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见古药都①丨故居、故人、故事

  湘潭在线   2017-07-31 10:42:12

 湘真一药号有三层高,透过窗户可以看到,房内二楼和三楼有木质栏杆,保存较完整。 (本报记者 方阳 摄)

湘真一药号有三层高,透过窗户可以看到,房内二楼和三楼有木质栏杆,保存较完整。 (记者 方阳 摄)

湘真一药号的大门是红色的,上有铁环,漆面脱落。 (本报记者 方阳 摄)

湘真一药号的大门是红色的,上有铁环,漆面脱落。 (记者 方阳 摄)

 湘真一药号旧址成为危房,楼下搭建了安全通道,防止伤及行人。 (本报记者 方阳 摄)

湘真一药号旧址成为危房,楼下搭建了安全通道,防止伤及行人。 (记者 方阳 摄)

湘潭在线7月9日讯(湘潭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李蓓)“药不到湘潭不齐,药不到湘潭不灵。”这句流传于民间的俗语,生动地反映了古湘潭“天下药都”的盛景。沿着古药市留下的些许印记,访老街,寻老人,翻古书,那一个个已成历史却依然鲜活的故事,勾勒出了古药都的喧嚷繁盛。谈说间,一幅流金溢彩的历史画卷宛在眼前展开,与褪去色彩的残存老建筑产生鲜明对比,沧桑感油然而生。300年“天下药都”的辉煌历史虽已远去,那些故事依然在坊间流传。

偶遇老药号旧址

位于窑湾的潭宝汽车站附近有栋老房子,正面的墙体裂开了一道约五六厘米的缝隙,成为危房。为了保障过往行人的安全,施工人员特地在下面搭建了安全通道。

老房犹如满脸沟壑、奄奄一息的老人,墙面脱落、开裂、褪色,露出里面的青砖。二楼外墙开有两扇小门,小门中间有一黑底框,应为招牌字号,但已无法辨认。大门足足有三米多高,红色,上有铁环,漆面脱落。房顶已长出好几棵树,嫩绿的枝丫展现出强劲的生命力,反衬出老房薄暮之年的处境。

尽管时光剥夺了老房鲜艳的外衣,依然掩饰不了它曾经的光彩。墙面上凸起的祥云图案、门梁上的雕花,破旧而精美。老房三层的高度让它足以俯视周遭来往的人群和历史变迁。

偶然间看见这一“古董”,勾起了我们无限的好奇心。向社区工作人员打听得知,这栋充满岁月感的老房子,就是老药号——湘真一药号的旧址。

湘真一是民国时期一家有名的药号,主要经营国药。正是这栋老房子,打开了我们认识古药都的大门。

初识古药都

若追溯湘潭药材业的历史,要从唐朝说起。市社科联秘书长尹铁凡介绍,唐中叶,连通中原与岭南的商路有两条,东道经江西赣州越大庾岭,叫大庾岭路。西道经湘潭、郴州越骑田岭,称郴连路。“安史之乱”后,东道断绝,商旅经西路往返,湘潭便成为岭北、岭南贸易的重要商埠。

至明代中叶,在米市的拉动下,湘潭的商贸迅速崛起,商贾云集。各地药商也看中了这块福地,纷纷来湘潭摆摊设行。

据《湘潭市志》记载,明崇祯十七年(1644),江西清江县药商黄氏在湘潭城区十二总开设药材行栈。黄氏的药材行生意兴隆,利润可观,吸引了江西清江、丰城、临丰、新余等县药商纷沓而至。他们在十总至十二总开设药行,经营者达300余人。这些拓荒者得到丰厚回报后,辗转相牵,吸引了粤、桂、川、赣、闽等省药商来此交易,湘潭药材市场初现雏形。正如尹铁凡所言,“黄氏的这一举动,可以说开创了湘潭300年天下药都的辉煌”。

“天下药都”名不虚传

弹丸之地的古湘潭一跃而成闻名天下的药都是在清代。

当时已经废除了官药制,允许私营,大宗药材交易只能投行买卖,牙贴由户部发给,湘潭限额10家。乾隆四年(1739),湘潭领了官帖的药材行已满10家。据资料记载,这10家分别为安吉、丰泰、恒升、义利、大德、生泰、乾元、正昌、恒昌、张全福,其中安吉最早,恒升资金最多。经营药材的字号则多达百余家,从业者达400余人。这是湘潭药材市场的鼎盛时期。

湘潭“天下药都”的名号名不虚传,仅在药材种类上就可见一斑。尹铁凡介绍,这里不仅有来自广西、广东、四川、贵州、陕西、甘肃等地的药材,还有来自东南亚印尼、安南、暹罗、缅甸、印度等国的进口药材,种类齐全,普通药材、名贵药材应有尽有,以致“十至十二总药袋塞途,交通不畅”。

充足的货源自然吸引了各方来此交易,因此湘潭药市销售旺盛。道光二十九年(1849),湘潭药材购销“岁可达八百万”,成为湘潭的重要经济支柱。

故居与故人

药材行栈主要做大宗买卖,也就是批发生意,药号则属于零售机构。在繁荣的大背景下,药号也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82岁的邱奶奶住在湘真一药号旧址旁,在她记忆中,这栋老房子曾经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办过厂,制作药瓶子,现在已经很久没住过人了。“你们去找易树云,他是老住户,应该知道一些。”

于是,我们通过邱奶奶找到易树云,又通过易树云牵线搭桥,找到了湘真一药号的后人唐湘麟。

唐湘麟今年已经70岁,聊起湘真一药号,他一下就打开了话匣子。他告诉我们,湘真一药号先是传到他外公手里,外公又传到父亲手里。他的外公姓邓,有两个女儿,父亲那时在药号当学徒,因表现优异,被外公招为女婿。

唐湘麟介绍,现在所见的湘真一药号并非原始面貌。1947年,也就是他出生那年,药号发生了一场大火,烧毁了很多名贵药材,现在的房子是在大火后修缮的。

“湘真一药号足足有三层高,在以前不多见,也是窑湾最大的店铺。店子里有当时非常少见的留声机、高音喇叭等洋玩意儿,我就是听着留声机的歌曲长大的。”唐湘麟回忆。

唐湘麟的外公做生意很有自己的一套。唐湘麟说,曾经有人来店里买红麯,店里伙计直接说没有。外公听后从躺椅上跳起来,叱喝伙计:谁说没有?就在第几排第几格。他还告诉伙计,以后就算碰到确实没有货的情况,也要先应下顾客的要求,去别家店子里买回来,给顾客留下好印象。

湘真一药号的老房子还是周围一群小孩子玩乐的好场所。老住户易树云表示,小时候就经常去里面玩捉迷藏等游戏。对于唐湘麟而言,这里更是各种童年趣事的主要场景。

他介绍,药号是前店后场结构,店里有一排曲尺柜,一整面墙都是小格子药柜,放着各种药材,高的格子要搬凳子才能取到药。店后是场,熬膏、片刀、铡刀、碾槽等都安置在这里。片刀主要是切一些名贵的药材,要切得很薄,刀工较讲究;铡刀则用于切一些普通的药材,如黄芪,刀工要求没那么精湛。

“50年代公私合营的时候,湘真一药号就停了,我父亲被调去其他药店当副经理,我们全家也搬出了那栋老房子。”唐湘麟说。

对于唐湘麟而言,那栋长满野草和小树的老房子,是个故居;而对于那栋充满历史气息的老房而言,唐湘麟是它的故人。

责编:朱晓华

来源:湘潭在线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