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洞庭一湖清水 看岳阳迎保护生态发展“小考”

  新湖南客户端   2018-01-04 07:23:02

守护洞庭一湖清水 看岳阳迎保护生态发展“小考”

中央媒体赴岳阳采访调研长江经济带发展

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胡泽汇

这是历史与现实的双重选择。

2016年1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为长江经济带发展定向、定调:“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

总书记的话语言犹在耳,两年已过去,岳阳作为湖南参与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桥头堡,在大保护方面做得如何?近日,人民日报、新华社、光明日报等多家中央媒体组团来到了岳阳。岳阳人民交出了一份让人满意的生态答卷。

南湖:明年全湖水质达到三类标准

冬日的晨曦穿过南湖岸边的树木均匀地洒在地上,微风轻拂湖面,湖水涟漪不断,古风建筑精巧迷人,小桥流水,游人络绎不绝,如在画中游。

这样的美景并不是先天存在,也是经历过污染治理保护数年经营才有的。盼得南湖一池清。2016年,岳阳开始实施南湖综合治理工程。简单来说就是十个字:“截污、禁养、清淤、活水、严管”。

南湖新区计划投资30亿元,建设环湖截污主管网199公里,目前已建成116公里。环南湖1000米范围内禁养生猪,关停周边10家排污企业,整治33个排污口,实施局部清淤。采长江水通过芭蕉湖、王家河,经南湖再注入洞庭湖,明显改善水质。“以前南湖是劣五类水质,现在湖中心是三类水质,外围是四类水。2018年底,整湖水质都将达到三类水。”南湖新区工委副书记雷欣介绍。

整改出了成效。南湖风景区去年吸引了超过2000万人来游览观光。有了好的开始,后续严管更是不能放松。目前南湖实行人放天养的生态养殖机制,每年投放2200多吨生物制剂改善水质,成立专业打捞队保证湖面干净。“每年产大口鲢100万吨,非常受居民欢迎。”雷欣说。

按规划,南湖风景区内将建设茶文化、酒吧、美食三条商业街,“我们有严格的准入制度,环评师最重要的一样,一切以生态保护优先,环湖50米范围内的建筑不能超过12米高。商业开发盈利也用于反哺南湖环境治理。”雷欣说。

东风湖:做城市发展新高地

如果说南湖让中央媒体采访团看到了湖水治理的结果和方向,那么东风湖则是让大家看到了湖水治理的过程。

东风湖过去是岳阳的一处历史疑难问题,集三区为一身:老厂区、棚户区、洪涝区。而它的地理位置却大有前景可挖。未来按照岳阳市规划,它将集“楼、江、湖、港”为一体,成为经济发展新亮点:楼,是岳阳楼;江,是长江;湖,是东风湖、吉家湖;港,是城陵矶港口。

目前,东风湖周边企业基本已退场,制药厂、磷肥厂已关停,麻纺厂、巴陵石化搬迁。“工作重心正在清淤活水上。”岳阳城建投下属环保水务有限公司法人胥晶介绍。

为了早日完成清淤工作,东风湖周边除了建设10万吨污水处理厂,还特意引进一台可移动污水处理设备,这台设备让中央媒体记者们啧啧称奇。进来的是黑泥水,出来的就是透明干净水。

两杯现场取样的水立刻吸引记者们的注意,打开相机拍个不停。“每天像这样处理污水11000吨,处理时间只需十几分钟,水质达污水处理一级B甚至一级A的最高标准。”胥晶说。

东风湖生态治理计划投入20亿元,铺设截污管网22公里,引入芭蕉湖水,建设90万平方米的生态湿地,采用先进土壤除臭技术,打造海绵城市,污水、雨水循环再利用。将来的东风湖新区将是集居住、商业、创新科技、生态旅游于一体的城市新亮点。

砂石整治:坚决取缔长江边39座非法砂石码头

一座城的生态环境治理保护不能只着眼于城内,城外的发展也要齐头并进。

长江在岳阳境内的岸线长达163公里,整治前,沿线有39座非法砂石码头。其天赋资源优势为全省融入长江经济带发挥着关键作用。为彻底整治非法砂石码头,岳阳市共投入9000人次参与行动,拆除违章建筑35处、12500平方米,复绿48万平方公里。目前,岳阳从长江砂石主产区变成了进口区。

整治前的华龙混凝土砂石码头。

整治后,江岸复绿,周围人民群众生活质量也得到了提升。

站在岸堤放眼望去,昔日的采砂船、混凝土搅拌设备、砂石堆都没有了,经冬不凋的绿草地一直向江边延伸。周围居民很满意:“搞得好,现在没有灰了,以前那些水泥泵站灰太大,我们衣服洗了都不好晒。”

对于眼前的景象,人民日报社地方分社记者郭舒然感慨良多:“这里证明了岳阳地方政府对砂石整治的铁腕和决心,也是坚决执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长江经济带开发方针的一个体现。”

岳阳市地方海事局副局长李中汉介绍,为了防止非法砂石码头死灰复燃,国家对岳阳境内的长江岸堤正进行卫星遥感监控。“我们下一步工作重点是教育干部群众,形成保卫绿色长江的意识。”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记者郭明在现场提出了一个问题:“取缔非法砂石码头体现了政府环保的力度,但对地方经济也产生了一些影响。从长远看该如何协同环保和经济发展两方面?”对此李中汉介绍:“目前砂石价格确实猛涨,我们正在规划建设十处符合生态保护要求的砂石码头,既保证经济建设,又节约长江岸线。”

东洞庭湖:万鸟齐飞 候鸟品种已达348种

岳阳生态环境治理的答卷做得如何,中央媒体采访团到达东洞庭湖生态保护区后结果不言而喻。

冬季的洞庭湖水面很低,大大小小的沙洲露出水面。无数的鸟群像巨大的云彩,在宽阔的湖面上时而腾飞时而降落,场面格外壮观。白鹳、黑鹳、白鹤、白头鹤、大鸨、中华秋沙鸭、白尾海雕,这些国家一级保护鸟类每年都是这里的常客。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记者黄越通过望远镜看到候鸟们的悠闲生活后非常震撼:“以前洞庭湖只出现在课本里,近年来听到的相关报道大多是关于面积缩小生态保护不力的,今天亲眼看到了地方政府在花大力气保护洞庭湖,之前没想到在靠近城市的地方能看到这么一片候鸟栖息保护地,生机勃勃很让人激动。”

而这令人激动的场面背后是岳阳党委政府、岳阳人民坚持不懈的努力。从2006年开始东洞庭湖水域就开始实施封闭管理,禁止捕捞,禁止设立迷魂阵,通过一系列人为干预将湿地环境越变越好,

而临近的采桑湖已停止对外承包,清除人工种植莲藕。因为种植莲藕必须保证高水位。而冬季候鸟来洞庭湖过冬时水位必须低,这样才有沙洲栖息觅食。为了保证候鸟有过冬食物,保护区还定期组织人员在固定食源补给地投放食物。

“现在公众在湿地保护方面参与度越来越高,2017年市民救下送到保护区的鸟类不下200只。环境也越来越好,2002年来保护区过冬的候鸟才200多种,2017年截至12月10日,我们监测到有348种鸟类来这里过冬。每年我们都会发布鸟类监测公报。”东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副局长张鸿介绍。

保护区的候鸟万鸟齐飞的壮观景象给采访团成员强烈震撼,他们纷纷表示,将通过各自独特的视角,宣传好岳阳在长江经济带里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好做法、好经验。

洞庭湖生态保护关键数字一览

两年来省级奖补投入22.25亿元,累计完成疏浚沟渠35192公里,整治农村重点塘堰22621口;

关停或搬迁畜禽养殖场7946户,退养面积331.3万平方米;清理水产养殖网箱16323口,清理面积64.59万平方米;

清理矮围网围124处,拆除面积35.29万亩;清理河湖岸线4613公里,垃圾38万吨;

排查重点工业2222家。

省政府专门印发了洞庭湖生态环境整治2017年底扫尾任务清单,督促各地年底前务必完成采砂秩序整顿、黑臭水体治理等工作。

目前,已清理采砂运砂船888只,关停自然保护区砂石码头。饮用水源地一、二级保护区排污口已全部关闭。

洞庭湖自然保护区核心区7.99万亩杨树全部退出。通过近两年的努力,生态环境治理成效初步显现,2016年,洞庭湖Ⅴ类水质断面由2015年8个降至1个,今年10月所有断面均为Ⅳ类。

随着湿地生态系统的改善,目前洞庭湖候鸟的种类已由10年前的200多种增加到300多种,2016年监测到越冬水鸟18.3万余只,数量创下2006年以来之最,近2年候鸟数量每年比上年同期增加近10%。


责编:胡泽汇

来源:新湖南客户端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