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冈凉拌粉,拌出夏日清凉

  大湘菜报   2017-06-07 11:16:34

入夏以来,暑气逼人,武冈凉拌粉正当行时。

武冈凉拌粉是百年老店---南门口米粉店的衍生品,上世纪70年代兴起,成为武冈夏秋两季消暑美食之一。武冈风情古街三牌路上有个杨师傅,传承并创新了武冈米粉的凉拌吃法。

年近七旬的杨师傅,已养成这样一个习惯,早上6点左右起床,先去南门口米粉店取回当天生产的新鲜米粉,然后准备新鲜的调料。九点以后,那些忠实的“粉丝”就会陆陆续续奔他手头的美味而来。

因为用心,所以专业。他把小小的一碗凉拌粉作为终身事业来对待。他的凉拌粉摊子虽然没有招牌,却是人尽皆知。只要一提到凉拌粉,众人就会遥指“三牌路”。凉拌粉,几乎成了三牌路的代名词。

武冈三牌路西直街巷口的杨师傅和他的凉拌粉摊

三牌路的凉拌粉到底有什么耐人寻味的特色,让人们如此神往?

“神仙豆”、姜末、蒜蓉、腐乳汤是他的四大“秘笈”佐料。

记得上世纪90年代,在武冈读高中时,曾经邂逅过一回凉拌粉。

那是暑假前夕,夜幕降临的傍晚,前往乐洋电影院的路上,赶了一两里路,燥热得很。一位同学请吃凉拌粉。那时不懂得品味的妙处,也不会用心去分辨里面佐料的成分,三下五除二,连汤一起,匆匆下肚,倒也畅快淋漓。20多年过去,其中滋味难以描述,但对那时的豆子,却是记忆犹新。

“秘笈”佐料之一:“神仙豆”

香,脆,轻轻一嚼就碎,仿佛是中空的。在我的印象中,武冈凉拌粉中的豆子就是当年孔乙己兄视为下酒珍品的难得之物。把这种豆豆称为“神仙豆”一点也不为过。

记得自己曾多次炸制“神仙豆”,每次都以失败告终。杨师傅透露了一个秘密,原来在油炸之前,豆子务必用淡盐水浸泡一晚,沥干备用。一次浸泡1斤黄豆为宜,炸豆时先以大火将香油烧开,投入黄豆后不停搅拌,一分钟后改中火继续搅拌4分钟左右即可出锅冷却。以冷却后豆粒金黄、脆而疏松为佳。

由于是凉拌风味食品,无须加热,拌以大蒜、生姜不仅起到调味作用,还能起到杀菌、预防肠胃不适的功能。

秘笈”佐料之二:蒜蓉

加工蒜蓉和姜末是两道细活,粗心之人不可为之。调制蒜蓉前,先将大蒜去皮洗净晾干,然后捣碎成泥状,还需加入适量经过炼制的香油和食盐小炒两分钟,减弱其辛辣味、增强口感。而加工姜末,只需挑新鲜老姜洗净(勿去皮)切成细末即成。

“秘笈”佐料之三:姜末

凉拌粉不可太干,也是需要底汤的。这底汤,名腐乳汤。以本地产的豆腐乳研磨兑水熬制而成。先将豆腐乳以本地米酒浸泡十分钟,去其绒毛,取出置于研砵捣成泥状,再置锅中,加水10倍,烧开熬制1-2小时,冷却备用。

“秘笈”佐料之四:制作腐乳汤的豆腐乳

另外,辣油和白醋也是重要的佐料。辣油同样需要当天早上炒制备用。选用本地生产的辣酱,以1:1的比例在香油中炸十分钟左右即可。炸好的辣油色泽鲜红,香味浓郁。白醋从商店购买,无需再加工。这两样可根据个人的偏好取舍。

调味

今天,杨师傅为我端上一碗久违了的凉拌粉,我心里有点小小的激动。如同再次邂逅了一见钟情的“情人”,我将碗里的粉丝和佐料拌了又拌,细细品味,“神仙豆”还是当年的香,当年的脆,轻轻一嚼就碎......

文/图 水云生

大功告成,开吃!

责编:郑礼

来源:大湘菜报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