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东湘南: 湘菜的精神家园

  大湘菜报   2017-05-27 14:50:57

吾道南来,原是濂溪一脉;

大江东去,无非湘水余波。

——【清】杨凯运

湘南风情图

一直以来,在谈到湘菜的地方菜时,都只说三大流派,即湘西、洞庭湖、湘江流域(衡阳、湘潭、长沙)。这个说法从何而来,却没人讲得清楚。为什么湘中、湘东和湘南被排挤于湘菜流派之外?难道这些地方的饮食文化没有自己的特色?

经过实地考察和资料收集,我们发现湘南、湘东在湘菜文化中的地位是“得天独厚,无可取代”。

稻作文明的发源地——湘南道县玉蝉岩发现了最古老的人工栽培稻谷;湘江流域的源头——中国烹饪的基本理论,是“水火相济”,且“水为最始”,没有水就没有烹饪;神农归葬之地——据记载,中华农耕文化的奠基人炎帝神农氏“尝百草”时误食毒草而亡,葬于酃县(今炎陵县),正是在湘东、湘南一带。

宁远肉馅豆腐

民生所系的盐运通道

作为通向岭南的战略要地,永州自古以来就有峤道、驿道和盐道。峤道是古代的“国道”,原为秦王朝军队攻打百越而修筑的标准马车道;驿道也是官道,用于传递政令、军报;盐道则起于民间。淮盐运到湘南,道路遥远,而粤盐运过来便捷,于是不少人私运粤盐,用双脚在崇山峻岭中踩出一条道路。千余年来,永州境内几度改食淮盐为粤盐,盐道也日趋完善。各州县都有捷径与盐道相接,遍布湘南。最多一次曾有3000余人穿行盐道。

苦瓜酿肉半成品

湖湘文化之源

据《史记•五帝本纪》记载,以德治天下的一代圣君舜帝曾葬于此。史学大家司马迁跋山涉水来过此地,他“秉笔直书”的史家风范,可能是继承了舜帝的高风亮节。

“卓励敢死、强悍炽烈”的士风民气,不但体现在湘人性格上,也呈现于饮食习俗中。湘菜质朴、热烈、包容、开放的特色,与湘人的鲜明个性十分契合。周敦颐、王夫之、曾国藩、左宗棠乃至毛泽东、刘少奇、彭德怀,在生活上都力求简朴,饮食亦拒绝奢靡。可以说,湘东南是湘菜的精神家园。

经典湘菜辈出

茶陵县是近代湘菜的开创者谭钟麟、谭延闿的故乡。谭氏父子与名厨曹荩臣合作,开创了著名的“祖庵菜”,成为高端湘菜(官府菜)的代表,促使湘菜崛起为中国主要菜系,是湘菜发展进程中的里程碑。

永州血鸭

湘菜中功勋卓著者,还有东安子鸡。东安子鸡是第一道上国宴的湘菜,跻身于中国经典名菜之列。在很长时间里充当了湘菜的“形象代言人”,亦成为东安的一张大名片。如果说《捕蛇者说》让人记住了永州,那么“东安子鸡”则让人记住了东安。

永州血鸭、宁远肉馅豆腐等已成为湘菜经典菜式;喝螺,吃法像长沙嗦螺,但个大味更美;香芋扣肉,得益于本地特产江永香芋,香糯可口,肥而不腻。瑶家十八酿更是一大创造,苦瓜酿肉成为湘菜名典,其他如茄子酿、冬瓜酿等几乎无菜不酿;瑶家的瓜箪酒,也是湖南著名的地方酒品。

永州喝螺

好食材带来好味道

资兴东江湖水质清冽,水产品闻名全省。翘嘴红鮊、鲟龙鱼、三文鱼、野生鳙鱼、野生鳜鱼、野生刁子鱼、野生乌鲤、鲈鱼、银鱼及三角鲂,都以肉质鲜嫩、生态环保著称于世。各县的特产,如茶油、生姜、竹笋、板鸭、花豆、白鹅、大蒜、麻鸭、黑山羊、菌类产品都占有优势。

江永“三香”,即香柚、香米和香芋,至今仍备受推崇。“三香”之首的香米从唐代开始种植,至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有“永明好米,其香五里”之说。江永还有一香,即香姜,也是闻名遐迩的湘南名产。

东江渔歌

道州萝卜水灵红艳,汁多脆嫩产量高,如同吃雪梨;道州脐橙也被很多人交口称赞,认为是国内最好的脐橙之一。

此外,永州、郴州一带,气候宜人,水肥土美,适宜水果蔬菜种植,盛产喝螺、茶油、腊肉、板鸭、土猪、辣椒、猕猴桃等,未来定将成为湘菜的重要食材基地。

文/彭子诚

责编:郑礼

来源:大湘菜报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