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打造“会所模式”,助千名精障人士回归社会

金慧   新湖南客户端   2017-09-01 15:39:13

十年打造“会所模式”,助千名精障人士回归社会

新湖南客户端记者金慧


8月下旬,当收到中华医学会精神医学分会领奖通知的时候,长沙心翼会所主管罗月红十分激动,这份难得的荣誉既是对会所的肯定,更给了无数精障人士生活的希望。

2007年,长沙市第三社会福利院为了帮助精神障碍人士也能重过美好生活,成立了专为康复期精障人士提供社区支持,帮助其重获友谊、重投家庭、再获教育和工作机会的公益机构,即长沙心翼会所,至今已有10年。

通过会所模式持续帮助精障人士实现社会康复,有效减少了复发率、住院率和致残率,得到了业界的广泛认可。10年来,全市共成立了6家社区精神康复机构,已经成功帮助千余名会员走出困境,开展健康倡导活动182次,服务20万人次,社会交往活动625次,服务3万人次。

8月31日,记者走进长沙心翼会所,探秘这个为千万精障人士带来希望、孕育重生的公益机构背后的故事。

有些权利,只有失去后才知道珍贵


“我不认同你说的话,但是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法国哲学家伏尔泰的这句名言,流传广泛,然而,对于精障人士而言,却连这基本的话语权都没有。

“有些权利,拥有时可能并不在意,但是一旦失去,就知道它有多珍贵。”罗月红说,一个人一旦被贴上“精神病”的标签,就意味着失去,失去工作、失去话语权、甚至失去自由,大众的排斥、外界的恐惧,让他们逐渐走向封闭,脱离社会。

在长沙,精障人士吃药、住院、检查、社会康复全部免费,政策支持力度很大。然而,除了药物治疗,精障人士也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和煎熬,成立心翼会所的初衷,就是在政府给予的治疗保障之外,给精障人士一个家,让他们能够回归社会,走向独立。

当时成立会所,很多人不理解,即使是精神科的医务人员,在看到会所模式的宣传片后,大家更多地是担心:从来都是被监管的精障人士,还可以这样开放的自由活动?甚至能自己做饭和外出娱乐?很多人觉得这事不可想象,难以置信。那时的罗月红31岁,在医院的老年呵护科任护士长,事业正处于上升期,当接受到这个任务,她不顾家人的反对,凭借着对公益事业的纯粹之心,凭借着对精障人士的挚爱之情,担任起中国大陆第一家社会公益性精神康复会所的主管。

抱团取暖,最终还是为了走向社会


在会所里,精神障碍人士被尊称为会员,为了帮助会员走向社会,会所500平方米的办公场地,仿效现代化办公场所,设有教育资源部、就业资源部、生活资源部、发展资源部。在周一到周五的工作日里,会员在不同部门担当不同的职务,与会所职员并肩完成会所的工作,在真实的环境里增长技能、建立人际关系、学会合作、减少过度的自我关注,更重要的是可以从中建立自我价值、目标和自信。

在周末闲暇时候,职员与会员共同筹划丰富多彩的社交娱乐活动,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放松心情和调节情绪。

会所成立的最终目的是帮助会员重返社会,只要会员表现出就业渴望,会所便通过过渡就业、小组就业、辅助就业和独立就业计划,使会员从事有薪酬的工作,并将无限支持会员,包括提供寻找工作机会、书写简历、模拟面试、协助申请及辅导等。10年来,在会所的不懈努力下,190位精障人士找到了工作,实现了人生价值。

小霞曾是一位精神分裂症患者,整天把自己关在家里,变得非常孤僻。会所真诚地欢迎她,和她拉家常、交朋友、了解她、关心她。经过几年的朝夕相处,她逐渐找回了自信,战胜了病魔。

博士生阿明适用不了国外的生活工作,不幸患上精神分裂症,送回国治疗,得到初步康复后,来到心翼会所,通过会所的康复支持,他重拾了生活的勇气,并找到了一份英语教学的工作。

旭东17岁患上精神分裂症,2011年经朋友介绍来到心翼会所,会所温馨的氛围让他找到了舞台,他学会了做饭、电脑、摄影,还积极参加各种户外活动,病情大有好转。前年七月,他跟会所一起赴天津参加全国精神卫生综合管理试点工作培训,现场进行了演讲,博得了热烈掌声。

打开心灵枷锁,“会所模式”获全球认可


十年磨一剑,长沙心翼会所打造的会所模式,成功探索了一条有效帮助精神障碍人士回归社会的道路,让精神障碍人士拥有机会、被人需要、让人期待,充满希望,为精神障碍人士冲破枷锁、挑战自我、改写命运、创造奇迹。心翼在全国乃至全球,声名鹊起。

2011年,心翼会所荣获长沙市残疾人联合会“阳光家园”称号;

2012年,荣获民政部《全国首届优秀专业社会工作服务项目》二等奖,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行政法室编著的《精神卫生法》解读本,肯定了心翼会所为精神障碍患者实施免费康复的作用;

2013年,荣获长沙市总工会“工人先锋号”和长沙市妇女联合会“巾帼文明示范岗”等荣誉;

2014年,荣获第三届中国公益慈善项目大赛创意类铜奖,与国际会所(CI)共同分享康拉德·希尔顿人道主义奖,这是该奖项第一次赋予精神卫生领域,为表彰那些为减轻人类痛苦做出卓越贡献的组织,是人道主义工作的“诺贝尔奖”。

2015年,荣获长沙市社会组织五A单位,湘雅二医院精神卫生研究所对长沙市社区精神康复工作进行“基于长沙心翼会所的实证研究”,该研究成果被国家卫生计生委疾病预防控制局、国家精神卫生项目办公室、民政部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促进司、湖南省人民政府确定为省部合作项目精神卫生综合管理试点工作推广案例之一。

2016年,开创全国先河,在长沙举办第五届亚洲会所发展研讨会,会议取得各界朋友高度赞美,同时也收到了国际会所(CI)发来的感谢信。

面对荣誉,心翼会所从不骄傲,反而把它当成一种动力,在未来的日子里,继续发光发热,以实干的作风,帮助更多的精障人士。

采访结束,记者看到一群小学生正在会所里开展夏令营活动,与会员们一起切菜做饭,欢笑声装点了整个会所。的确,会所很温馨,人与人之间没有隔阂,有的都是信任、关心和爱护,像一个和谐的大家庭。尤记得第五届亚洲会所发展研讨会召开之后,领导们考察心翼会所时说的一句话:“这样温馨的地方,不仅精神病人需要,正常人更需要。”

责编:罗雅琴

来源:新湖南客户端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