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汉泉 Sunny 汉哥视觉 2017-07-13 12:44:12
湘潭人的一天,是从嗦一碗米粉开始,也可能是以一碗米粉结束。于是,在这座小城里的大街小巷,潜藏着各种名称的面馆或者粉馆,为湘潭人烹煮着清晨的早餐或者晚间的宵夜。而小罗面馆就是这样一家常见的早餐店,在平政路农民码头28号4栋2单元,一开就是12年。

▶小罗面馆在平政路经营了12年
小罗面馆的主人是一对夫妻。女主人名叫刘玉,土生土长的平政路人,从小就在这条路上看着邻里街坊做耦煤、去河边看抓鱼、端午节看赛龙舟,对平政路有着很深的感情。而男主人名叫罗水兵,是湘潭梅林桥人,小时候因为家里经济不宽裕,总会利用寒暑假去工地打桩、扛水泥等体力活赚取生活费和学费,为人勤勉而踏实。
从学校毕业后,刘玉就在湘潭军分区的华星大酒店做收银员,结识了同样在这里工作的罗水兵。每每刘玉需要帮助的时候,罗水兵就会第一时间出现,帮忙分担工作或者解决问题,两个年轻人的心慢慢走近。1996年10月30日,罗水兵约刘玉去雨湖公园约会,21岁的刘玉答应赴约了,两个人甜蜜地度过了第一次约会,这一牵手就是21年。

▶在平政路出生的刘玉有一个很美好的童年(刘玉供图)

▶ 1996年10月30日,两人在雨湖公园约会(刘玉供图)
“我看上的不是小罗的家境,而是小罗这个人。”2000年,罗水兵和刘玉结婚了,问及为何同意嫁给小罗,刘玉表示她是被罗水兵的朴实憨厚和乐善好施打动了。为了让两个人过上更好的生活,罗水兵只身去往乌石彭德怀故居做保安,刘玉继续收银员的工作。虽然不能日日相守,但只要放假回来,罗水兵就会去刘玉工作的地方帮忙。
再后来,为了照顾家人罗水兵从乌石回到酒店,担任音响调试师。那个时候,智能点歌系统尚未普及卡拉ok又特别红火,罗水兵不仅要记住哪个碟片里有哪首歌,还要根据歌曲或客人的需求调试音响,生意好的时候一天下来要翻好几千张碟片。起初罗水兵并不懂音响调试,但通过自己钻研很快就掌握了放碟和调试音响的技巧。

▶老店即将拆除,罗水兵和刘玉在这里共进烛光晚餐

▶罗水兵和老面馆最后的合影

▶平政路拆迁的那段日子,罗水兵送行走不便的邻居回家
2004年12月,夫妻两用打工四年的6000元积蓄,在平政路上开起了“老九总小罗面馆”。接下来十二年多的每一天里,夫妻两在凌晨四点半生火煮汤,六点多开始迎接吃早餐的客人,直到下午两点多才能结束营业。但是稍作休息后,罗水兵还需采买葱、肉、米粉等新鲜食材,将猪肉炼成新鲜的猪油制作汤料。
和湘潭大多数粉面馆一样,小罗面馆的装修十分简易,但一张张小桌上的调料却很丰富:湘潭人爱吃的剁辣椒、干辣椒粉、大蒜、腌菜、榨菜,应有尽有。也许正因为这样,小罗面馆生意好的时候,夫妻两一天就要卖出200多碗米粉。2016年平政路即将拆迁,夫妻两把面馆迁移到离原来店子300米距离的地方。

▶平政路拆迁后,小罗面馆迁移至平湖小区

▶罗水兵勤奋踏实,面馆被他打理得非常红火

▶作为老板娘,刘玉的勤劳肯干让两人相得益彰

▶为方便顾客,新的面馆支持微信支付
“做一样东西就要做精,我们选择开面馆,就不想再搭着做别的了,不然做什么都做不好。”在小罗面馆吃米粉,我建议夫妻两还可以做点诸如掸韭菜之类的小吃吸引顾客,可刘玉当即便坚定地回绝了我的建议,“我们从来没有想过不开面馆,如果未来还要继续做点什么,我们更希望能够开几家分店。”
“小罗是个特别好的人,虽然不太会说话,可是看到谁有困难都会去帮忙。就连家里的饭菜他也怕我辛苦,家务更是一手操办了,他就是个模范丈夫!”罗水兵用二十多年的勤劳踏实,赢得了刘玉大大的赞。那一刻,我大概探知了“他们夫妻两牵手21年依旧幸福甜蜜,经营小罗面馆12年依旧宾客满座”的秘诀了。
摄影/熊汉泉 文字/Sunny
责编:李梓延
来源:汉哥视觉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