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湘地理丨长沙人生活在一个“盆景”里

  潇湘晨报   2017-09-03 08:44:57

【卷首语】

经历沧海桑田的变幻长沙依然有着令人迷恋的地理感

文丨常立军

这个酷夏时节,为了一个执念,我们在长沙的城区和郊野间奔波。这个执念来源于一场争论,争论的焦点是关于各自区域海拔位置的高低。

在地理信息系统已经如此发达的今天,精准地查询到某个片区甚至某个点的海拔高度,已不是什么难事。之所以还有这样的执念,是因为这座城市在经历了数轮扩张之后,它的整体地理面貌,在人们心中日渐模糊。

在几乎跑遍了这座城市之后,我们发现了一个更有意义的话题,那就是地理和城市之间的关系。湘浏盆地如何孕育了长沙这座城市?2400多年前的长沙,为何一开始要建城于湘江边的低地之上?

寻访中,城市的地理美感也在逐渐显露出来。不同的海拔造就了不同的地貌,也形成了城市建筑及生活的层次感。我们的城市,生长在曾经的山岭、河流、丘陵、河垸、山冲之上。湘流北去,岳色南来,即使城市化的浪潮让地理感变得稀缺,我们依然坚信,那些感恩于自然赐予并深爱着这块土地的人们,更容易找到生活的意义所在。

城市海拔

长沙人生活在一个“盆景”里


◀俯瞰长沙(湘浏)盆地,长沙如一盆清秀的山水盆景。盆景的四周散布着高低不等的山丘。盆景的中央,有数条河流汇入湘江。著名的山水洲城景观,就在盆景的西缘。 城区海拔最低点23.5米触摸大地之美城区海拔最高点590.5米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当年毛泽东的一阕《沁园春·长沙》,将长沙山水洲城的局部地貌景致描绘得令人神往。“湘流北去,岳色南来”,长沙天心阁门前的楹联,则更加精准地描绘了长沙南高北低的整体地貌。

长沙拥有这样的地理美景,要感谢亿万年前地质史上的那场剧烈的“斜掀运动”。

当时,中国大陆由于受菲律宾板块向西北的挤压,在华中和华南部分地区曾产生活动性断裂,湖南的地层也曾发生过间歇性掀斜式的升降运动,南部地层抬升量较大,向北逐渐减少,至洞庭湖区地层反而下降,因此形成长沙南高北低的地势。所以,湘江才能一路浩荡,北去洞庭。

一场看似偶然的斜掀地质运动,造就了“西南高、北东低”的盆地地貌,最终孕育出长沙“山水洲城”的壮美景观。这种景观也成为人类遵循自然规律建筑城市的一个经典范例。

撰文丨记者 常立军

长沙这座城市,生长于湘浏盆地中。然而,仅凭感官直觉,并不容易感受到盆地的存在感。

“长沙应该是个盆地吧,周围那多的山”

“长沙在盆地里?”

在雨花区劳动路附近的茶园坡,当我们询问在街边从事修锁生意多年的喻新桥老人时,他对这个问题感到惊讶。来自宁乡的他,对长沙的盆地特征,没有太强烈的感受。在他的眼里,长沙是由一些不太高的丘陵和江边的一些平地构成,并没有太多盆地的感觉。

不止是喻新桥,在问过很多附近居民后,我们发现很多人都有类似的看法。在继续往坡上走了约300米之后,我们终于得到了另外一个答案。

“长沙应该是个盆地吧,周围那多的山”。

住在长沙变压器厂宿舍区多年的老职工沈德贵这样回答。事实正是如此。长沙环城皆山,只是住在城区的人,视线大多被各种建筑物遮挡,已经很难找到被山包围的感觉。

绕城一圈之后,我们终于在长沙高铁南站附近的高楼上找到了一个可以相对完整观察湘浏盆地的地点。

在这里,环顾四野,至少有三面空旷平坦的方向可供遥望。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连绵的群山自西北而来,起伏如波浪,一路延伸到浏阳河中下游附近的江背镇、跳马镇。然后又继续向南,与城市南部的昭山相连。平坦辽阔的浏阳河冲积区,衬托出此处明显的盆地特征。

由于湘浏盆地边缘分布零散且相距遥远,在城市中心大部分地区很难感受到身在盆地中的地理感。当然,如果高达452米的湖南第一高楼九龙仓国金中心投入使用,那里将会成为城区观察长沙盆地地貌的一个绝佳地点。

在海水淹没溁湾镇后,长沙向北开了个口

湘浏盆地如何孕育出长沙这样一座城市的基础地理骨架?用“沧海桑田”来描述长沙所在盆地的形成,再贴切不过。

长沙所在的盆地究竟是怎样一个形状,它的边缘在哪里?它又是如何形成的?地质学家童潜明教授告诉我们,盆地的边缘,大致在西到岳麓山、东到江背镇附近、南到昭山、东北到由云母花岗岩组成的望湘岩体这样一个范围内。

湘浏盆地有一个显著的特征,就是向北散开,向南收拢。这样的地貌,在西北风较为猛烈的冬季,容易造成空气污染物指标上升。而在东南风盛行的季节,空气质量则相对较好。

湘浏盆地的形成是古代地质运动的结果,早在地质时代的元古代震旦纪时,此地还在一个广阔的古海槽之中,沉积着最古老的岩层——浅海碎屑岩,这些沉积物曾在银盆岭至溁湾镇一带的断层暴露出来。后来经过雪峰运动和加里东运动,江南古陆地隆起。到中生代三叠纪的印支运动,湖南各地受到扭曲、断裂、褶皱等作用,使海水全部退出,东北-西南走向排列的山地、凹陷槽谷出现雏形。中生代侏罗纪的燕山运动后,本地区地层断裂凹陷逐渐演变为山间盆地,奠定了湘浏盆地的基础骨架。

说起湘浏盆地地貌的形成,童潜明教授还提到了两条主要的河流,那就是湘江与浏阳河。正是这两条河流的反复迁徙摆动,冲积出长沙盆地的基本地貌。只是这看似简单的堆积过程,持续了数百万年。长沙城的选址,不仅仅是择水而居。

两千多年前的长沙城为什么会建立于湘江之滨?不仅仅是源于“择水而居”这样简单的理由,诸多的地理因素,促成了一座城市的成长。

打开卫星地图,以“上帝之眼”的角度俯瞰,长沙如一个清秀的山水盆景。盆景的四周部分,散布着高低不等的山丘。盆景的中央,有数条河流汇入湘江。城市错落有致地建设在高地或平坦的冲积平原。著名的山水洲城景观,就在盆景的西缘。 这个盆地的面积并不算太大。开车一天之内就可以走遍它的边缘。然而,对于我们这座城市而言,它却是极为重要的。

古人之所以选择湘江之滨的这块平坦低地建立城市,择水而居是一个重要的理由,但不是唯一。盆地中心相对平坦的地貌,适合进行一定规模的城市建设,是另一个重要的原因。

而当时的郊区高地,如浏城桥一带的山岭,则成为楚长沙城主要的墓葬区。居于平地,葬于山冈,符合当时的人们的地理观念。到了汉长沙国时期,平民及贵族墓葬,则葬于更远的河东郊区。王族墓葬,依其地理风水观念,葬于河西滨江一线的山丘高地之上。

作为盆地孕育的城市,长沙并不孤立。在它的东边,蕉溪岭之外,是面积更小的浏阳盆地。西边则有湘潭盆地。湘中有邵阳盆地,湘西北有常桃盆地。在湖南,有相当数量的城市都是建立在盆地之中。盆地因其良好的水文环境和地质条件,成为人们繁衍生息的首选之地。它们如同地球的子宫,孕育着城市和生命。

责编:朱晓华

来源:潇湘晨报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