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茜 新湖南客户端 2017-05-06 06:55:15
百步滩:浏阳河上“橘子洲”
王茜
犹记初到镇头,是去年农历5月13刚过,陆续下几场好大的雨。84岁的卢德忠老人还信誓旦旦:是预示“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的关云长“磨刀雨”。
“浏阳河百步滩,是浏阳河在浏阳境内的最后一道湾。”在镇头居住了一辈子的卢德忠对家乡风物了如指掌。
时隔一年,浏阳河之气象万千,百步滩的风景秀美,历历在目。此外,同事所作之“山”“水”“城”篇,不胜枚举,灿如星汉,这次山水洲城中“洲”篇独缺。让我下定决心捕捉记忆中的涟漪,采访一批故旧新人,写一写这浏阳河上百步滩。
“百步滩是浏阳河中的一颗明珠。”在43岁的刘平波眼中,百步滩是他的骄傲,更是他赖以生存之地。
洲上供游人休憩的凉亭。
百步滩,又叫百步洲,没有人知道它是何时出现的,名字的来历也众说纷纭。
有人说是“百铺滩”,意为镇头老街店铺林立,多达百余;也有人说“白布滩”,意为滩头砂石洁净,能漂晒白布。现在的百步滩,取意走数百步,贯穿全洲。
以前,百步滩是一片荒芜的河中洲,只有附近金田村和甘棠村的村民零星栽植些柑橘。“那时候,百步滩上到处都是野草、砂石。”70岁的胡瑞金是百步滩上的“守岛人”,他见证了百步滩的荒蛮与繁荣。
有人在百步洲上采摘水果。
上个世纪90年代,刘平波和几个股东接手这个小洲,通过土地流转,拿到了30年到45年不等的经营权。自此,近百亩的柑橘,几十亩花木苗圃,十余亩蔬菜……就在洲上“安家落户”。
岁月与河水一齐流淌,漫过滩头,留下丰厚的馈赠。这里的水果,味道和别处不同。
刘平波解释说,这是因为洲上温差大,水果格外甜。而且砂质土壤让果树更深的扎根于大地,汲取更多的营养和微量元素。于是,百步洲上的水果,在周边地区颇有些名气。刘平波家的无核金丝枣、冬枣、红肉柚、西柚等特色水果,年年供不应求。
这个长约六百米、最宽处约两百米的洲岛,经过数十年的开发,除了漫山遍野的果树,还建起了餐厅、民居、凉亭、环岛路、烧烤营地、观景平台……
漫步百步滩,到处都是绿色,柚子已经挂果,橘子还在开花。待到9月,橘子红了,放眼望去,又是一座“黄金沙洲”。正因如此,百步滩也被称为浏阳河上“橘子洲”。
岛上的老建筑,当属陶王庙和一座老电站。
洲上老电站。
刘平波记忆中小时候的他,最爱在洲北边的电站,现在看去不过就是两座灰扑扑的普通混凝土建筑,在那个时候的他眼中却仿佛怀揣着无数宝藏的“巨人”。
这个电站从60年代末开始建设,80年代建成。村民们口中的电站,其实是一个集发电、通航、提水灌溉于一体的系统工程,至今仍在使用。他的父亲作为集体出工的一员,参与了建设,他那时候每天乘着渡船给父亲送饭。“眼看高楼起”,让他对这个老电站一直怀着某种深沉的感情。
陶王庙,当地人称之为陶泗庙。不知建于何时,靠水吃水的人对水的崇拜和敬畏自古有之,河边朝圣、水边祈祷的习俗一直延续到今天。每年正月初一初二,陶泗庙都会唱大戏,周围几个村子的村民都会去,热闹非凡。
百步滩上最美的,应是“百步听涛”,在新浏阳八景投票中,就有这一特色景点。乃堤坝水流形成落差,飞流而下,美不胜收。
过去,去洲上需要乘坐渡船。
5月1日,一座浮桥出现在百步湾上。以前,需要乘着渡船10分钟通勤到洲上,现在步行1分钟就能到,这也是为了方便游客。“人们以后都可以到岛上的摘水果,露营、烧烤,享受原生态的生活。”刘平波道。
责编:唐能
来源: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