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湘春路三个教会学校,名字都叫丽文

  潇湘晨报   2018-01-14 07:46:41

▲外湘春街最有名的餐饮店有两家,一家是老吊桥旁的和记粉店,一家是以包子著名的福枝春茶馆。

▲长沙市中心医院分院,以前叫长沙市第二医院,医院早十多年前南迁更名为长沙市中心医院。

长沙湘春路西起湘江大道,东至芙蓉中路,全长约1.4公里,是民国初期长沙市拆除城北城墙修建的最早的马路之一,马路因靠湘春门而名湘春路。湘春门即指今黄兴北路与湘春路交会地段。老长沙人都知道“南门到北门,七里又三分”的说法,这个北门就是湘春门。而湘春门的得名,又起因于湘春塔和湘春阁。湘春塔和湘春阁建于唐朝,闻名遐迩,清乡绅诗人熊少牧的“长啸振衣凌绝顶,离骚一卷酒瓢双”诗句,写的就是湘春阁。清咸丰二年(1852年)湘春塔毁于战火。据史载,1911年4月22日,响应辛亥革命的湖南新军就是从湘春门入城的。

上世纪五十年代初、中期,我家住湘春路,那时自己虽然年龄小,但孩提的记忆永远忘却不了。

长沙市最早的马路之一

尽管湘春路是一条长沙市最早的马路之一,除去湘春门、兴汉门两处热闹外,其他地段多低矮砖瓦或木板房。路的中央铺有柏油和碎石,不光顺。慢车道则为砂石。建有人行道,两旁种植的是苦楝树。苦楝树易断裂,秋天树枝挂满似葡萄状的绿色苦楝,是儿童玩斗戏耍的好“子弹”。解放60多年来,从湘春门到兴汉门之间的这段路,除省石油总公司所在人行道被拓宽外,其他处总路宽无甚变动。湘春门以西、兴汉门以东两段路总路宽拓宽则较大。

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湘春路与蔡锷北路交会的兴汉门周边并无高大建筑,唯在西南角有一处像样的房子,时为城北区的一个文化宣传机构。该机构多在晚上或节假日,开展许多深受群众喜爱且受教育的活动,围观者众多,男女老少都有,十字路口的人行道全被挤占。现在的省石油总公司处原有一条名称陋园的小路,经曲折小巷可达蔡锷北路和红墙巷。从小路口进去不远即是长江委洞庭湖工程处,该单位建造的办公大楼和在五一路上省供销合作总社建造的办公大楼,并称为解放初期建的“宫殿”。建筑主体为西洋式,加了个带翘角的中国式大屋顶,尤显豪华气派。

湘春门算是湘春路上商铺云集的地方。位于外湘春街的长沙著名“和记”米粉店,离湘春门仅约百米。左宗棠祠故址,占地约60亩,位于北正街西侧至西园一带,祠堂在“文夕大火”中全部被烧毁,只剩下一座假山。该址及假山在新中国成立后,辟为长沙市最早的工人文化宫,大门设在湘春路旁。

工人文化宫的斜对面有所小学叫湘春路小学,民国时期,此地为湖南烈士祠所在,祠内立有辛亥革命功勋焦达峰、陈作新、杨任三烈士铜塑像供人瞻仰。新中国成立后,三烈士铜塑立于进校门口的右边,后建墙遮挡难能看到,1966年8月被毁。

天主大教堂未被日本飞机炸毁

我家斜对面,有一条小路直达长沙市第

二医院,医院早十多年前南迁更名为长沙市中心医院,在离该院还差约100米处,有一口大水井,名彭家井。井在长沙市颇有名气,供附近居民饮用。

在入彭家井小路口的左边,有一个大花园,种满各种花草。鲜花开放时,鸟在枝头叫,构成一幅立体的美丽画面,湘春路这边风景独好。大花园后面是临长春巷的天主大教堂。教堂始建于1901年,为湖南省内历史最悠久的近代教堂建筑。教堂为欧洲仿哥特式建筑,由意大利籍传教士翁德明主持修建,主体由教堂与钟楼组成。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意和日结为同盟国,日本飞机未炸天主教堂。教堂1946年为湖南总主教座堂,曾有18位中外传教士在这里传教,现仍为天主教湖南教区主教座堂。教堂为20世纪初年欧洲宗教文化进入湖南的象征,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声誉。教堂属长沙市近现代保护建筑,现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天主教长沙教区除传教外,还在其邻近办了一个教会医院和三个教会学校:现址的长沙市中心医院分院即为原教会医院。三个学校都叫丽文,办成小学、中学和护士学校。丽文小学,新中国成立后更名为丽新小学,后又改名为三角塘小学;丽文中学和私立育群中学合并,更名为长沙市第八中学;丽文高级护士学校更名为长沙卫校,卫校迁址后将地皮让给了长沙市第十中学,即现在的长沙电子职业中专的前身。在三角塘小学读书时,我多走长春巷。在回家的路上,巷边的天主堂如果小门未关,我和同学会大胆进入,看看里面的洋派建筑,感受其幽雅环境,同时也是回家的近路。

棺木店要算是最吸人眼球的

除上述,湘春路上间或有个体经营的日杂店、南食店、豆腐店、炒货店、裁缝店、废品店、棺木店以及私人诊所等,此外沿路还有炸葱油粑粑、煎糖油粑耙、卖刮凉粉、玩转糖、耍猴卖艺、卖小菜、卖河(井)水、卖黄泥、理发等零星摊担。经营种类很多,一切都显得自然祥和,给居民生活带来便利。

在所有店中,棺木店要算是最吸人眼球的。因为我家离其不远,当有戴老花镜的匠人在棺材头的正面雕刻时,我曾多次守在一旁注视着老匠人的一刀一刻一锤。雕刻图案使用二三十把凿刀完成,一般为寿星老人、龙凤呈祥等,很逼真,立体感很强,最后还涂上彩色漆或金粉。有一次老匠人跟我讲话:“细伢子看得蛮认真,不要学啊!爷爷这门手艺现在不时兴,要不然我会收你做徒弟……”老匠人的话,我听后没作答,羞涩而又高兴地离去。

住湘春路近四年,我的童年是幸福的。真舍不得离开那里。退休后,我曾多次故地闲游,回眸往事,喜看今朝,享受着人生的福分。

文/虞暄

 

责编:田甜

来源:潇湘晨报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