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老师的最后一课—— 晚年生活可以这样过

  大众卫生报   2018-01-26 09:04:49

2017年10月21日,北京101中学的退休教师、96岁的陈司寇耗尽了她毕生的精力,安详地闭上了眼睛。陈司寇25岁毕业于北京国立大学教育系(现北京大学),是个追求独立自由的知识女性,她的一生跌宕起伏,历经各种苦难与磨难,但她在对待生活的态度与方式、如何度过晚年以及怎样面对死亡方面,给大众上了一堂好课。

陈司寇的老伴是北大的赵宝煦教授,在她92岁时,赵教授离她而去。为了让子女们过好自己的生活,陈司寇平时把时间安排满满的,读书、看报、看电视、散步、做家务,自己能做的事,她尽量自己去做。陈司寇在晚年告诉来探望她的学生们:人生有几个阶段,每个阶段都要有目标,比如童年时期的目标是玩,青年时期是学习,中年时期是工作养家,老年人目标有两点,第一,要尽量使自己减少病痛,过得健康、愉快。第二,要争取在人生的最后阶段走得快点,既减少自己的痛苦,也尽量避免给他人造成负担。

那么,老年人怎样才能实现那两个目标呢?陈司寇从55岁退休到94岁,中间40年里,她身体一直身体很好,她是这样做的:

第一目标 

怎样尽量减少病痛 过得健康愉快?

1. 知识就是健康,最好的保健医生是自己

人的健康由三个方面的因素形成,遗传占1/3,其次是锻炼和养生,第三是生活习惯,比如抽烟喝酒熬夜都会损害健康。

人到70岁以后是老年,老人一定要注意学习吸收医学保健知识。要看许多书,对于人的人体构造与功能、体育运动、食疗、生活习惯、保健按摩、心理健康等都要有比较全面的知识。此外,要全面了解自己身体状况,综合分析自己的问题是什么,摸索其中的规律。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措施。一旦认识到什么是应该做的,就要身体力行,一旦认识到什么是不应该做的,就要令行禁止。

有些老年人没有自己健康上的主心骨,动不动就看医生,乱吃药。其实医生不可能掌握你的全面情况,所以一定要靠自己,而不要盲目依靠医生。陈司寇说她曾经患过皮肤瘙痒症,痒起来钻心,夜不能寐。去看医生,只能给些药膏涂抹,没有效果。后来她自己看书,明白瘙痒症分很多种类。她分析了自己的类型,注意改变生活方式,采取适当食疗,保持心里平静,并学会了按摩相应的穴位,后来就慢慢地好了。

俗话说久病成郎中,陈司寇的体会是,身体是自己的,最好的保健医生其实只能是自己。冷暖痛痒只有自己最清楚,运动健身只有靠自己坚持,心理健康也只有靠自己调整。任何企图依靠在其他人身上养老的梦想都要落空,无论是再好的医生、再负责任的保姆或是再孝敬的子女,都不能去靠。

2. 要有毅力,要做自己应该做的,而不是只做自己喜欢做的

陈司寇晚年坚持生活自理,自己买菜、做饭、洗碗、散步、自己洗衣服。她说虽然累,也不方便,但只要一开始不做,以后就再也做不了了,所以她一直咬牙坚持到最后。

3. 精神上要有境界,文化生活要丰富

现在老年人太寂寞,盼望儿女回家看望,可是陈司寇不需要。她关心时事政治,对文学、哲学、天文地理、戏剧、体育都有兴趣。她建立了自己的学习计划和生活规律,每天忙忙碌碌,心里很平静充实。

有个小故事:北大政治系的一

位教授去世了,她的老伴特别寂寞,老打电话给陈司寇,一说起来就没完,并请求陈司寇每周给她打两次电话。陈司寇答应了,可转念一想想这不是个办法。因为真正解决问题不能靠外力,只能靠内力。她告诉那位老太太尽量把自己的时间安排紧一点,每天都有完不成的工作与事情,就不会感到寂寞了。

的确,人在忙碌的时候是没心思寂寞与抑郁的,陈司寇每天6:00-6:30起床后,就忙着按摩,做操,看电视新闻、做早饭。9点以后就开始看书看报,看到欣赏的地方就摘录下来,或者剪下来,闲时经常翻看,乐在其中。

陈司寇还爱看电视剧,看到难过处就跟着放声哭,看到高兴处就放声笑。后来她还研读《易经》,心得都写了一本。陈司寇建议老年人一定不要让家里太寂静,要经常开着电视,就好像总有人与你说话,对着你唱歌,你就不会感到孤独。

第二目标 

要争取在人生的最后阶段“走得快一点”,既减少自己的痛苦,也尽量避免给他人造成负担。

陈司寇认为,要想“走得快一点”,首先要做好“走”的思想准备,该走的时候干干脆脆、无牵无挂、了无遗憾。她的体会有以下几点:

不怕死

其实无论多大年龄都会怕死,死亡总是令人恐惧的,怕临死前的病痛,怕与亲人诀别时的撕心裂肺。可是怕又有什么用呢,这是自然规律,只能坦然面对。陈司寇从70岁时就认为活一天就是赚一天,只要每天的生活都有质量,什么时候“走”就顺其自然。

陈司寇前年尿血,在医院检查发现左肾上有个肿瘤,可能是癌症,医生和家人都主张要做手术切除。她不同意,说已经92岁了,不想折腾了。她不再去复查,就靠平时注意饮食,没想到两年过去了,再没什么不适反应。但陈司寇强调只有精神上达到一定境界,才能超越生死,需要不断修行。

不爱钱

许多老人越是到了晚年,越是锱铢必较,把钱抠得紧紧的,其实他们是没想明白。陈司寇说她每个月几千元退休金,根本花不完。所以孩子们来看她,我都自掏腰包请他们吃饭,儿女过整岁生日,她都每人送上一万元。“钱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现在就拿出来给大家共享,弄个皆大欢喜,何乐而不为呢?”

放下自我

现在很多老人想问题只从自己出发,想来想去总觉得别人对不住自己,内心总是不愉快。陈司寇认为要想得开,就一定要放下自我,换位思维。很多人认为自己把儿女抚养大,儿女就应该回报。其实儿女都有儿女的事情,哪有那么多时间陪着你?回想一下你自己的父母在世时,你又曾去陪伴了多少?照顾了多少?陈司寇从不要求儿女来陪她,她认为人到老年一定要学会豁达,多奉献,多付出。

北京101中学 曹培

编者后记:陈司寇老师是一位追求独立自由的知识女性,曾遭受非人待遇和摧残,多少人因此而积怨积弱积病,然而,陈司寇却成功地战胜了那些摧残,重建了自己的强健身心,坦然面对磨难、疾病、死亡,享有了健康长寿的晚年。

责编:许琬婕

来源:大众卫生报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