。
她的种种表现,都被湘点大师张力行看在眼里。张力行何许人也?湖南省人民政府1997年授予的唯一的湘点大师,也是湖南第一位湘点大师,湘菜点心界的泰山北斗。他对这个勤苦踏实的小妹子很是看好,在这一年便收刘群英为徒。跟着大师学白案,首先就赢在了起跑线上。之后两年,她跟着师傅在长沙的高校食堂干活,每天早上三点钟就要起床做早点,那个时候没有酵母,都是用老面发面,食用碱打碱,食堂每天出品的包子馒头花卷数量巨大,工作量之大可想而知。除了白案,刘群英同时还学习炒菜,也练就了两把刷子。

白案红案从名师,一刀一铲真功夫
1991年,刘群英学徒三年出师,张力行将她介绍到省税务局招待所当厨师长。她身先士卒上炉子炒菜,灶台高,她还需在脚下垫一块大火砖才能够得着炉子。别看她身形瘦弱,但干起活来力道十足,一点不输给“糙汉子”们,其娴熟的动作常常让其他厨师瞠目结舌。每逢酒席置办或贵宾前来,“头碗菜”都是刘群英亲自操刀掌勺。
记得在餐饮黄金十月之际,父母跑来长沙专程看望女儿。大厨房内,煤火通红,直径70公分的大锅,刘群英脚踩耐火砖,手操大铁瓢,一锅一铲,汗流浃背,浑身没一处衣服是干的。父母见女儿如此辛苦,心疼得红了眼眶,而刘群英却笑嘻嘻地安慰二老:“不要心疼女儿,我没觉着苦呢!”
到了1994年,刘群英成了当时在长沙比较有名的留芳宾馆的餐饮部经理。为了更加精进红案厨艺,师傅张力行将她带到“湘菜七爹”之一的张志宏门前。张力行向好朋友张志宏郑重地推荐自己的徒弟:“这个湘潭妹陀吃得苦霸得蛮,悟性也高,你老人家就收了她做徒弟吧,保管今后出得正!”就这样,刘群英又拜了张志宏为师,吃住都在其家,张志宏毫无保留,将毕生所学传授与她,尤其是干货涨发的门门道道。

一招绝学:酸辣双味
酸辣双味可以说是刘群英的一道得意之作了,两样食材分别是海参和鱿鱼,这两种东西要发好相当考验技术。海参若是没发好,直接成碎末,鱿鱼更是需要按50:1的水和食用碱比例进行泡发,直刀剞花刀,深度三分之二,卷成笔筒状方可。猪油煸香下姜米、泡椒米、香菇丁、干椒粉、火腿丁炒出香味,过油的海参、鱿鱼加高汤烧开后小火慢煨15分钟,加入蒜苗丁、红椒片、白糖、胡椒、吊酱、陈醋翻炒均匀,湿淀粉勾芡收汁,淋热猪油,香油起锅。这道酸辣双味在当年成了一道酒店宴席招待贵客的必点菜品,许多食客吃了第一次之后必来第二次。
2002年,刘群英在西湖楼担任总厨助理,率先将成本控制、出进申报及管理、厨房食材分类标准化流程化的模式运用到极致。2005年,鼎福楼请她去做厨师长,在大学教授出身的黄志峰老板带领下深入学习了酒店管理、团队建设等一系列餐饮文化,三年间员工流失率仅百分之零点几。
从厨至今30年,刘群英始终没离开长沙,自己承包过三一重工的食堂,到湖南省宾馆招待四所、红星海鲜酒楼等担任总经理。刘群英认为地道湘菜始终在湖南,每一道程序、每一道工艺都需土生土长的环境才能孕育出,传统工艺要保留,餐饮文化要学习,二者要同步进行。
文/丁奕靖 图/李健

责编:周歌
来源:大湘菜报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