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潭昭潭为何频频出现在唐诗宋词里?

  湘潭在线   2017-06-20 12:44:41

很久,很久以前,传说在湘江中有一个无底的深潭。南北朝时期的地理学家郦道元经过反复考证后说:“湘水又北经昭山西,山下有旋泉,深不可测。”这一说法给人以无限遐思。

江水滔滔,日月昭昭。昭山下万顷茫茫的湘江水,看不出哪一片江波是昭潭的门户,哪一股水流是昭潭的访客,更不用说无底昭潭通向何方。正因为如此才众说纷纭,越传越神。

1.webp

《元和郡县图志》称:“隋开皇九年,平陈,改(湘州)为潭州,取昭潭为名也。”一个州府命名的大事都要受其影响,可见昭潭在那时的影响力有多大。

而唐代著名文人刘禹锡更加牛逼地在《赠长沙讚头陀》时直言:“外道邪山千万重,真言一发尽摧峰。有时明月无人夜,独向昭潭制恶龙。”昭潭已被传言成龙修炼和出没的场所。

于是,昭潭便成为一个不时出现在唐诗、宋词、元曲里的江湖游侠,栖身名山大川的隐者,武功高深莫测。面对备受关注而且跨越几个世纪的明星大侠,自然有不少客人来登门拜访,求得一瞩其真面目。

那些年,那些偏执的昭潭粉丝,白天徘徊于昭山下的江面,晚上久久不肯离去,只为一见昭潭的真身。于是岁月安排了一个四季轮回的舞台,让昭潭的夜月表演招待过往的宾客。

2.webp

春天,夜月总是羞羞答答地躲在云后,宛如未出阁的少女不敢出来见人,偶尔在窗户边探探头,将青春遮掩着,很少有人见着;

一到夏天,夜月经常和疾风暴雨同行,就像阳光青年热情而奔放,让你来不及慢慢品尝,带着阵阵湿气已然西下;

冬天,夜月带着刺骨的寒气飘行江面,连渔民都很少开船,过往客人更是早早地进入了梦乡。也只有秋月让人浮想联翩,一轮明月初上,将夜幕撩开,空旷悠远的天空云彩全无,只有如银的月光飘洒在江面上流光溢彩,碧波万顷。

江风徐徐,带来阵阵秋的凉意,孤舟前行,仿佛昭山上传来悠扬的笛声,这美色让人感觉是无比绚丽的成仙飞升场景。

3.webp

其实,昭潭就在你身边,就在你的心灵深处,它是一道美丽无比的风景。千百年来,没有人看到过昭潭长什么样,只是一个极为偶然的机会让我们了解到昭潭的真实情况。

据经常在昭潭捕鱼的渔民介绍,昭潭位于昭山湾湘江江心,在涨水时,湘江中的流水和洄水在此互搏而形成旋涡,旋涡从江面往下到河床以后,有一个向下凹陷深在25米左右,长宽在20米以上的石穴才是真正意义的昭潭。

几年前一位潜水员下水去过昭潭,潭内有木块、钢板、鱼群,最大的鱼在200市斤以上。潜水员上岸以后,证实了渔民的描述。

4.webp

由于技术上的制约,使历史上没有人探查到昭潭的确切情况,昭潭才更显得神秘迷人。

>>相关链接

昭潭:传说是湘江中一个无底的深潭

昭潭乡(现为昭潭街道)因昭潭得名。6月17日,我们在昭潭乡当地寻访了一些市民,询问昭潭的来历,但大家都只听过其名,不知其背后的故事。

通过昭山地方历史的学者方欣文介绍,我们才知道昭潭位于昭山湾湘江江心。传说很久很久以前,在湘江中有一个无底的深潭,若是春夏涨水时节,旋泉则水流湍急,形成一个很大的漩涡,船只稍有不慎,便有被卷入漩涡沉没的危险。这,就是自古以来闻名遐迩的昭潭。

方欣文说,在涨水时,湘江中的流水和洄水在此互搏而形成漩涡,漩涡从江面往下到河床以后,有一个向下凹陷深在25米左右,长宽在20米以上的石穴才是真正意义的昭潭。“由于技术上的制约,使历史上没有人探查到昭潭的确切情况,昭潭才更显得神秘迷人。”方欣文感慨道。

有学者考究,湘潭的得名甚至就是源于昭潭。昭潭在东晋南朝时靠近当时的湘州治所,又被称之为“湘州潭”。隋朝时,改湘州为潭州,就是因昭潭得名。这在《九和郡县图志》中有明确记载:“隋开皇九年,平陈,改(湘州)为潭州,取昭潭之名也。”对于昭潭的记载,《湘中记》有“昭潭其下无底,湘水最深处也”的记载,《寰宇记》中录有“昭潭在昭山脚下,潭水如墨,深不可测。”

湘潭地方文史专家何歌劲介绍,由于昭潭深不可测,从古到今,产生了很多传说。有一则传说,在很古很古的时候,洞庭龙君有一次带着心爱的三公主出巡三湘七泽,路过湘潭,三公主被昭山的风景迷住了,非要在这里安居不可,老龙君心疼这宝贝女儿,只好在昭山脚下修了座水晶宫,这就是昭潭。月白风清之夜,明月映在潭中,好似三公主宫中那颗光华夺目的宝珠。宝珠又凝聚着昭山朦胧的倩影,轻风徐吹,摇曳生姿,美不胜收。为了便于回洞庭湖探望,老龙君又将昭潭潭底与洞庭湖湖底修通。因此,传说有一年昭潭沉了船,过了很久却在洞庭湖出现了。

责编:朱晓华

来源:湘潭在线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