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焦”镜头——在人文与商业间游走的大学生摄影师

  新湖南客户端   2017-12-04 11:23:03

黑色口罩,白色耳机,咖啡色皮套下的复古微单,衣服帽子扣在头上,这是我们对杜宏远的第一印象。

11月20日晚,杜宏远在朋友圈上又发了一组人像写真。这不是杜宏远第一次为别人拍照了,“因为只要你拍照拍得好,就会有很多女孩子找你约拍啊。”

随着摄影设备的普及,成本的下降和大众审美的不断提高,当代人对摄影的需求日益增多,且其选择大多分为专业摄影团队和寻找个人约拍两种。据记者调查的样本显示,前者占比35.23%,后者则占比82.39%。

(记者调查数据图示)

约拍作为一种摄影师和被摄对象之间全新的合作模式日益发展壮大,已成为了一种新锐摄影现象,而大学生摄影群体以其收费低、热情高、时间充足等特点,迅速崛起。由此应运而生的就是大学城中做约拍的摄影爱好者,杜宏远正是其中一员。

“我从不觉得自己是个有故事的人但我一定要很酷”

杜宏远是湖南师范大学历史与文化学院历史专业的一名大二学生,“高中开始我的数学就只能考到别人的零头,没想到到了大学在工设院还要学,我就转了一个不用学高数的专业。”于他来说,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才是最重要的,所以他可以仅仅为了逃避高数就转到一个自己毫无了解的专业,也可以深夜去街头拍照,笑称自己是“灯痞侠”。

杜宏远是大一下学期正式开启他的摄影之路的。“一开始我只是拍我的乐高,拍了几年的乐高。”乐高对于杜宏远来说,是镜头里的御用主角,也是陪伴多年的朋友。他出门旅游时亲戚总是会问他拍了些什么照,“摆个剪刀手,拍拍照,就算是旅游了?”那些美景的记忆还不如他的乐高掉进乌镇的河里来的深切。

(杜宏远镜头下的乐高)

你可曾见过师大“十二时辰”的明信片?那正是出自杜宏远之手。售完后,他又自制了数十套卖给好友,并计划在桃子湖园区出售。“说句不好听的,师大风景没人拍得赢我。”话虽如此,杜宏远也经常看别人的作品,蓝色清凉平静,黄色热情活力,洋红色梦幻高贵,《敦刻尔克》的海报就曾影响了他的摄影风格,偏绿色的照片能达到他想要的复古的感觉。“喜欢就要学啊,这没什么的。”

(十二时辰组图节选)

在被问到是否觉得自己是个有故事的男同学时,记者得到了否定的答案。“我不觉得自己是个有故事的人,真不觉得。”“但我一定要很酷。”

“我更喜欢拍人文”

“上次有个高中女生超级可爱,是我见过最会拍照的客人。”作为一个摄影师,杜宏远会让被摄对象穿自己喜欢的衣服,并在拍摄前与他们交流,以期降低他们面对镜头的紧张感。他还会为他们设计动作,亲自示范,以期达到自己预想中的效果。虽然人与人之间的审美、理解起冲突在所难免,“可能我觉得好看的他们就觉得丑”,但通过约拍,杜宏远还是收获了很多好友。

随着后期技术的发展和普及,杜宏远也在网上自学了ps等修图软件,拍人像对于他来说成为了一件容易的事,“用后期把一张照片起死回生的情况也不是没有。”谈话中,他表示不依赖后期的胶片相机时代是他所追求的摄影态度。正因为如此,相比依赖后期的人像摄影,杜宏远更喜欢回归前期的人文摄影。

“拍街头需要一种巧合,要情感和巧合达到一种完美的统一。”为了摄影自由,他搬离了江边宿舍,自己在法学院旁租了间屋子,长沙的街头成了他的“第二居所”,人文总是和纪实夹在一起的,虽然不知道被摄对象在想什么,但是通过动作表情,能知道他们在做什么,从而臆想到他们是开心或悲伤。杜宏远拍过凌晨五点在湘江边熟睡的流浪汉,也拍过夜深人静时暂停拆迁工作的二里半;他拍过小镇破旧的车轨,也拍过立交桥上不曾间断的车流。他也感叹到因为长沙正在进行整改和规划,现在拍下来的东西以后可能都看不到了。

照片会提供无可辩驳的证据,证明人们有去旅行,计划有实施,也玩的开心。照片记录了在家人、朋友、邻居的视野之外的消费顺序,一张好的照片要能说出这些故事。“我希望我拍出来的照片还是能带给别人一些思考的,人物片中有一种情绪片,我也很喜欢。”随即他给我们看了他手机里的几组照片——其中,最让记者印象深刻的是一位卖手工箩筐和凉席的老人,衣衫单薄,穿着草鞋,坐在石阶上,和一位穿着厚棉衣恰巧同框的老人形成了强烈的反差感。“这是我第一次在城市里面见到有人穿草鞋,真的草鞋!这组照片如果能够让观众体味到社会待遇的差异,我觉得就够了。”

不过有的时候照片不一定要表达情绪,可能仅仅是因为有趣,“我看到美的东西也会凑上去自拍”。另一方面,杜宏远也意识到,自己每天拿着相机扫街的形象,就像是窥视别人生活的游客。所以为“尽量减少相机的侵略性”,他总喜欢带微单出门。

“养活一个工作室只能拍人像”

据中国人像摄影学会依据商务部典型企业数据和行业会员企业调研数据起草的报告显示,2016年,人像摄影行业总收入增加462.7亿元,达3168.7亿元,同比增长17.1%,经营单位数量增长1.23万家,达41.6万家,增速为3%,从业人数增长5.2万人,总人数为602万人,增速为0.9%。行业总体盈利状况有所改善,盈利能力不断提升。2016年,行业平均利润率为11.3%,同比上升2.3个百分点。整个摄影市场呈现繁荣态势。

在这种前景下,杜宏远也构想过将来自己毕业出去学习一些商业经验,就能和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开一个工作室,名字都想好了——“Light”,“小的时候坐绿皮火车,晚上趴在床上看着窗外,有光:来自挂在天上的月,来自远处忽明忽暗的霓虹灯,来自火车内的光亮映在玻璃上的影,那种感觉很奇妙,很美。我喜欢光影,我喜欢黑暗中的温暖和情绪的表达。”

杜宏远承认商业并不是说做就能做的,比方说一张杂志社的照片也许就能修上一天,一帧一帧的修改,才能达到商业所要求的质感。

记者另外采访到一家位于中南大学的摄影工作室,不同于影楼,“捕梦术摄影”位于后湖小区,家居大小,仅有一个门厅,一个化装间和两个影棚。采访时,店长赵雪玉看着店内正在拍摄写真集的一对姐妹,介绍到“我们的客源定位主要是大学生,尤其是拍女孩子的写真。”作为一个商家,最重要的就是满足客户多样化的需求,摄影行业更是如此,“你想要真实,我们就给你真实;你想要好看,我们就修到好看,一切以顾客为准,毕竟我们的客源都是客人带客人。

(捕梦术工作室所拍摄的人像写真)

杜宏远也承认作为一个以商业盈利为目的而存在的工作室,满足客户要求,自我表达相对减少不可避免。“人总归要生活啊,虽然拍人文如果获奖了会有奖金作为支撑,但我认识的好几个拍人文的都很穷,养活一个工作室只能拍人像。”不过杜宏远也给我们举了一个他熟识的摄影师的例子:三进三出摄影工作,最终还是选择背上相机,走上人文摄影的自主道路,“这样挺好。”

“拍人文是为了理想,拍人像是为了生活。”走上商业道路或许是像杜宏远一样的人文摄影爱好者最好的选择,不过,“这条路通向何方,我不肯定,却已预料,前路是我的梦想之向,反正还年轻,还好正年轻。”

注:文中所用照片均为被采对象所摄

(作者:刘译蔓、卢佳欣)

责编:胡泽汇

来源: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