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影像 2017-08-11 11:40:41

作者
齐新学,山西省临汾市人,军队退休干部,现为中国摄协、湖北省摄协、武汉市摄协会员,五州图片库签约摄影师。2007年学习摄影,曾在中国摄影报和摄影杂志上发表过多幅作品并获得湖北省省展二、三等奖。
学习摄影的初衷是游历大美江山与纷繁社会,以此感悟人生,修身养性,端正心念,圆滿自身。这次看到仙本那海上巴夭人的生活状况,既为他们的贫困鸣不平,又被他们不屈不挠顽强生存的精神所打动。
在拍摄中我没有更多的反映他们的贫困,而是力图通过一些平静唯美的画面反映他们的生存精神,也从中感悟到人是否快乐与幸福与人的理念与感受是系系相关的。
【作品精选】:

他们是生活在海上的巴夭族,也被称为"海上吉普赛人",定居在东南亚海域的珊瑚金三角。马来西亚沙巴州仙本那海湾的巴夭族,是世界上仅存的海洋游牧民族最主要的分支。



巴夭族分为陆巴夭和海巴夭。陆巴夭早在200年前就登陆沙巴地区定居,被称为"东方牛崽"。海巴夭则在海洋中坚守到现在,他们没有陆地所属权和所有权,海洋才是他们生活的一切。




他们常年生活在海上,没有医疗,没有电力,没有学校,长期流离于现代文明社会之外,似乎成了人类社会的弃儿。




不屈不挠,顽强生存是海上巴夭人的性格。他们的生活方式或许有些落后,用最原始的方法捕魚,生火,做饭,年轻男性经常深潜到海底获取海中珍品以换取淡水、粮食和生活必需品,而妇女、老人和孩子则通过表演或其它形式从游客处获取少量马币和一些生活品。








巴夭人在学会走之前就学会了游泳,这对婴幼儿来说是人生的第一次考验。他们中的不少人能潜到30米以下去捕捉海中珍味。因为潜水是每日必须的活动,巴夭人自幼就弄破耳膜以适应海水压力,但渐近老年时会失去听力。







巴夭人无人问津的生活正在悄然发生变化。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一些富有争议的政策强制巴夭人上岸定居,生活在海洋中的巴夭人在大量减少;政府为吸引游客特地为他们建了一些水上村落,巴夭人与外界的接触越来越广泛了……
责编:李梓延
来源:长江影像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