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个特殊孵化器里,一只只公益"小鸡"破壳成长

陈永刚   新湖南客户端   2017-07-18 20:53:22


一个个特殊孵化器里,一只只公益“小鸡”破壳成长

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陈永刚 通讯员 王乐

(长沙县国荣公益服务中心的志愿者们给社区老人送来了崭新的被套。)

前一段时间的大雨洪灾,让家住长沙县泉塘街道阳高社区的空巢老人熊泽汗愁坏了。老人无儿无女,身体又不太好,吃穿住行都得靠自己,大雨让生活变得更加困难。没想到,暴雨初歇,长沙县国荣公益社会服务中心的社区志愿者就走进了老人家,为老人送上了日常生活必需品,帮助老人做家务,将老人家里拾掇得干净整洁,熊泽汗拉着志愿者的手连声称谢。

在泉塘街道,还有不少像国荣公益社会服务中心这样的志愿者组织,在街道社会组织孵化基地“青·益空间”的孵化帮助下,像“破壳小鸡”成长壮大,为居民提供各类贴心服务。

国荣公益社会服务中心的负责人张国荣,以前是一名专职家庭主妇,热心公益的她经常参与爱心活动。2015年12月,在“青·益空间”的孵化帮助下,她组织创立了长沙县国荣公益服务中心,“我们制定了一个‘1233’老年伙伴计划。”张国荣解释,这个计划以1位70岁以上高龄老人或特殊老年人、2位60岁左右的低龄老年人、3位社工或者义工、3位社会爱心人士组成,进行自助互助、相互陪伴,目前,该中心已经有10个这样的小团队。

(青·益空间各入驻组织负责人、专职社工、志愿者进行经验交流。)

2015年,泉塘街道“青·益空间”在长沙县民政局、团委的支持下成立,通过引导入驻社会组织以“社工+社区+社区志愿者”这一“三社联动”模式进行发展。“青·益空间”负责人刘志祥介绍,街道和社区有着不少热心公益的居民,但以前,大家做好事凭着一腔热情,有些服务和居民的需求对接不上,有些服务流于形式。为了让这些社区公益组织得到健康有序发展,长沙县文明办指导成立了“青·益空间”公益性社会组织孵化基地,为各类社区公益组织提供专业能力培训、项目开发扶持等服务。

近年来,“青·益空间”培育了长沙市工之友服务中心、长沙县国荣公益服务中心等公益性社会组织,还引进了长沙市雏鹰青少年社会工作服务中心、长沙县大同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等成熟型专业社工组织。现在在泉塘街道,吉祥养老组织可以协助帮扶老年人,三和社工以残障帮扶为主,雏鹰社工能给未成年人进行心理帮扶……不同的社工介入,帮助协调解决各方面的具体事务。

在近日举行的长沙县第二届“践行雷锋精神·共建文明家园”公益项目展评活动上,“青·益空间”荣获第一名。

(泉塘街道在泉塘公园举办2017年“微爱传递 情暖泉塘”志愿服务主题活动。)

“到2016年12月,长沙县正式登记注册志愿者达到4万人,同比增长50%,社会公益组织登记注册数量294家,同比增长15.2%。”长沙县文明办负责人介绍,去年以来,12个公益项目落地长沙县12个村(社区),形成了“复礼兴乐,留住乡愁”乡村文化复兴、“毛毛虫变形记”心理困境青少年救助、“洪淑慧两岸国学道德大讲堂”等公益品牌。目前,星沙、湘龙、泉塘、长龙等街道均建立了公益性社会组织孵化基地,以“政府支持、民间兴办、专业管理”为运行模式,有序分类培养本土化公益性社会组织,为他们提供专业能力培训、项目开发扶持、交流平台搭建等服务。

文明快评

在现代化都市快节奏的生活中,很多人比邻而居,却鲜有往来。要想在城市社区营造出友好互助、亲如一家的邻里氛围,是一个有难度的课题。

一般来说,政府统一提供的公共服务难以满足现代居民多样化及个性化的需求;而随着各类社会组织的发展壮大,它们可以结合自身业务范围提供丰富多彩的服务,满足市民的多种需求,对社会服务的贡献正不断提升,值得大力培养推广。

但是,作为一个起步阶段的新生事物,人才短缺、资金缺乏、不了解相关政策、社会服务专业能力欠缺等问题,也普遍存在于各类社会组织中。长沙县抓住“牛鼻子”,通过孵化基地来培育壮大各类公益性社会组织,从场地设备、政策咨询、能力建设、项目支持、资源对接以及公益理念宣传等方面入手,全方位扶持,使全县公益社会组织得到快速健康发展,走出了一条社会治理的良性发展之路。


责编:罗雅琴

来源: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