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嫂”诗人香姐:新生儿和诗歌都是她的艺术品

  湖南日报   2017-06-09 09:03:56

“月嫂”诗人香姐

文/通讯员 欧阳建华 湖南日报记者 王华玉

满月江湾照,春丛坊陌馨。海棠花底认曾经。鸳语画桥依旧,何处问卿卿?

别浦歌犹在,离怀客又惊。欲寻归棹浪难行。

嘱咐烟溪,嘱咐水云亭,嘱咐柳条无数,莫再误倾城。

——《喝火令·重回两湾城》

香姐的故事,以45岁为上下半场的分界线。上半场,凄冷、哀伤、破碎;下半场,温暖、温情、激励人心。而把这上下半场串联在一起的,是她从未改变的品质:勤劳、善良和爱。

香姐真名叫黄建香,1961年出生在湖南省洪江市江市镇竹滩村。父亲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复员回家,结婚时已经40岁。妈妈连生了3个女儿,所以爸爸把香姐当男孩子养,上山砍柴下河捞鱼都带着她。香姐5岁开始读书,6岁就架着板凳上锅台炒菜,8岁开始放牛,因为穷,初中毕业就辍学回家务农了。

十五六岁时,她经历了刻骨铭心的初恋。男孩子是儿时玩伴,“吃国家粮的”,对她很好,并没有因为她是农村户口而瞧不起她。但最终,男孩招工走了。香姐说她从来没有恨过那个男孩。但这是香姐不愿提及的往事。是读上文的《喝火令》得到“线索”向她“发掘”到的。相信知道这背后的故事再重读这首词,读到“莫再误倾城”时,你的一声喟叹一定不会比我轻。

异域寻情又若何?高墙几度泪痕多。

炎凉拟兑忘情水,解缆扬帆踏碧波。

——《寻夫感想》

那以后她再也不和城里的男孩交往。她发誓要找一个愿意在农村陪她一辈子的人!香姐说她以为她找到了,她称他为“孩子们的爸爸”。

那时他真穷啊!穷到“我全家人都反对这门亲事”,“洞房之夜是用两块门板加两条凳子当婚床”!问香姐当年为何要冒和家人决裂的风险嫁给他,香姐说:“他那时是个好人。”

1990年代中期,为了摆脱贫穷,已经有了一儿一女的她,东拼西凑借了8000元钱给丈夫做路费,让他和同乡一起去缅甸淘金挣钱。

丈夫一去不复返,音信越来越少。她独自一人苦苦支撑着家。3年后饱受思念折磨的香姐放下一切,踏上了山高水长的寻夫之路。万没想到,历尽千辛万苦找到的曾认为可以托付终身的“好人”,却是一个早已背叛了感情的男人,她只觉得天旋地转……

她在缅甸一呆就是7年,靠一条借来的淘金船维持生计。她无比需要藏在河沙里的金子,因为她要还清欠蛇头的债务,还清那个男人的家人在当地所欠的债务;她还要积攒路费,希望能早日回家,一双儿女在家望眼欲穿地等着她。

她曾四次被缅甸移民局逮捕,关进高墙;她曾掉进湍急的伊洛瓦底江里3个小时,却奇迹般生还,要知道,她有3个老乡穿着救生衣都葬身江中了;她曾因迷路而误入反政府武装营地,差点被逼为压寨夫人。至于被恐吓、威胁、欺负乃至被抢劫,次数都多到记不清了。万幸的是,最后一年黄金市场价格转好,加上当地一位军官的同情和关照,她得以还清欠债,领到缅甸华侨证终于归国。

悲惨的事还没有结束。7年在异国他乡出生入死,香姐总算攒到了自己人生的“第一桶金”。已不谙“国情”的香姐倾其所有从别人手里盘下一家小招待所,4个月后就在各路歹人的“围剿”之下不得已忍痛“割肉”,所剩几乎不值一个零头。香姐说那些日子她几乎快疯了,她没告诉任何人,一头撞进了上海。

几度依栏照竹枝,温馨地铁伴诗痴。

吟哦不见惊人句,自赏尚能供解颐。

——《地铁月嫂》

在上海,一切归零,她“从头再来”,摆过地摊,在夜市开过小吃摊,干过家政,在宾馆当过服务员,走投无路之际还做过半天“灰色”生意——倒卖发票,第一个“客户”是便衣警察。

香姐说,是她内心从未泯灭的情感——爱,让她找到了方向。她极其疼爱自己的一双儿女,不仅如此,别人家的“嫩毛毛”(婴儿),只要她看见,心里就喜欢,就想抱在怀里逗上一番——仿佛她和婴儿之间本就存在着天然的联系。

香姐原本以为,自己养大了两个孩子,做一名“月嫂”肯定不难。不料,第一次去应聘就被拒绝了,因为没有母婴护理的相关知识;第二次面试被拒绝,因为她的双手不够细嫩。好不容易两关都过了,还需要取得职业资格证。为此香姐几乎脱了一层皮。诚心感动上天,考试结果出乎意料地好——年近50的她,在上百考生中名列第三!

至此,香姐的命运才现出些许暖色调,诗歌也正是在这时候走进了她的心间。问香姐,在缅甸掉进伊洛瓦底江3个小时怎么生还的,她没说具体过程,只是说,“也许是红尘中的那一缘分还拖着我,那就是诗缘”。

香姐经常在护理婴儿时哼儿歌,既逗宝宝,自己也从中得到不少乐趣。渐渐地,她开始对古典诗词产生兴趣。2009年她写下第一首诗《读高尔基〈海燕〉有感》;2012年,家乡的《龙标诗联》发表了她的第一首诗。

香姐学诗非常痴迷与虔诚。“给自己规定,每天晚上喂好婴儿后看一首唐诗,白天就背熟这首。花一年的时间学完了《唐诗三百首》。”“用小纸画上横横竖竖(词谱)带在身上,想好一句,就用手机记一句,初成的诗词利用上厕所的时间发给诗友请教。”(引自香姐所写《我是怎么学写诗词的》一文)香姐曾因在地铁上沉于吟诗“过家门而不入”,有诗句“几度依栏照竹枝,温馨地铁伴诗痴。吟哦不见惊人句,自赏尚能供鲜颐”……

已许摇篮百子牵,何妨妆镜减华年。

他年雏燕蓝天试,一卷风光绘锦篇。

——《携吴博晏吴丞晏哥俩过满月桥》

对香姐来说,新生儿和诗歌都是她的艺术品,都是她用心血浇灌、用生命养护出来的。她的倾心与精心换来了回报。2012年,香姐在香港带孩子,某诗社寄来发表有她诗作的诗刊。小宝宝的姐姐得知后,对十几个同学大声说:“看,这就是我家会写诗的阿姨!”女雇主也大为赞赏,要孩子改叫香姐“大妈妈”。香姐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赢得了雇主们的尊重,营造了一种新型的和谐主佣关系。

苦心人,天不负。如今,命运之神已经开始对香姐微笑,她是上海雯虹月嫂服务公司的“明星月嫂”,编号是007!她凭借精湛的技艺和优质的服务,更重要的是以百分百地付出爱心,令香港、东京等地的客户慕名邀她前往。在诗词写作上她也渐入佳境,诗歌梦想生出了翅膀,她已在网络和纸刊发表古典诗词数百首,有学术机构还准备举办香姐诗词研讨会呢!

访谈】

记者:您还记得您第一次发表作品时的情形吗?

香姐:何止记得!永远都忘不了。那是一首不成平仄的七绝。当时我正在香港工作。这个孩子呢,有两个姐姐,二姐姐读初中,大姐姐读高中。当那一期刊物寄来后,没几天就被他大姐知道了。到了星期六,他们家来了近十来个学生。那位大姐姐高兴地当着大家说:“这就是我们家会写诗的阿姨!”同学们争相阅读。孩子的爸爸妈妈也很高兴,甚至比我自己都还高兴。当时我想,就只有二十几个字,真有这样的影响力吗?我之所以能坚持写下去,这件事对我鼓励最大。

记者:我第一次读您作品是在微信公号“诗词大脍”上,当时对您诗中的“晓月晨星赚不完”一句印象特别深刻,生活的万般艰辛被您用一种淡定、戏谑的口吻道出。能说说这个神来之笔的由来么?

香姐:实际上是以乐景写哀情。多少次的残月之下、晓风之中,不知道滴落了多少汗水!“板桥携落月,茅店迓初阳”,谋生很不易,睡五更起半夜是常事。

记者:您的前半生饱受苦难,而且很多家政工作者也发出过做家政看人脸色的感慨,但从你的诗歌里不太能看到怨艾、责难等情绪,更多的是感恩、赞美,这是不是可以归功于文学的陶冶?

香姐:一个人不小心踩到狗屎,便骂个不停,好像脏东西跑到他嘴里去了一样;而另一个人面对同样的事,却有可能什么都不会说,只是默默做他该做的事——很多东西是天性。我曾经写过这样的诗句,“长亭纵使多风雨,点亮禅灯伴旅程”。我经历过的一切,包括其中的不完美,对于今天我的写作来说,是无法复制的经历。像纳兰性德一样,如果不是他的爱情一直令他伤心痛苦,就不会成为有宋一代以来的千古伤心词人。

记者:常听人说,“人生为何不快乐?只因未读苏东坡”。在我看来,您的坎坷身世以及笑对人生的达观情怀和苏轼有得一比,您是怎么做到的?

香姐: 我在缅甸掉到江心必死而未死,也许是红尘中还有缘分拖着我,诗缘应该就是其中之一吧。我捡回了一条命,还能学着写诗,还能和你在这里交谈,福不可不谓大矣!

记者:最近另一位“育儿嫂”范雨素在网络上走红,您了解她吗?在她的作品里,基调是灰暗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病态的,这和您的作品比起来,差别很大。您能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看法吗?

香姐: 我不了解她,也没看过她的作品。至于你说的差别,我想应该和各自面临的环境不同有关吧。我是月嫂,服务的对象是刚出生的婴儿和刚刚分娩的产妇,我觉得此时他们的心都是最柔软的,人际关系也是最亲密的。我看到的、我想到的和我写出来的,三者之间几乎没有差别。

记者:与新诗的一地鸡毛相比,古典诗词近年来很受欢迎,你觉得这里面有什么原因?

香姐:(像散文一样的)新诗我说不好!古典诗词受欢迎,是因为其本身的丰富多彩吧?不难读懂,又能给读者带来美的享受——现在的人活得又忙碌又焦虑,很缺这个。

记者:您带过很多孩子,当你和孩子分别的时候,内心会起波澜吗?会不会因为分别而难过?

香姐:我带了近百个孩子了,分别的时候都是依依不舍。一段工作快结束的前几天,我抱着孩子的时候会流泪,会忍不住多亲孩子几下。一段时间跟孩子朝夕相处,他(她)会渐渐的听出我的声音,嗅出我的气息。分别后,很多孩子都会不适应,家人喂奶不吃,家人抱着要哭。

跟孩子产生感情了!和孩子分别的时候我会哭,这样的经历我也写进了诗里,比如“今宵挥别摇篮畔,唯盼相逢在梦中”。

记者:您说月嫂生涯准备带100个孩子,现在目标接近完成了,您今后有什么打算?写作上有什么目标吗?

香姐:社会需要我,我的自身价值才能得到体现。月嫂这份工作虽然很累,但让我远离了世事纷扰,让我的内心得以平静。写作给我寂寞枯燥的生活带来了许多快乐。我最大的欣慰,是能把自己的一生浓缩在笔下,浓缩进我的诗歌里。我从未想到过会有这么多读者喜欢我写的诗,我很感恩!

记者:如果现在有三个称呼,分别是月嫂、诗人、月嫂诗人,您愿意挑选哪一个?

香姐: 还是叫我月嫂吧,我喜爱这个职业。

责编:李婷婷

来源:湖南日报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