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照片|最是难忘师恩重

谢婉雪 李梓延   湖南日报社新闻影像中心   2017-09-10 09:22:02

编者按: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在我们的生命里与梦想相伴而行,他们既是是筑梦人,也是圆梦人。他们春风化雨,影响着我们的一生。

今天,在第33个教师节来临之际,我们从岁月的长河中,撷取几朵浪花,这些或已泛黄的黑白照,承载、记录、叙述着不曾走远的故事。也许,总有一张照片、一个瞬间触及你内心深处的那一抹思念,那一份感恩,足矣。

1956年,花垣县龙潭完小的小朋友在老师指导下进行传电和不传电物体的的实验。张云龙 摄

1957年8月,吉首完小秋季新学年,前来找老师读书学习的苗族小朋友越来越多。当年上学的各族小学生有204人,比1952年增加了25%。张云龙 摄

1959年5月29日,醴陵邓光塘完小叶绍湘老师在给五年级学生讲解如何阅读课外书籍。张云龙 摄

1959年8月8日,长沙市盲聋哑学校,实物教学对盲人学生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老师正在教学生们通过手摸的感觉,加强和丰富想象力,理解教学内容。刘振国 摄

1962年3月,衡阳市都司街小学一年级班主任左才雍老师在教学生书写。唐又庭 摄

1964年6月12日,澧县澧泹公社临澧大队的回乡青年向才英,回母校向老师请教备夜校课。唐大柏 摄

1964年10月19日,省劳动局技工学校老师李良英(右3)正给学生进行辅导。唐又庭 摄

1965年3月28日,湖南师范学院(今湖南师范大学)生物系老师杨保民在田间给学生讲授蔬菜的分类。唐又庭 摄

1965年12月16日,湖南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今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的学员正在专心的听老师的讲课。唐又庭 摄

1973年1月20日,沅江县万子湖渔业公社明朗山学校教师、共产党员伍泽英,在普及渔业村教育工作中,做出了成绩,被渔民赞为“渔家的好教师”。这是伍泽英驾着小船接送学生。新华社记者 摄

1977年3月1日,长沙县雷锋学校党支部把向学生开展的雷锋同志学习作为必学课。这是教师给学生讲雷锋同志的故事。黎善绍 摄

1979年12月,教育战线标兵——关舜华,是桃江县牛潭河公社装柴埠大队学校民办教师。殷菊生 摄

1980年3月23日,我省首批小学特级教师合影。陈金华 摄

1982年,祁东县石亭子公社老教师邹鸿(右)在帮助青年教师备课。曾强梅 摄

1985年,安化县小淹镇联校老师贺远春在认真备课。当年,没有电视,更没有网络,获取信息的渠道只有报纸和广播,她一直坚持自费订阅湖南日报,将报纸上的很多信息,分享给老师和学生,让他们了解、关心国家大事。简人卫 摄

1985年9月10日,中国第一个教师节,隆回县举行庆祝大会。图为少先队员们捧着花前来祝贺。彭晓成提供

1985年9月10日,中国第一个教师节。图为节日前夕,隆回县在县委招待所举行庆祝第一个教师节座谈会。彭晓成提供

1989年,在“山道弯弯几十里,难见烟村三五家”的湖南省酃(炎陵)县塘田乡,有一所只有一个老师的学校——鲁坑小学,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优秀班主任马安健老师已经在这里任教30年。湖南日报记者 张京明 摄

图为酃(炎陵)县塘田乡鲁坑小学外景。湖南日报记者 张京明 摄

1989年,鲁坑小学,马安健老师和学生们一起动手自制教学用具。湖南日报记者 张京明 摄

1989年,鲁坑小学,马安健老师设计的“汉字结构分析板”,通过16种不同结构形式,把小学中低年级教材中2800多介汉字生动地演示出来,提高了识字教学的效率。湖南日报记者 张京明 摄

1989年,鲁坑小学马安健老师带领同学们开展多种形式的勤工俭学,收入用来交学费、购教具、订书报、买文具。图为马老师和同学们在池塘喂鱼。湖南日报记者 张京明 摄

(资料照片均来自湖南日报新闻影像中心数字工作室,整理:谢婉雪、李梓延)

责编:李梓延

来源:湖南日报社新闻影像中心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