潇湘晨报 2017-07-10 09:00:13

1980年代的舍利塔。

舍利塔今貌。
岳麓山“隋舍利塔”位于麓山清风峡南侧,是一座具有隋代僧帽式特征的须弥座舍利塔式建筑。其始建于隋朝仁寿二年(602),据清朝康熙年间的《岳麓志》记载:“古舍利塔,隋文帝建。”隋文帝杨坚于大统七年六月生于陕西同州大兴寺,婴儿时突然得了一种怪病,不能啼哭。当时一名叫智仙的尼姑对他父亲杨忠说:“此儿大有福份,为天佛所佑,不可居家中,愿代为抚养。”于是杨忠拜托智仙抚养杨坚,一直到杨坚长大成人才回家。杨坚离开智仙时,智仙以舍利子数百粒相赠,并且嘱咐杨坚:“以此福苍生。”至大定辛丑(公元581年),杨坚登基做了皇帝,建立了隋朝,结束了南北朝分裂局面。隋文帝为感智仙的恩德,诏令全国五十三州于名山胜地建塔,并将其所赠舍利分藏塔内。
岳麓山舍利塔五代时被毁。1912年,麓山寺僧众寻此故址复建。1957年加修石栏。该塔上世纪60年代遭到毁损,1979年修复。现塔坐东朝西,平面呈正方形,占地面积约20平方米,花岗石质。塔分三层:底部为塔基,作须弥座式,边长约1.5米;中间四角作蕉叶状,浮雕力士像五尊,含守护宝塔之意;上层顶端为僧帽宝顶,宝刹相轮五重,顶尖圆盖,象征圆光。整座塔通高3米。塔西方立有石碑一通,正面隶书阴刻“隋舍利塔”,背面阴刻“共建菩提”,乃佛语“觉悟”的意思。
关于舍利塔在上世纪60年代被毁的情况,时在公园工作的武威烈先生有日记记载,1966年9月1日上午,他闻听舍利塔花岗岩塔身被红卫兵推倒砸坏,遵公园管理处之命赶去清理,其时现场一片狼藉,仅剩塔身尚存。清理到塔基中心位置,撬开四面花岗石块发现有一精美白色瓷瓶,瓶内有一块丝质帛书,墨书梵文近百字。清理完塔基往下挖土20多厘米,发现有一块半平方米大小的青石板,撬开青石板,一个四方形的地宫赫然显现。地宫东、南、西三壁各有一块青砖材质的佛像,中间置一长方型陶棺,棺上有3根柏香木条,地面有百来枚铁、铜古钱币,其中铜币上有“开元通宝”铭文。
清理完这些东西后,工作人员没有再往下深挖了,带上这些东西回到公园管理处中心工区办公地点,揭开棺盖一看,里面还有一铜棺,填埋在香灰中,约10多厘米长,8厘米宽,8厘米高。铜棺为青铜材质,观感锈蚀严重,无铭文年号,棺身有卷云纹图饰。铜棺四周香灰中有铜币、银器数件。
铜棺盖揭开后,里面也填满香灰,香灰中有一玉、一银、一鎏金银小瓶,都是高5厘米左右的小巧瓶状物件,直径约2厘米。另有一口径5厘米左右的水晶材质的圆形杯状物。香灰中还发现有一枚直径约2厘米的圆形金币,正面是释迦牟尼像,背面有“卍”字纹,金光闪闪,制作非常精美,币上有铭文:长沙李天玉金号制。之后,维修班长陈绍东逐一将三个小瓶内的东西往手掌上倒,除银质小瓶内倒出一小点疑似骨灰状的灰白色物外,另两个小瓶是空瓶。骨灰状物是潮湿状的,内混有一点土红色的物质。当时,没有照相机拍摄留下珍贵画面,但武先生记日记的好习惯给我们留下了当时的真实场景。
40多年后,武先生将当年的发掘日记内容告诉了笔者。据说这些东西曾放在公园派出所,但随后被造反派抄走,不知所终。
文/胡滔滔
责编:荆彩
来源:潇湘晨报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