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一摩托,骑行两万里

殷宏超 张传奇   新华视界   2017-07-27 11:30:58

从中国到中东战乱国,他骑着一辆摩托穿越大漠,耗时8个月,行程两万里,经过巴基斯坦、阿富汗、伊朗,遭遇过塔利班,探访过难民营,这是一场向死而生的摩托车之旅。

>>>一人一摩托,去全球最危险的地区

2016年6月,作为记者的殷宏超辞职了。他骑着一辆宗申RX1摩托从安徽出发,开启了前往中东地区的摩托旅行。8个月行程中,穿越青海新疆、巴基斯坦、阿富汗,最终抵达伊朗波斯湾。

走进难民营,追寻穆斯林女骑士,在塔利班的枪口下逃生...以骑士之名奔赴战乱国度,殷宏超探访沿途生灵,并记录了最真实的中东见闻。

【2016年6月·青海藏区】

在海拔4500米的雪山上跪地挖草。

为了真实记录藏区牧民挖冬虫夏草的辛酸与黑幕,殷宏超曾爬上海拔4500米的雪山,跪在高寒草甸中和藏民一起挖虫草。

【2016年7月·罗布泊】

酷暑中只身穿越罗布泊无人区。

400公里的大荒原上,只有一个人、一辆摩托在驰骋。

远离一千万人口的都市五千公里,仿佛整个世界只属于孤独的骑士。

【2016年9月·塔克拉玛干】

穿越塔克拉玛干沙漠。

塔克拉玛干在维语中原意为“走得进去,出不来”,骑行在这片远东最大的沙漠中,狂沙飞舞、胡杨耸立,男人对荒芜的向往是刻在骨头上的,每一粒沙子都像是游子,漂浮、游离、孤傲。

【2016年10月·中巴边境】

翻越帕米尔高原,进入巴基斯坦。

沿着喀喇昆仑公路(KKH),殷宏超穿过冰雪覆盖的帕米尔高原,翻越红其拉甫口岸,进入巴基斯坦境内。此时距离大雪封关不到一周,国门处寒风凛冽,走向中东的旅程在这里拉开了帷幕。

【2016年11月·克什米尔】

骑行危险区域,被警察持冲锋枪护送。

进入巴基斯坦,骑行危险的塔利班和基地组织潜伏区域。巴基斯坦警方出动一辆皮卡、三名手持冲锋枪的警察护送殷宏超前行。

中巴友谊并非传说,它贯穿了两国从政府到民间65年的兄弟情谊。

【2016年12月末·阿富汗巴米扬】

亲身遭遇塔利班武装,在枪口下逃生。

在阿富汗,由于塔利班控制30%土地,局势异常动荡,殷宏超不得不暂时放弃了摩托骑行。从首都喀布尔到巴米杨,一辆面包车载着他往返穿越塔利班控制的城镇和村落,6次经过塔利班武装把守的关卡。

这趟旅行中,殷宏超亲眼看到了塔利班武装,也彻底体验了历经生死的感受。殷宏超说,“人在极度恐惧的状态下,会有全身被电击的感觉。”

【2017年1月·伊朗高原】

抵达中东,只身打马过波斯。

在中东伊朗,殷宏超重启了摩托旅行,从德黑兰出发,翻越伊朗高原,最终抵达波斯湾。

整场旅行历时8个月,行程两万里,经过贯穿中国西北以及3个伊斯兰国家。

>>>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远方

在这场耗时八个月的行走中,殷宏超不仅摩托旅行,还去探访了沿途那些在艰苦环境下坚守理想的人物。在路上时,殷宏超一直希望以记者的视角,去反映这个时代不同国家、种族、信仰的人所共有的信念。那是心中远方的呼喊,是生命韧性和尊严的宣言。江湖是孤独的,一路向西,环境越是艰苦,但总有些人,在坚持着不被理解的初衷。

【探访楼兰遗迹守卫者】

罗布泊的最深处,是一片几万平方公里的生命禁区,那里的楼兰古国墓葬群吸引着盗墓贼。

为了记录保护站工作人员的故事,殷宏超骑摩托车深入没有公路只有车辙印的楼兰遗迹腹地。

月薪3000,吃泡面,没有网络,只有几条狗作伴,正常人一天都无法忍受,但为了保护楼兰,工作人员在这片荒原上孤独守护了13年。

【探访南疆维吾尔族刀客】

在英吉沙县,一座戒严中的南疆小城,殷宏超结识了一位名叫努尔麦提·麦麦提的维吾尔刀客。

英吉沙小刀是维吾尔族尚武精神的寄托,也是南疆手工艺的标杆。

由于局势动荡,游客减少,刀匠们纷纷改行,努尔麦提却从未想过放弃。整个新疆只有他还在坚持手工锻造英吉沙小刀。殷宏超在英吉沙呆了20多天,完整记录下了这位英吉沙小刀手工刀匠的故事。

【探访为中国烈士守陵的巴基斯坦老人】

在巴基斯坦吉尔吉特,殷宏超专程探访了一位名叫阿里·艾哈迈德的巴基斯坦老人。

陵园里安放着88位为援助巴基斯坦修建喀喇昆仑公路牺牲的中国工程兵,这位老人从1978年开始自愿为中国烈士守陵,39年来从未间断。

60岁的阿里住在乡下,过着清贫的生活,他说等他死后,儿子会接自己的班。

【追寻穆斯林女骑士Zenith Irfan】

巴基斯坦第一位穆斯林女骑士Zenith Irfan的故事鼓舞了全球摩友,2016年11月,殷宏超前往拉合尔见到并报道了她。

为了继承父亲遗愿,Zenith从18岁那年开始摩托旅行。本是自由的选择,但极端势力却称她为伊斯兰的耻辱,甚至要追捕她。但最终Zenith决定继续骑下去。

在拉合尔,Zenith举着殷宏超送给她的中国国旗说:“我希望用摩托骑行的方式,为巴基斯坦女性解放做出贡献。”

>>>骑士的底线与游侠的信条

行走中,殷宏超还做了一些力所能及的善事,比如为难民营儿童送去物资、为难民小学发起募捐、救助阿富汗的中国武术馆等。殷宏超认为,一个真正的游侠骑士踏上征尘,眼中不该只有沿途的风景和个体的欢愉。骑士应该有自己的底线和信条,游走江湖,行侠仗义。

【主动放弃武装护送】

2016年11月在巴基斯坦,殷宏超打算从吉尔吉特骑行至首都伊斯兰堡。这是一段将近500公里的路程,中间要穿过危险的武装部落地区Chilas。

当地警方准备为殷宏超提供的武装保护,500公里路程中前后将有10辆警车、40名警察护送。

为了不浪费巴基斯坦的警力资源,殷宏超放弃了摩托骑行,坐大巴前往伊斯兰堡。他认为骑士应有底线,特别是在动荡国度,别给国家添乱。

【为难民儿童送去物资】

巴基斯坦境内生活着大量逃避战乱的阿富汗难民,他们常年处在社会的最底层,缺乏关爱。在伊斯兰堡郊区,殷宏超探访了一处阿富汗难民营。

战争给难民儿童带去的,是一个粪堆里饥肠辘辘的童年。

回来后,殷宏超和留学生小马在朋友圈募集了1750元善款,第二天他们买了塞满一辆出租车的礼物,送给难民儿童。殷宏超认为,这些礼物的意义在于让孩子们知道,即使他们处在社会的最底层,依然有来自远方的温暖。

【救助难民小学】

回到伊斯兰堡,殷宏超结识了一位阿富汗难民小学的校长Mujtaba。学校破旧不堪,木质椅子都快散架了,没有发电机常年缺电。

采访结束后,殷宏超个人出资为小学采购了15把新座椅,并在公众平台发起募捐,最终筹集善款一万余元,帮助这所小学采购了发电机、蓄电池等设施。

事后,校长Mujtaba感慨道:“在中国人的帮助下,我们的小学终于又有了活下去的希望。”

【救助阿富汗的中国武术馆】

在阿富汗西部城市赫拉特,有一位名叫谢里夫的阿富汗拳师,他在当地开了一家中国武术馆。殷宏超专程前往赫拉特,见到了这位拳师,并了解到武馆开设以来一直艰难运营。由于生源不多,五年来拳师变卖了家产,却仍付不起房租。

由于给女孩教授武术,拳师甚至遭受了当地极端势力的死亡威胁。尽管如此,谢里夫一心想要在阿富汗将中国武术发扬光大,他对殷宏超说:“中国武术就是我的一生,我会教到死为止”。

回到喀布尔后,殷宏超写下了谢里夫的故事,并联系了阿富汗华人企业联合会。在会长孟晓丽女士、副会长王奉平先生发起了募捐,短短三天内筹集了近7000美元(约5万人民币),使得武术馆迎来重生。

>>>他把两万里的故事写成了一本书

回国后,殷宏超将所有的故事写成了一本书,阿富汗难民营、追寻穆斯林女骑士、在塔利班的枪口下逃生……这是一场向死而生的冒险之旅,也是一场充满情怀的行走。

有些人25岁就死了,但要到75岁才被埋葬。作为一名独立记者、旅行作家,深入动荡地区记录最真实的当地见闻。他用八个月的时间,在25周岁时践行了自己的远方。或许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远方,它关乎理想,付出代价,需要勇气,更需要行动。

图/殷宏超  文/张传奇

责编:李梓延

来源:新华视界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