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立伟:骑摩拜单车 找葱油粑粑

  南方周末   2017-12-18 12:14:58

骑摩拜单车 找葱油粑粑

文丨何立伟

骑了摩拜单车,沿芙蓉路往南,右转,折湘雅路,再左转,往蔡锷北路,车子支在局关祠口。进了常青小吃店。灯影里,人头有些乱。要了碗白粒丸,再要碗麻油猪血,顶顶要紧的,是要了两个葱油粑粑。老婆去北京看崽,这就是我对付自己的晚饭。

常青小吃店在北门一带小有名气,原来在蔡锷北路同湘春路交口处,前几年大约因为拓路的原因搬到了局关祠,仍有老顾客追到这里来。此店专营老长沙小吃,但品种并不多。

局关祠也算城北老街,不长,蔡锷北路入,乐古道巷止。北门外原有关帝庙,明崇祯年间毁,后兵备道高斗枢在此地建祠一座,移来关公神像,名局关祠。局关祠接望麓园,我单位长沙市文联原先就在这里。此处地势略高,可望河西岳麓山,故名望麓园,毛泽东同杨开慧曾小住这条小巷六号人家。门外有水井,我那时每天来这里上班,骑一辆哐哐响的旧单车,看到水井,已盖上了一条麻石,大约没有井水了。当年肖全为拍后来成书为《我们这一代》的摄影集,到长沙找到我同残雪拍照。他读过我写老长沙的小说,觉得我家里太新,我的人物环境不应当新,应当旧。我于是就带他到望麓园来。他看见巷子的墙上青苔斑驳,凤尾草从墙缝中钻出来,就为我找到了适合的背景,拍下了后来收到影集中的照片。

那时候我好年轻,也好瘦。

那时候我也喜欢吃麻油猪血,白粒丸,还有葱油粑粑。从局关祠到乐古道巷,街头巷尾,尽是吃这一类小吃的摊担。

常青店虽然做老长沙小吃,却并不完全正宗。比如麻油猪血,那里头放的酸菜就不地道。从前的麻油猪血放的是排冬酸菜,又还放切得米细米细的酱萝卜丁,如今却没有。麻油,那更是没有从前的香味。从前的麻油,滴几滴,满盏香!

最主要是我爱吃的葱油粑粑,从前我念小学,在浏城桥上,随便哪个摊子上吃的葱油粑粑,都不是这个味道。那时的葱油粑粑,在油锅里炸得每一个都是空心的,焦而脆的,里头的白生生的米粉糯软软的。如今马马虎虎一炸,按长沙老帮子的话说,还没炸老就夹上来了,连汽泡都没鼓出来。如今葱油粑粑炸得好的,据说只有南门口有一个摊子,从早到晚都有人排着队等。

油炸食物拿现在的话来讲算得上是垃圾食物。但老长沙人就是爱吃,为的是一个满口香。长沙人比方就特别爱吃油渣,一定要是肥肉而不是板油煎出的油渣,炒大蒜辣椒,那真是啧啧有味。有一年我在沪上长住,思乡起于胃,于是寻到长宁路上一家湘菜馆,点了一大份辣椒炒油渣,吃到夜里胆结石发作,痛不可彻,终夜反侧。幸亏那湘菜馆不做小吃,没有葱油粑粑,不然我会一家伙点上十个。吃不了也会兜着走。

当然结果会很悲惨。

长沙现在仍有些名吃店炸葱油粑粑,无一例外,同了常青店一样,不地道。不地道,然而又要吃,便是为了安抚一下热爱历史同故乡的胃。早先天在坡子街双燕馄饨店吃完馄饨,又要了个葱油粑粑,就是这个意思。

不大好吃。但是不吃,又会想念。想念了,就骑个摩拜单车到离我家比较近的常青小吃店去。这个近是相对的,其实相去五六里。搭公交都有三四站,还要转车。

吃完了,就去住在附近的老罗家闲坐。老罗正吃饭,问我吃过没有。答说吃过了。他说再吃点,今天有你没吃过的卤沙鳖来,还有别人送的一瓶法国红酒。

老罗是好吃的先生,好吃,又会吃,就叫做美食家。老罗当得起这个好名头。

我坐了很久,老罗也吃了很久。这是他的习惯,他喜欢自己的牙齿同美食在盘中慢慢搏斗。

卤沙鳖加法国红酒当然不错,但我终究觉得,还是不如白粒丸同麻油猪血以及葱油粑粑——虽然……尤其,葱油粑粑,炸得一点都不地道,只有今天的味,没有昨日的香。

但我仍然爱吃。我晓得我吃的是记忆。

我也晓得这叫做恋旧。

责编:李婷婷

来源:南方周末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