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这三位人像大师要这样拍照?

方瘦兽   全球摄影人档案   2017-07-13 15:19:58

Peter Lindbergh、Richard Avedon、Diane Arbus是三位享誉全球的人像摄影大师,今天小编就带大家从“为什么他的作品会这样呈现”、“为什么他会选择这样的题材拍摄”等方面来了解他们的人像摄影技巧,当我们了解部分的内在驱动缘由,必定能够领悟更多。

(Peter Lindbergh 作品)

【Peter Lindbergh】作品的背后是他的根——德国

Peter Lindbergh是一位闻名全球的时尚摄影大师,无数人喜欢他的作品,众多名人以能被他拍摄为荣,他的作品也是众多摄影师模仿的对象。

但很少有人真正了解他的时尚作品背后真正的东西,让我们先来欣赏他的作品:

Peter Lindbergh镜头下的模特常常有一种灰头土脸、风尘仆仆的感觉,头发凌乱、衣着随意懒散(显然这种造型是经过精心安排的),他的构图也不太规整,很多照片看起来都像是在仓促中随意按下的快门。

而他选择的拍摄背景常常都是光秃秃的树干、废弃的工厂亦或是空旷而荒凉的荒漠。现在很多时尚摄影师都喜欢选用这样的场景拍摄,但是早期的时尚摄影在画面呈现上大多都还是比较光鲜亮丽的,当时Peter的出现是一个另类。这样的个人特色也正是他创作的魅力所在。

上世纪80年代Peter和日本设计师川久保玲的Comme des Garçons合作拍摄的一系列广告大片奠定了他在时尚摄影界的地位:

Peter 说:为Commedes Garçons拍摄的照片是在法国Nancy荒凉的工地上拍摄的,那是我个人最喜欢的照片,因为那些密集的工厂建筑透露了我的根,我正是来自如此景象的德国。

Peter出生在二战后战败的德国,而他幼年成长在一个重工业煤矿产业的中心地带,Peter从小成长的地方一边是树木茂盛的森林,一边则是密密麻麻的煤矿工厂和工业运输的码头。

你们看,Peter的作品不正是在影射他童年印象中重工业化而污染严重的德国么?这些风尘仆仆、灰头土脸的时尚模特不正是像那些工人一样么?

“那些密集的工厂建筑透露了我的根,我正是来自如此景象的德国”——Peter Lindbergh

【Richard Avedon】把证件照融入肖像摄影

Richard Avedon(1923-2004),美国人,他是一位时尚摄影大师,又是一位肖像摄影大师。被称为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二十位摄影师之一。

(1955年,Richard Avedon,时尚摄影经典作品)

毫无疑问Richard Avedon热爱时尚,但是他的拍摄也不止于时尚。他投身民权运动,为政治人物、杀人犯、西部贫民拍摄肖像,说实话,他的拍摄经历在现今看来依然很让人吃惊,一个成名的时尚摄影大师,拥有财富和名望,站在时尚的最顶点,除了为各种政要拍摄肖像,居然还为杀人犯拍摄肖像!

Richard Avedon花了五年时间(1979年—1984年)拍摄了《在美国西部》,这组作品引起了部分人的愤怒,他们认为Avedon故意展示美国西部人穷困潦倒的样子,从而贬低西方人形象。

但这组作品确实向大众展示了西方崛起神话的另一面——巨大的贫富差距背后的一群备受剥削的美国西部弱势群体。

Thomas Piketty在《21世纪资本论》中说到:“自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收入不平等在发达国家显著增加,尤其是美国”,而这个又有财富又有名望的摄影大师Richard Avedon并不止于自己的富裕,他也关注别人的困境,并且用摄影展现了他希望展现给大众的画面和观点。

(Richard Avedon本人和他的摄影作品)

Richard Avedon不像其他肖像摄影师用光影和环境来辅助展现人物的性格和社会特征。他的肖像拍摄基本在背景布上完成,背景颜色也都是白色或者深深浅浅的灰色,平光,极致的简洁。Richard Avedon在20岁左右做过两年的证件照摄影师,那是他的第一份摄影工作,他拍摄的肖像的特征也正是证件照所具备的特征。

年轻时候最初接触到的摄影,对一个摄影师今后的发展竟有这样巨大的影响。

“有时候我在想我拍摄的所有这些照片是不是仅仅属于我自己。我关心的这些人类的困境,这些我以为的人类的困境或许仅仅只是我自己的困境。” ——Richard Avedon

当采访者问他为什么要拍摄《在美国西部》这个系列的时候,他说了上面这句话,他觉得他看似在拍别人的困境,实际上却是在拍摄自己内心的困境。

【Diane Arbus】对童年的反叛,被古怪的人所吸引

Diane Arbus,著名女摄影家,美国纪实摄影的重要代表人物。她的镜头主要集中在变性人、畸形人、流浪汉、同性恋、智障患者等身上。

每个人的一生或许都会有一次叛逆期,或早或晚,这种叛逆是对原本生活的反叛而最终选择另一条截然不同的路。比如Diane Arbus,这是一个在极度富有的家庭成长起来的女孩,像温室里的花朵一样被呵护过度而长大的,但是她却认为她所看到的用金钱构筑的世界是不真实的。在一次外出中,她被一个畸形人所感动,被这种天生悲剧气质所感动。

她早早结婚并且有孩子,成为一个时尚摄影师,这一切都是主流社会价值观念中“政治正确”的人生方向,是一个女人人生归宿的最理想范本。但是她并不快乐,她得了抑郁症,她内心里驻扎着一个怪胎,直到三十多岁她开始正视她真正的爱好——她就是被古怪的人吸引。

她开始大量跟踪拍摄那些吸引她的人——变性人、畸形人、流浪汉、同性恋、智障患者等,她抱着极大的热情甚至于是羡慕和嫉妒的心情和前者相处并且完成拍摄。这种热爱与她“政治正确”的前半生形成强大的对比,但是那就是真实的她,她不需要去回避也不应该去回避。

很多人会认为一个摄影人拍摄所谓的“社会的丑恶面”是一种另类的博眼球的方式,是一种对于社会的狭隘观点。但这种观点在Arbus身上或许并不成立,因为她其实就是被这些非主流人群所吸引,她带着强大的好奇心接触这些边缘人好奇他们的生活并用摄影呈现出来。

她的摄影选题总结起来很简单,就是她喜欢什么人就去拍什么人,什么人让她感受到正常心跳之外强烈的震动那么她就去拍摄。

事实上摄影其实就是可以这么简单。

最后的总结:

这些大师的作品其实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他们在用摄影呈现他们自己。创作说简单一些,就是找寻自己并且诠释自己。像Peter那样诠释自己的生长环境,或者像Richard那样诠释自己内心的困境,亦或者像Arbus那样诠释那些真正吸引你的事物。

文/方瘦兽

责编:李梓延

来源:全球摄影人档案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