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是最早编制规划的省会城市之一

  长沙党史网   2017-09-08 09:37:07

新中国成立后,面对满目苍痍的长沙城,新政权的领导者们从接过旧政府的城区地图那天起,就就如何建设新长沙的谋略、途径和方法进行了深度的理性思考。

时任市委书记曹瑛与阎子祥市长及其他同事们商定:我们建设城市不能只是拾漏补缺,要搞个市政规划,以工代赈。曹书记还携带旧长沙城区地图,脚蹬草鞋,领着工程技术人员,走大道,入小街,一个区一个区,一条街一条街,丈量数据,统一规划。

1950年4月,市建设局编拟的《长沙规划草案提纲》出台。

《提纲》对城市建设进行了全面规划布局:

一、分城市用地为工业、商业、行政、文化、住宅风景和混合区6大类功能区,确定各占城市用地比例;

二、城市对外交通布局和市区交通系统、桥梁布局;

三、公用事业、公共工程、公用建筑和公墓的布局;

四、公用绿地及专用地布局;五、周边卫星城的建设及道路网络;六、建设规划及都市管理法令。

篇末附有《道路系统规划草图》,《市区规划草图》及文字说明。

在经反复征询多方意见和讨论、修改的基础上,为慎重规划,1950年9月,市政府在北京中山公园“来今雨轩”,邀请在京专家学者举行了“长沙市规划技术座谈会”,论证并形成长沙市规划原则草案,绘制了草图。

不久,经市委同意报请国务院批准,作为长沙市50年代具有法律效力的城市建设发展和管理的主要依据。长沙成为全国最早编制规划的几个省会城市之一,标志着长沙市城市建设有序的开端。

规划要求在以后不久时间里,长沙市城区建设规模从6.7平方公里扩大到12.88平方公里,扩大近一倍。这一时期的规划,遵循了市委当时提出的建设新长沙,把长沙这座商业性的消费城市变为生产性城市,使它成为全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工作方针。

按照以工业化促进城市化发展的思路,考虑城市布局上偏重经济的多功能性。经恢复经济和“一五”计划期间规划实施的结果,城市中心商业区、城东行政区、城北轻工业区,河西北的纺织工业区,以及城南的机械工业区、岳麓山下文化教育科技区和雨花亭一带的中等文化区,以及岳麓山、烈士公园为中心的风景区已初具规模,形成了长沙新城功能分区的方块定格的雏形。

责编:朱晓华

来源:长沙党史网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