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头条 2017-10-05 09:13:59
自古以来,中国人对于茶的喜爱都是溢于言表的,而在湖南就有这样一个以茶命名的行政县,并且还是独一无二。茶陵,古代因为其间的山谷多产茶茗所以有茶乡之称。后来因中华民族始祖炎帝神农氏“崩葬于茶乡之尾”而得名“茶陵”。南宋县令刘子迈在此铸铁犀镇河妖还为它带来了“犀城”的美誉。
茶陵县工农兵政府旧址是全国第一个红色政权诞生地,位于茶陵县城关镇前进村三角坪,始建于南宋年间,一直到清代都是州(县)署衙门, 旧址内有头门、仪门、牌坊、大堂、二堂、三堂、廨舍、内宅、后花园等,都有各自的功能布局排列,在仪门之后就是牌坊,正面中间书写着“公生明”,意为公正才能严明,这句话曾被朱镕基总理和习近平主席引用过。
牌坊的背面则写着“清慎勤”,意思是“清廉、谨慎、勤勉”。大堂正面的墙壁上悬挂着马克思和列宁的画像,左右分别还挂着一面工农革命军的旗帜,在这里曾召开过工农兵政府成立后的第一次工作会议。这里还有按照当时场景复原的工农兵政府办公室,桌上的煤油灯和墙角的搪瓷脸盆都带着那个时代的烙印,墙上的相片是当时的民政部长。
展馆内还陈列着茶陵工农兵政府成立时的三位代表的雕像,从左至右分别是陈士榘,谭震林,李炳荣。还有茶陵籍贯的将军塑像,据统计在民国时期以后共有将军61名。其中中共和国将军29名(中将5名,少将24名);民国将军32名(上将1名,中将6名,少将25名)。因此也有着“将军之乡”的美誉。
在土地革命时期,茶陵有三万余人为革命献出了自己的宝贵生命。其中其中,解放后被正式追认在册的茶陵革命烈士达到了5270名,在省内县市中数量排行第三位,茶陵当时的确是块革命热土。看着墙上展示着的英雄事迹,不禁对他们肃然起敬。
两厢房舍依次对应,内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青砖灰瓦,圆柱方檩,高耸的马头墙,都可以看出很明显的徽派建筑风格,相比于如今大同小异的高楼大厦更多了一些传统东方的艺术之美。
走入院落,仿佛当年那段峥嵘岁月如同画卷一般徐徐展现在我们眼前,想必住在这样的房屋里好处之一就是可以每天闻到泥土的芬芳和自然气息。而且不是大门紧锁,各立门户,每个部分都有机地结合在了一起。除了外形的壮观还感觉到了内里布置的精致。
书生意气 挥斥方遒
湖南自古以来就是人才辈出之地,据有关资料记载,湖南历史上曾产生过15名状元,其中两名就是茶陵的。而进士也有百余人之多,还因此有了“进士县”的称号。要说起为何茶陵人为何这么喜爱读书,还是因为这里源远流长的书院文化,茶陵的书院文化初生于唐代,兴于南宋,经历元明两代发展到清代已至鼎盛,历经千年,大大小小的书院有38座,其中29座一直续办到清末,如此多的书院数目在湖南来说都是名列前茅的。而在这些书院当中,洣江书院无疑成了“老大哥”,因为它历史最长,规模最大,影响也最为深远。
洣江书院位于茶陵县城的狮子山(现茶陵县一中校园内),正对着洣江,始建于明朝弘治年间,成立后,就以“整饬寻章摘句,倡行经世致用”为校训,特地聘请名人雅士出任院长,几百年间也邀请了各家名流大家前来讲学授课,因此这里培养出了大批能人志士。
洣江书院也是饱经沧桑,历次被毁,易址,重建,如今是2012年在旧址的基础上按照原样修建的,包括主敬斋(原为学生修习之地,现在主要作为茶陵历史文化陈列展的展出场所)、行恕斋、修德斋三斋和大讲堂、大成殿、御书楼(收藏图书文献的地方)、崇道祠、山长室等建筑群,布局则采用中轴递进,纵深多进的院落形式,和工农兵政府旧址相同也是徽派建筑风格。书院中设立了茶陵历史文化陈列展,分为“悠悠古邑”、“书院儒风”、“茶乡士子”、“薪火相传”四个专题。
书院当中的大成殿里,一进门就可以看到悬挂在正前方的孔子像,其上有块“万世师表”的牌匾,左右两侧的墙壁上分别是,孟子,曾子,颜回和孔伋(孔子的儿子)像,如此看来也是想要弘扬尊师重道的传统礼仪。
书院里面还有编钟和编磐,都是古代的打击乐器,不同大小的会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琴棋书画,样样精通,的确古代对于培养学生的素养方面是相当全面的。崇道祠主要是纪念当地德高望重的人,里面放置着李东阳(明朝大学士,“茶陵诗派”领袖)和林廷玉(明茶陵知州,洣江书院创办者)的雕像。
书院的后花园也是相当雅致的,凉亭走廊,巧妙的把草木和建筑连接起来了。而在花园墙外就是茶陵一中,这应该也算一种传承,往日的书院旁边就是如今的学校。另外,在面向洣江的围墙上,还有一条“茶陵进士走廊”,总长有500米,介绍了茶陵从唐代至清代以来127位进士的生平事迹和代表诗作。走近一看,更加会感受到茶陵的人杰地灵。
茶陵古城墙始建于南宋绍定年间,当时的县令刘子迈为抵御湘南农民起义而建,在明朝洪武年间和清朝乾隆年间分别有过两次扩建和大修,在那之后也经历了十一次的维修,茶陵现存的古城墙还有四段,总长1500多米,两座城门,它也是湖南省至今唯一还保存完好的宋代石头城墙。
古城墙的西南角还有一座门楼,即使下面的墙上早已杂草丛生,但是其雄浑的气势还是可以想象得出当年的模样。古城三面环水,所以当年在西面开挖了一条1700多米的护城河,不过现在已经填埋了一些,只留下了遗址。
位于洣水和城墙之间有一个亭子,里面放置了一座铁犀牛的塑像,八百年间犀牛的模样仍然活灵活现,默默镇守着这一方水土。据说它有预报水位的功能,当淹没过铁犀牛的头,就表示洪水即将冲进城门。
其实除了这个功能之外,更多的是象征着茶陵人的勤劳勇敢,积极进取,不管是革命志士还是名人雅士都层出不穷,所以毛主席也曾经夸赞过“茶陵的同志很勇敢,很会打仗,茶陵牛嘛!”。
可能对于我们年青一代人来说,株洲的关联标签更多的是惊险刺激的游乐场和香甜可口的炎陵黄桃,但茶陵这样的地方也值得我们前去探访它的历史文化,在自己的记忆中留下美好。
株洲茶陵县
旅/游/攻/略
/详细地址/
湖南省株洲市茶陵县/最佳季节/
5月到10月
/特色美食/
焙肉,香酥鸭,奈李,湘莲,什锦菜,粉蒸肉
/周边景点/
云阳山,工农兵政府旧址,烈士陵园,鹿原陂,湘山古塔,南宋古城
/交通指南/
自驾:长沙市区——长株高速——沪昆高速——武深高速——茶陵大道——炎帝南路——茶陵县
公共交通:长沙汽车南站有车到达茶陵县
责编:金原
来源:湖南头条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