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是湖南?》为何刷爆湖南人的朋友圈

  红网   2017-10-09 16:43:12

红网时刻10月8日讯(记者 向宏鑫)近期,微信公众号“星球研究所”一篇题为“为什么是湖南?”的文章在朋友圈被刷屏。网友“欧欧琦”留言:因生长在湖南而骄傲,湖湘儿女,吃得苦,霸得蛮,耐得烦。网友“傅文华(南方传媒)”认为,湖南近代的崛起,人才辈出,得益于湖湘文化,无论左宗棠、曾国藩、还是毛泽东、蔡和森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更有网友“Bob”把这个归功于辣椒:据说自从辣椒传入了湖南,激发了湘人,才有以后的故事……

“为什么是湖南?”一文为何能造成如此大的反响。下面我们来一探究竟。

文章从湖南所处地理位置和地形地貌再延伸到湖南的历史,精准地剖析了湖南从封闭孤立到接受新思潮的影响然后再到崛起,引经据典,阐明了近代湖南的发展脉络。

一、湖南内部的地理环境相当特别

东南西三面环山的地势形成了一个向北开口的U形。来自北方的冷空气长驱直入,与境内的暖湿气流交会。水汽冷凝形成大量降水,年降水量高达1200-1700其中最重要的河流有四条。

湘江、资水、沅江、澧水(澧音lǐ)它们从东到西依次分布,在沿途接纳大小溪流之后,全部汇入洞庭湖。

汇聚的河流也汇聚了湖南人的文化向心力,被这些河流串联起来的人家皆以地缘为纽带团结在一起,同村、同族、同乡互相帮衬、互相扶持。


湖南水系图,湖南省地图院制作,星球研究所标注。

二、独立发展的湖南人 呈现出与古代中国其他地方不同的价值观

勇敢尚武、经世致用

以清代为例,全国流行考据学,在故纸堆中寻找学术价值,但湖南学者对当下的实务更感兴趣;另外,即便列强入侵之后,江西等文教氛围深厚的省份仍以科举为终极目标,湖南人却成批成批地参军。到了清代,还迎来了人口大爆发,全省耕地开发达到空前高度。

至此,人口众多、勇敢尚武、团结一致的湖南,爆发已经是箭在弦上,只需要一个适当的机遇,而事实上,它的机遇将高达3次。

第1次机遇

公元1852年,太平天国起义席卷南中国,乱世已至,长沙府人曾国藩受命组建团练。


曾国藩老照片。

湖南人第一次被系统地组织起来,第一次集体冲破高山与大湖的包围走向全国,第一次大规模出现在中国的历史舞台。战争结束之后,湘军将领迅速跻身官场最高层,大清帝国七大总督,湖南人据有其六。

湖南人也开始显露出对新思想的吸纳能力,继曾国藩等人的湘军集团之后,以谭嗣同为代表的维新集团开始崛起,他们在湖南建学堂、办报刊,设学会、倡办近代工矿企业。极为封闭的湖南由此变成了“全国最富朝气的一省”(语出自著名历史学家范文澜)。


谭嗣同老照片。

第2次机遇

公元1896年,洋务派大臣开始构建从武昌到广州的铁路线,选择途经湖南,还是选择传统“国道”所在的江西,成了一个难以抉择的问题。谭嗣同等人显然看到了铁路的巨大价值,在江西的守旧士绅还没有反应过来时,反复为铁路鼓与吹的湖南人已经和洋务派官员敲定了方案。湖南从此又回归国家的交通大动脉,全国的人才、各种新思想纷纷涌入湖南。


京广线示意图,粤汉铁路即为今日京广线的前身,右侧另一条南北向铁路为后来途经江西的京九线,但其地位、价值远远无法与京广线相提并论。

第3次机遇

从湘军崛起开始,湖南人便开始积极引入新式教育,各种新式学校应运而生,最著名的则是湖南第一师范。最终将改变中国命运的那些共产党人,毛泽东、蔡和森、何叔衡等就在这里完成了他们的思想革新,一个开放的湖南诞生了。


湖南第一师范。

至此,湖南彻底完成了它的崛起之路,从1840年至1949年各领域的精英人物,湖南籍占比高达12%,1955年授衔时十大元帅中湖南占3位,十位大将湖南占6位,57名上将湖南占19位。

当伟人的时代渐渐远去,今天的湖南依然山清水秀。

网友留言选登:

网友“欧欧琦”:因生长在湖南而骄傲,湖湘儿女,吃得苦,霸得蛮,耐得烦。

网友“傅文华(南方传媒)”:湖南近代的崛起,人才辈出,得益于湖湘文化,无论左宗棠、曾国藩、还是毛泽东、蔡和森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

网友“Bob”:据说自从辣椒传入了湖南,激发了湘人,才有以后的故事……

网友“黎建明”:湖南江西一样美!地型走势都相近,我现在终于明白为什么我们俩省互为“老表”了。

责编:李莉芹

来源:红网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