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德的书肆与书店

  常德日报   2018-03-03 10:07:52

原标题:常德书店的一缕弥香

文丨曹先辉



(民国时期的书店 资料图)

常德书肆与书店

书店古代称为书肆,是我国图书交流的场所。随着汉代造纸术的改良,唐代雕板印刷术的发明和宋代活字印刷的改进,常德书肆及后来的书店蓬勃发展,给常德的人文历史和学术薪火留下了一缕弥香。

古代书肆是雅俗文化的传播体,并以此为桥梁联系着难以计数的文人学者、藏书家、书生和书贾,传承着人文历史与学术薪火。书肆的繁荣或凋零,折射出社会经济与时代文化的盛衰变幻,且与该地区的经济条件、文化水准及其印刷技术等诸多因素息息相关。


(《常德医会志要》)

常德古代图书的刻印及出版方式,分为官刻本、家刻本、坊刻本三类。旧时官刻本是官府出版发行的图书,为官定版本、儒家经典、官定志书之类。如南朝黄闵《武陵记》、伍安贫《武陵图经》,唐代《朗州图经》、明嘉靖《常德府志》,清嘉庆《常德府志》,同治《武陵县志》,光绪《德山志补》等。家刻本是私人出资刻印出版的图书,多为地方文献、诗文、族谱之类。如各个氏族的族谱。坊刻本指书坊刻印的图书,它们以商品形式流传。多为民间日常生活所需的历书、唱本《秦雪梅吊孝》《千里寻夫》《孟姜女哭长城》《棒打薄情郎》等,药书《常德医会志要》、私塾学生读物《三字经》《增广贤文》《百家姓》《孝儿经》《女儿经》之类。这些书坊拥有自己的写工、刻工和印刷工,以营利为目的刻印和售书,并开有店铺营业。明代常德的官刻本由常德府纪善所负责印制发行,至于家刻本和坊刻本的印刷场地和销售店号,在文史资料上无考。

启智书店与图书局

光绪二十八年(1902),湖南省建立了三所师范学堂,即长沙的省立中路师范学堂、衡州(衡阳)的省立南路师范学堂、常德的省立西路师范学堂。设在常德的省立西路师范学堂就在如今的玛瑙巷内,即现在的常德市一中。

是年,林伯渠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刚刚开办的省立西路师范学堂。其后,常德最早的书店——启智书店也于1904年在西路师范学堂对面开设。这家书店主要销售一些教材和讲义,还出售上海、香港出版的进步书刊。店主唐承隋是林伯渠父亲的好友,因此林伯渠经常光顾这家书店,林伯渠和一些进步学生常在课余来到书店读书。这家书店还公开、半公开或秘密地流传邓观应著《盛世危言》、康有为著《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严复翻译的《天演论》、康有为和梁启超办的《新民丛报》、章士钊办的《国民日报》等,更有陈天华写的《猛回头》《警世钟》和邹容写的《革命军》等公开提出打倒满清朝廷的文章。这些报纸和书刊大大促进了林伯渠等学生的民主共和思想。以至于林伯渠后来加入同盟会、中华革命党,追随孙中山先生参加革命活动,并在革命实践中逐步接受马克思主义,于192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新中国成立后,林伯渠任中央人民政府秘书长、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一、二届副委员长,成为著名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教育家、中国共产党的重要领导人之一。

由于当时废科举、立学堂,新文化不断地从国外引入,常德和湘西各县的中小学堂应运而生,湖南各地相继成立了官书局,但它属于官办的内部书局。常德西路师范学堂的学部于1906年在学堂内部设置了一个非官办的图书局,专门从事翻译和改编国内外教材。这家图书局统一了西路师范学堂的教学课本,满足了外地学堂和学生的需要,是继启智书局之后在常德开办的最早非官办图书局。

民国时期的书店

民国时期常德书店业的经营,分为3个阶段:

抗日战争前,常德先后开设专营书店4家,以图书为主兼营文具的书店有9家。这是常德书店业从无到有的兴盛时期。

抗日战争期间,常德开设的专营图书的书店有11家,以图书为主兼营文具的有11家。此时,是抗日思想和进步书刊在常德广泛传播的鼎盛时期。

抗日战争胜利后,常德开设专营图书的书店有15家,以图书为主兼营文具的有23家,常德书店业迎来兴旺期。

民国时期常德书店业的经营,分为5种类型:

此时,以经营教科书、工具书及教学参考书为主要业务的有启智书局、西路师范学堂图书局、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世界书局、大东书局、文化书局。

以经营教科书、古典文学著作、四书五经书籍为主要业务的有文华书局、启文书局、湘芬书局、南开书店、民兴书局、健新书店、自强书店。

以经营进步书刊为主要业务的有金城书店、大上海书店、新知书店、自力书店、生活书店、利文书店、大中书店、常联书店。

以经营木版书、石印书、民间唱词、四书五经为主的有三元堂书社、宝华楼书局、大中图书文具店、民兴书局。

外地总店来常德市开设经销分店,有上海出版公司商务印书馆来常设置的商务印书馆、上海出版公司中华书局总局来常设置的中华书局、上海出版公司世界书局总局来常开办的世界书局,以及金城书店、大上海书店、新知书店和生活书店等。

抗战时期的进步书刊

抗日初期,常德书店业出现了一番新气象,各种进步书刊公开发行。这时,常德的抗日救亡运动也在蓬勃兴起。1937年下半年,上海的金城书店、新知书店、大上海书店、自力书店都先后在常德设立分店。新知书店设在现人民路步步高百货西侧。金城书店设在高山街,大上海书店设在人民路华云宾馆东侧,自力书店设在高山街。它们销售的书报有《论持久战》《八路军行军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指南》《抗日救国指南》《抗日游击战争中的各种基本政策问题》《抗日战争的战略与策略》《陕北民众动员》等,还有马克思的《资本论》、艾思奇的《大众哲学》,还有国外以及我国当代著名文学家的著作,如《莎士比亚全集》,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静静的顿河》《普希金诗集》,高尔基的《人间》《母亲》,西蒙诺夫的《普通一兵》,鲁迅的《药》《呐喊》《阿Q正传》,曹禺的《雷雨》《日出》,还有抗日救亡歌曲《大众歌声》,以及《新华日报》《世界知识》等进步书报。这些抗日思想和进步书刊报纸的广泛传播影响极为深广,深受常德和附近各县以及湘西北各地教育界和民众的欢迎和喜爱。可是,国民党常德县党部却把这几家书店视为眼中钉,公然于1938年对金城、新知、自力、大上海4家书店查封,还宣称“不得继续营业”,致使这4家书店在常德开办仅短短几个月。

1939年,常德有个“天下派报社”专门代销利文书店的进步报纸,该报社的报童在街头上卖报时,吆喝“《新华》《扫荡》《中央日报》”唱词。若将它连起来就成了“新华扫荡中央日报”。因此国民党常德县党部加强对它们的监督,后来军统头目沈醉将这家书店和报社封门停业。

一缕书香熏染人生

常德解放初期,城区以图书为专业的私营书店仍有2家,以图书为主兼营文具的私营书店有13家。早在1949年8月,湖南日报常德办事处就在大河街租赁一处门面,用2张乒乓球桌子和几个旧货架办起了新型的常联书店,后改称新华书店常德支店,是年12月,常德新华书店成为常德地区专营图书的发行机构,凡图书业务均统一由新华书店经营,其他文具纸张店大部分并入市百货公司的文化用品商店。

图书是精神产品,直接影响人们的精神世界,影响着社会的发展。现代图书主要依靠书店这条流通渠道来推广发行,书店能传播思想,普及文化,密切联系读者和促进书籍出版,书店也成为一座城市的文化品牌形象。

一代伟人毛泽东说:“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以一日不读。”由此看来,多读书、读好书妙处无穷,一缕弥香能熏染人生。正如莎士比亚所说:“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

责编:朱晓华

来源:常德日报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