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每日电讯 2017-10-10 17:47:34
今天,我们准备讲一个“别人家的孩子”的故事:这群六年级小学生,用大数据研究苏轼,还写了论文……

适逢苏轼先生诞辰980周年,清华附小开展了一系列致敬苏轼的活动。他们用课前演讲了解苏轼生平,在晨读时间吟诵苏轼的诗词,暮省时间进行游戏飞花令,临摹苏轼的书法和画作,跟着康震老师一起品读苏轼,各学科苏轼整合课。老师还推荐学生观看了纪录片《苏东坡》。
了解苏轼












阅读苏轼







研究苏轼
随着对苏轼的了解越来越多,我们也产生了很多问题。利用假期时间,我们进行了苏轼为主题的小课题研究。
同学们自愿组成小组,确定研究课题,进行小组讨论、分工。快看这群里讨论有多么热烈。(哈哈,贡献智慧的同学 ,组长还给发红包。)

各小组同学将老师们也加入群中,展开了师生讨论。一遇到疑难问题就随时和老师沟通请教,老师成为了同学们的贴身军师。思维在碰撞中产生了更多火花。

看,老师们都把课题研究群置顶,方便随时关注。





本次班级共完成课题研究报告23份,研究主题各有不同:《大数据帮你进一步认识苏轼》、《今人对苏轼的评价和苏轼的影响力》、《行走的苏轼》、《唯美景与美食不可辜负》、《苏轼的朋友圈》、《苏轼的心情曲线》、《苏轼的旅游品牌价值》、《苏轼vs李白》等等。
分享其中的五份课题报告,精彩马上来袭!
大数据分析帮你进一步认识苏轼












苏轼的旅游品牌价值分析








今人对苏轼的评价及苏轼的影响力











苏轼与王安石欧阳修的对比










苏轼的社交圈





是不是看不太懂?
没关系,看看网友跪着写的评论吧——
@CandiceCandyCan61:同样是小学生,一些人在认真追星,一些人通过优良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早早就睁开了眼睛看世界!
@会跳的坦:我小学的时候还不知道数据是为何物……
@几勺清风:扇了正在打王者荣耀的弟弟一巴掌……
@Coco_pororo:是在下输了……老阿姨连篇论文都编不出来!
@好难的起名字:神一般的小学生的背后,一般都站着一位高深莫测的爸爸。
@有匪君子000:虽然论文的逻辑思维是父母的,但有这样的起点,只要孩子参与其中了,收获肯定也会很大的,还是会超同龄人一大截。
@想拥有艺兴般的意志力和执行力:从起跑线上就开始输了……
@TL之灵:这就是教育资源不平衡的结果,非一二线城市的家长看这个新闻都惊呆了,感觉自己孩子比别人差了一个光年。
@烊烊喜欢水瓶阿姨吗:原来这就是北京高考状元说的“水到渠成”
责编:李莉芹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