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有腔调 2017-10-06 07:13:49
编者按
日裔英籍作家石黑一雄获得2017年诺贝尔文学奖后,腾讯文化第一时间连线了作家、评论家及他小说的译者,以下为他们的回应。
陈晓明(文学评论家,北京大学中文系系主任):
陈晓明
日本作家中,有村上春树这样非常著名的人物,而本届诺贝尔文学奖颁给石黑一雄,我想是出于多元文化的考虑。石黑一雄六岁就移民到英国,自身存在有文化身份的困扰,展开了文化侵袭的书写。他的作品获得过一次布克奖,三次布克奖进入提名,实际上在国际文学界地位很高。但作为旅居英国的日本人,他的知名度没有日本的村上春树高,也没有英国的麦克尤恩名气大,他甚至不在博彩公司给出的诺奖赔率榜中。这是此次诺奖有意思的地方。
多元文化背景是石黑一雄的显著特点,他作品中的文化含量比较充分,他怀着对日本文化的记忆,以及自我身份的追寻,他想融入英国,并且他自认为已经融入英国的主流社会,他用英文写作,认为自己是一个英国人,而不是日本人。而另一方面,他会说日语,并且他的父母一直想回日本,所以对其日本文化的教育也很充分。他有很多对日本记忆的书写,比如他早期的作品《群山淡景》《浮世画家》,很纯粹的日本故事。他很多作品与日本有关,生活在英国,对日本文化怀着记忆,多元文化的冲突若影若现,全球化的离散、移居这些痕迹在也在其作品里。
石黑一雄
石黑一雄作品本身是有文化的渗透,显示出很饱满的思想特点。因为他对六岁前日本记忆的追寻,所以他总是写得非常细致,微妙。当然,这是日本小说,也是英国小说的某种特点,应该说是日本文化与英国文化的一种混杂。其作品中有一种铭刻的东西,非常显示小说艺术的功力。
石黑一雄确实是有个性的,对今天的文化历史有一种非常独到的思考。其记忆的真实性,思考的真实性,以及小说书写的真实性,我觉得非常可贵。读他的作品不会觉得矫揉造作,也不夸张,虽然故事中不乏惊人的部分,但整个追寻的是和生命经验更直接的交融,不管是对人物的刻画,还是对历史的感受,这种生命体验的直接性很可贵。
杨庆祥(诗人 学者):
杨庆祥
我是三年前听到朋友的介绍,看了他的书,我的印象是他的叙述比较绵密,欧美文学的现代主义传统很深,但是我觉得他的叙述比较琐碎,没有太多震撼力
诺奖的评奖标准每年都在变,我觉得石黑一雄拿奖,我们需要注意两点:一是他的移民身份,他是用英语写作的,而最近诺奖热门的那个肯尼亚的作家,是反对用英文写作的,所以我在想这是不是有一种政治上的考量。
陆建德(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所长)
石黑一雄用英文写作,在英国接受教育,其实他跟日文没关系,我还是把他看成一个英国作家。他好像写过一些有日本背景的小说,比如《浮世画家》什么的,但是我觉得他更多的是像一个外国人来写这个题材。
他是一个地地道道的英国人、英语作家,英语是他的母语,对于日本文化的认识来自他后来的重新学习和构建,这一点他自己也承认过。
石黑一雄的写作风格比较含蓄,比如《长日留痕》中男管家和女管家的非常微妙的感情,很多地方就是好像是爱情要稍微要有一点出现了,但是最终没有出现。然后他们的感情背后有非常复杂的现实和历史,包括在1930年代的欧洲,英国应该怎么对待德国。当时英国的贵族搞了一些政策,在后来看可能是错的,但是当时他们可能意识不到。
黄昱文(上海译文出版社文学编辑室主任):
石黑一雄作品的主要版权都在我们上海译文出版社,他获奖,对我们搞英语文学的人来说,其实是不意外的,他很早就成名了。他的性格不是属于抛头露面的那种,参加活动也不是很多。
他的写作比英国人还英国人,他是日本人,但是在英国成名,他的作品从最初的少数主义的姿态到后来转到偏科幻的方向,关注全人类的命运。这是符合诺奖的评奖标准的。
周小进博士(石黑一雄小说译者)
听到他获奖这消息,我既感到意外,又觉得在情理之中,我觉得还有几个人的水平都很高,比如肯尼亚的提安哥。当然,石黑一雄水平也是很厉害的作家,国内引进他的作品也比较多。
他的每部作品都很有特点,总体来讲就是他勇于挑战自我,每一步作品都会有新的尝试,有些出名的作家可能会让自己的代表作定型了,他则不然,不断做各种挑战,尝试各种文学样式。
止庵(作家)
他是一个有日本血统的作家,他笔下有日本人的细腻的地方,但是细腻中又有柔情,这是有别于日本作家的,日本作家没有那种柔情。
责编:李婷婷
来源:文化有腔调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