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鼎:主政湖南十年 内清四境外援五省 骆秉章是湘楚福星

  什九湖湘   2017-07-31 11:40:19

“中兴将帅,什九湖湘”,虽然道出了那个特定时代湖南人才辈出的情况,但湖南以外的杰出人才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忽视。比如,广东花都人,曾任10年湖南巡抚的晚清重臣骆秉章。在任期间,他专任左宗棠,举荐胡林翼、王錱等大批人才,帮助曾国藩建“湘军”,力助左宗棠建“楚军”,在近代湖湘历史上,他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本文为骆秉章研究会会长、骆秉章第六代直系后裔骆鼎先生在“湖南人底精神”会议上的发言,特发布于此,以飨观者。

骆鼎

各位专家学者、各位湖南朋友:

大家好!

我是骆秉章第六代直系后裔骆鼎。从骆公故里的广州市花都区来到千年学府、人文圣地的岳麓书院,参加“湖南人底精神”学术研讨会,非常高兴也非常荣幸。在此,我代表骆秉章研究会,感谢湖南的邀请。刚才几位学者对湖南人底精神做了很好的阐述,我不揣冒昧,结合对湖南人底精神的粗浅理解以及骆秉章担任十年湖南巡抚的经历谈两点意见。不妥之处,请方家批评指正。

何为湖南人精神?

湖南人精神的内涵是家国情怀。湖南人爱国爱乡,往往将故土之恋升华为报国之志。近代以来湖南英才辈出,不论曾国藩、左宗棠、杨度、谭嗣同、宋教仁、黄兴、蔡锷,还是毛泽东、彭德怀、胡耀邦、朱镕基,都以其个人思想和行为深刻影响着中国的发展进程。当年左宗棠“身无半亩,心忧天下;读破万卷,神交古人”对联言志,对世人是一份宣言,对自己是一份勉励。杨度在《湖南少年歌》中慷慨写道“若道中华国果亡,除非湖南人尽死”,湖南人血性担当的家国情怀肆意流淌。潘祖荫《奏保举人左宗棠人才可用疏》的“国家不可一日无湖南,湖南不可一日无左宗棠”评价,更是对湖南和湖南人的充分肯定。

湖南人底精神的特质是敢为人先。湖南人不但有情怀,更有胆略,历来不畏困难,不怕流血,敢于牺牲。郭嵩焘是中国驻外使节第一人,曾纪泽是近代主权谈判成功第一人,谭嗣同是维新变法流血第一人,宋教仁是宪法流血第一人,刘道一是同盟会为革命断颈第一人,陈天华是留日学生蹈海自绝第一人。所以说“半部中国近代史,皆由湘人血写就”。

湖南人底精神的表现是经世致用。一直以来,这方水土重视品德、操行、性格、情感、意志等素质的磨砺和塑造;另一方面推崇治事能力和才干的培养。注重人格教育,倡导言行一致。岳麓书院山长罗典提出“坚定德性,明习时务”,就很好地表达了这一点。在经世致用理念的感召下,一批又一批湖南人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人生抱负,使湖南这个昔日蛮荒之地既走出了曾国藩、左宗棠为代表的“中兴将相,什九湖湘”人才群,走出了毛泽东、刘少奇为代表的一大批中共建党建国领袖人物。

近些年来,我因研究骆秉章几次来到湖南,与湖南学者有了一些接触,我感到湖南人底精神依然强烈存在于当下。比如,湖南很多地方都建起名人纪念馆和故居,这是对过去湖南人精神很好的宣示和捍卫;比如,湖南很多地方政府不惜资金和投入,非常重视地方先贤文化的挖掘整理,这也是对湖南人底精神的很好宣传和弘扬。就我所接触的部分湖南学者,比如曾国藩和湘军文化研究会的左都建、李超平、刘安定,左宗棠研究会的王品端、易小武,岳麓出版社的刘文等人都有着强烈的士大夫情怀,对湖南人底精神都有着发自肺腑的自信和自觉,这些,都很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

骆秉章

骆秉章身上湖南人底精神的体现

骆秉章(1793~1867),广东花县华岭村(今花都区炭步镇华岭村)人。40岁中进士,先后任翰林院编修迁江南道、四川道监察御史、工科给事中、鸿胪寺少卿、詹事府右春坊右庶子、翰林院侍讲学士等职。56岁放外官,先后任湖北按察使、贵州布政使和云南布政使。1850年擢任湖南巡抚。1860年升调四川总督。1867年12月12日(农历11月17日)在成都病逝。其一生战功显赫,权倾一时,和曾国藩、左宗棠等湖湘名人并称晚清一代“中兴名臣”。

种种原因,骆秉章的历史记载资料不是很多。但近年来人们研究晚清历史,研究太平天国,研究曾国藩、左宗棠等近代名人,越来越发现,骆秉章是个绕不过去的人物。纵观其品行和政绩,他虽是广东人,但也同样有着湖南人底精神的体现。

一是以身许国,廉洁奉公。骆秉章56岁外放,年近70入川,抚湘十载,督川七年,74岁还征战甘肃、贵州,平定内乱。其自撰联“出使两湖,鲁豫蜀黔滇;剿平诸逆,萧蓝胡李石”恰当不过。老迈之躯一心为国,转战南北不辞劳苦,眼病加剧仍然“力疾视事”。

骆秉章以学识见长,更以清廉著称。作御史时,就凭借稽查房部银库案的清廉名噪一时。当时,骆担任查库御史,每年2万金的额外收入分厘不受,对恩师吏部尚书潘世恩的亲戚也不通融,坚持原则。骆秉章“廉素”名声连道光皇帝也知道了,让他出巡山东、河南和江苏整顿吏治。

骆秉章死后,成都将军崇实问骆之侄孙治丧情形。其侄孙拿出骆秉章所有的家当,仅箱笥五、六具。里面除官服外,其余衣服全是旧衣,其中还有粗布缝制的。余有银子八百两,每封都有藩司印花,证明全是官俸银。崇实大为感动,奏请赏银五千两治丧,其侄方才有能力扶柩回乡。骆秉章为封疆大吏数十年,虽政绩显赫、权倾一时,却两袖清风,廉洁得让人难以置信。这在晚清政坛极为罕见。

光禄大夫家庙(图/一波)

二是慧明识人,举贤荐能。骆秉章刚到湖南担任巡抚不久,就听说了左宗棠这个在野才子,于是找到胡林翼,请他引荐左宗棠出山。在湖南湘阴隐居的左宗棠感动于骆秉章的诚意,欣然做了骆秉章师爷,这一合作竟持续了整整六年,成就了晚清时代一段罕见的政坛佳话。

骆秉章比左宗棠年长19岁,完全是两代人,却非常尊重左师爷,甚至到了言听计从的地步。左宗棠虽身处幕府,赞画军谋,实际上是大小事务一手办理,骆秉章很少过问。太平军冲击湖南时,湖南得以“内清四境”、“外援五省”是骆秉章大胆放权,左宗棠尽心筹划。湖南形势转危为安,湘军出省捷报频传,左宗棠也由此“出佐湘幕,初露峥嵘”,直至成为封疆大吏。

除了左宗棠,骆秉章还提拔“人本抗直,遇事敢为”的湘乡人刘蓉。骆秉章离湘入川作战时,保举他为四川藩司。骆秉章一贯疑人不用、用人不疑,将一切军政事务悉交刘蓉处置。不久骆秉章又保荐他担任四川布政使。剿灭石达开后,骆秉章又力荐刘蓉任陕西巡抚,升迁之快,连曾国藩也感叹刘蓉“一飞冲天,较李(鸿章)、彭(玉麟)诸公尤为破格”。

骆公主政湖南,举荐过胡林翼、江忠源、刘长佑、罗泽南、王錱等多人;主政四川,又有破格任用黄淳熙、胡中和、唐友耕、刘岳昭、周达武等。在血雨腥风中,骆秉章慧眼识才,驭将有方,为大清朝组建了一支招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人才队伍,堪称用人选人的楷模。

重修后的骆公墓

三是心忧天下,造福一方。骆秉章是近代以来外省籍人主湘时间最长的巡抚,积十年之功经营湖南,湖南政治地位和士人名望空前提升,成为晚晴时期政局相对稳定、老百姓相对安宁的省份。他力助曾国藩组建“湘军”,力助左宗棠组建“楚军”,当时湖南政界就有时评:

骆公治吾湘十年,而吏民安堵,群寇远遁,此湘楚福星也。

骆秉章主政四川同样留下良好口碑,当时川中流行一则民谣:若要川民乐,除非马生角。“马生角”就是“骆”字,他在四川保境安民,造福百姓,深得人心。

此外,骆秉章出身清贫,发愤读书,朝考入选,钦点翰林,少年勤学,胸怀大志;做京官时被处分两次,和太平军作战不力被三次降职。终其一生,公而忘私,精忠报国,不计个人得失;虽和曾国藩有权力之争,也常明争暗斗,总体来说,给予了曾国藩军事上莫大支持,可谓心境宽广,顾全大局;文学、书法颇深,品味高雅,人格完善……凡此种种,我个人认为都是骆秉章身上湖南人底精神的很好体现。

责编:朱晓华

来源:什九湖湘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