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仙岭上“三绝碑”:秦观的词、苏轼的跋、米芾的书法

  新湖南客户端   2017-08-25 09:35:55

北宋绍圣三年(公元1096年)、秦观(即秦少游)因新旧党争被削去官职流放到郴州,深感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绍圣四年,秦观登上苏仙岭,触景生情,写就千古传唱的名词《踏莎行··郴州旅舍》,借以抒发胸中的积怨和愤懑。全词为: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知何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残阳树。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郴江本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秦观好友苏轼读后感同身受,爱不释手,特地将其书写于扇子上,时时观赏吟咏。

当获知秦观客死腾州(今广西梧州)时,悲愤溢怀,倍感痛惜,洒泪挥豪,作跋于其词后:“少游已矣!虽万人何赎?”后来,著名书法家米芾把秦词、苏跋书写下来,以作纪念。

南宋咸淳二年(公元1266年),郴州知军邹恭将米芾书写的秦观词、苏轼跋翻刻成摩崖石碑,世称“三绝碑”,使“三绝”这一宋代艺术瑰宝得以保存至今。

>>链接

苏仙岭上三绝碑

(摘自《中山日报》)

傍岩依石的古松,挺奇跋秀,叶浓如云,枝柯一致伸向西南方,宛若一群苍劲的虬龙拏云腾雾般自山峰直趋而下,蔚为奇观。

清明时节回湘南故乡扫墓,返粤途经郴州,偷闲一日,游览了我神往已久的南国圣地苏仙岭。

走进苏仙岭公园大门,穿过茂密的竹林,过遇仙桥,就到了“桃花居”。桃花居背靠青山,面对一片桃树林。阳春三月,正是桃花盛开的季节,灼灼桃花映衬着粉墙青瓦,流水潺潺,环境幽雅别致。这里是游人上山的起点,居中设有茶座、餐厅,供游人小憩。

过了桃花居,便是一处岩洞,它就是闻名遐迩的白鹿洞。洞室开阔深邃,可容数席,洞中岩石折皱起伏,时有水珠滴沥。洞口有“白鹿起舞”塑像,对面的仙鹤泉有“仙鹤戏水”的石雕,是为纪念苏耽跨鹤成仙的故事。传说西汉年间,山麓潘家湾,有位美丽善良的村姑,在郴江河畔洗衣,见江面飘来一根红丝线,十分好看,便伸手去捞,不料被丝线缠住了手腕,她张口去咬,红丝线不慎滑落腹中。于是,潘姑娘有了身孕。姑娘又羞又怕,拖到足月临产,躲到白鹿洞里,生下一男娃,起名苏耽。母子俩缺衣少食,孤苦伶仃,无以生计。危难之中,却有白鹤为男娃御寒,白鹿为男娃哺乳。苏耽长大成年后,替人放牛,遇异人传授仙术。从此,他识百药,精医道,一心为民治病,造福桑梓。他的善举,感动了上苍。一日,他采药来到山顶,忽见紫气东来,祥云铺道,一只仙鹤翩然而至。苏耽跨上鹤背,在渺渺仙乐声中腾空而去。苏仙岭原名牛脾山,属骑田岭山系余脉。苏仙岭因苏耽跨鹤成仙而得名。

距白鹿洞不远,有一方圆数丈的天然大石壁,石壁上刻有秦观词、苏轼跋和米芾的书法,这就是著名的 “三绝碑”。秦观字少游,元丰进士。元祐初,除太学博士,兼国史院编修,后因旧党关系,一再遭贬。至绍圣三年,被削官职,流放郴州。次年春,他游览苏仙岭,触景生情,在客舍写下这首千古绝唱的《踏莎行·郴州旅舍》词: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知何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残阳树。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郴江本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这首词声律低沉,意境凄凉,辞情哀苦,十分真切地表达了词人当时的遭遇和心情,是秦观婉约派的代表作之一。据说苏轼很喜欢这首词,他也曾被贬谪到更遥远、更荒凉的地方,所以能够深刻体会秦观这种悲凉痛楚的心情。元符三年,秦观在悲愤中辞世。苏轼于感伤之中,洒泪挥毫,为这首词写下跋语:“少游已矣,虽万人何赎!”北宋大书法家米芾,一向钦佩秦观和苏轼的旷世才华,十分同情他们的不幸遭遇,于是以其俊迈之笔,将秦词苏跋书写下来,以兹纪念。到了南宋咸淳二年,郴州知军邹恭,对三位大家的手笔,倍感珍惜,命工匠镌刻于白鹿洞的石壁。方使“三绝碑”这一宋代艺术瑰宝保存至今,且以其无穷的艺术魅力吸引感染着古今游人,成为苏仙岭上一颗光芒四射的明珠。

1965年春天,时任中南局第一书记的陶铸,正当精力充沛,才华横溢之岁,来郴州检查工作,在湖南省委和郴州地委负责人陪同下,慕名游览了苏仙岭。他有感于苏仙传说之久远,诗人秦少游之不幸,不禁文思泉涌,乃依秦词原韵,填写 《踏莎行》词一首。并附跋语曰:“1965年3月检查农业生产工作至郴州,游苏仙岭公园新栽果树林,只见千枝吐艳,景象欣欣。然于三绝碑上,览秦少游词,感其遭遇之不幸,因益知生于社会主义时之有幸,乃反其意而作一阕,以资读该词者作今昔之对比。而更努力于社会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建设。”词云:

翠滴田畴,绿漫溪渡,桃源今在寻常处。英雄便是活神仙,高歌唱出花千树。

桥跃长虹,渠飘束素,山川新意无重数。郴江北向莫辞劳,风光载得京华去。

秦词哀怨深沉,令人唏嘘;陶词高亢豪迈,促人奋发。当地政府特拨款将陶词摹刻于一块矩形汉白玉石碑上,竖立在原三绝碑的白鹿亭旁。亭边还铸有一尊秦观铜像,词人那凝眸远眺的神态,令人想起他“桃源望断”的凄楚心境来。

从白鹿洞环山公路,沿石级弯曲而上,沿途莺啼燕啭,绿树浓荫,扑鼻而来的是满腔清新而芬芳的山林气息,我仿佛置身于当年秦观“望断无寻处”的“桃源”仙境,尘世间的喧嚣和烦恼,瞬间化为乌有。

苏仙岭的顶峰,有一座楼阁森然的道观苏仙观。这座道观始建于西汉,唐代开元19年重修。整个建筑雕梁画栋,翘角飞檐,大有凌空绝顶之象。观的大殿供奉着苏耽的金身塑像,旁塑白鹿、白鹤,背景是色彩缤纷的神话故事浮雕,生动而辉煌。整个殿堂香烟缭绕,来这里求神拜仙的信徒络绎不绝。

大殿东厢的“屈将室”是当年曾经囚禁过抗日将领张学良的地方。门旁悬有诗人李沥青撰写的一副对联:“请战有功,当年临潼以兵谏;归秦无望,从此将军作楚囚。”厅内陈列着与张少帅和“西安事变” 的有关史料和图片。1938年春,张学良从江西萍乡押解到郴州,被囚禁在此。这位屡战沙场的少帅,多年来向往着奔赴抗日战场,打回东北老家,今日却幽禁深山,空怀壮志。于是,他悲愤万分,挥笔在苏仙观他住房的墙壁上写下:“恨天低,大鹏有翅愁难展!”的名句。龙游浅水,虎落平阳,一代英雄豪杰遭此厄运,又何止是个人的不幸啊!如今,这里已成了人们缅怀爱国志士,陶冶爱国情操的好去处。它不仅是旅游观光的景点,也成了过去历史的见证。

道观四面青山列翠,万木竞秀。傍岩依石的古松,挺奇跋秀,叶浓如云,枝柯一致伸向西南方,宛若一群苍劲的虬龙拏云腾雾般自山峰直趋而下,蔚为奇观。传说苏耽成仙后,非常思念母亲,曾经化成一只白鹤归来,停于苏母住宅屋顶,青松有感于苏耽思母才把枝柯伸向西南方向,遥望山下的苏母住宅。故这片云松,又被称之为“望母松”。

我迎着和煦春风,漫步在苏仙观的回廊上,凭栏远眺,骑田岭、九嶷山依稀在望。鸟瞰郴州市,一幢幢高楼大厦拔地而起,北湖公园绿树成荫,玉带般的郴江,绕城蜿蜒北去,顿时让人感觉“山川新意无重数”,“风光载得京华去”。

责编:李婷婷

来源: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