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具与室内装饰 2017-05-25 00:32:04
摘 要:秸秆装饰艺术是我国所独有的民间艺术形式,承载着我们的民族精神与民族文化,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与极丰厚的文化底蕴。传统秸秆装饰艺术形制单一,其艺术与文化价值未得到足够的重视,秸秆材料本身独特的魅力也未得到充分挖掘。剪纸艺术作为我国民俗艺术中最具影响力的艺术样式之一,对众多民俗艺术,乃至家具装饰领域都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文章通过总结、分析、归纳剪纸艺术的美学特征与应用经验,探索了剪纸艺术与秸秆家具装饰结合的可能。
关键词:秸秆材料 ;家具装饰 ;剪纸艺术 ;装饰设计
1 秸秆家具装饰现状研究
秸秆装饰艺术在我国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早期秸秆装饰品,如秸秆贴画,大多作为皇家贡品流入宫廷,鲜少在民间流传(图1)。到了近代,麦秸画等秸秆装饰艺术则主要作为传统的民间工艺被极少部分人传承,作品往往形制单一,缺乏创新,民众认知度也相对较低。
■图1 秸秆画《花开富贵》
目前国内鲜有将秸秆材料应用于家具装饰方面的研究,相关资料几乎可以说是空白。秸秆材料更多地被应用于新型人造板材的开发上。20世纪80年代,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最先探索了秸秆人造板制造的可行性。近年来,秸秆板产业不断发展壮大,涌现出许多厂商,广州市木易木制品有限公司目前就专注于农作物秸秆制环保阻燃人造板的开发和利用;河南许昌万华板业有限公司每年已经可以生产15万m3的秸秆生态板。秸秆板材也主要作为建筑材料使用,如在2010年的上海世博会中,万科馆就将定向结构麦秸板(OSSB)应用于其建筑外墙。除此之外,秸秆板材在仿实木门、床具、定制型整体衣柜等板木家具的设计当中有少量的应用。
2 秸秆艺术从剪纸艺术的美学借鉴
我国的剪纸艺术历史悠久、技艺精湛、题材丰富、具有独特的审美情趣与浓厚的民族特色,是最能代表中国传统文化的艺术形式之一。民间剪纸分布广泛,从大江南北到长城内外,不论汉族还是少数民族,剪纸艺术广为流传,因而我国剪纸艺术具有不同的地域、人文特点,文化内涵丰富。
剪纸的美学特征可以概括为:线条流畅,富于曲直、粗细、疏密、正负等变化;造型虚实相生,以极简的形态达到“形”与“意”的高度和谐统一。其影响之大,在诸如皮影、刺绣、雕刻、印染等其他民俗艺术中都能找到剪纸艺术的影子。因此,剪纸艺术可谓是中国民俗艺术中最具影响力和代表性的艺术样式,是其他多种民俗艺术的基础,对秸秆家具装饰设计具有极大的参考价值与借鉴意义。
借鉴剪纸艺术的文化内涵
阴阳和合的哲学思想
从原始艺术到今传的民间图案艺术,造型的哲学基础一直是阴阳八卦观念,不论是从原始的彩绘陶盆到汉代瓦当的玄武纹饰图形,还是从战国的双凤纹漆盘到清代的彩绣图案,都可以明显感受到阴阳哲学观的影响。我国民间剪纸艺术也不例外,“阴阳”是民间剪纸最主要的造型基础,这种造型的哲学美学基础源于我国古老的哲学思想——道家的阴阳学说。
阴阳学主要讲的是虚与实之间的关系,虚与实即阴阳学说中美学的基本规律,换言之,阴与阳的相互和谐统一就代表了艺术的最高成就。秸秆家具装饰在图案造型的设计上可学习剪纸艺术中源于阴阳和合的这一美学思想,吸收其和谐、内敛、含蓄而饱满的品质精神。
丰富美好的象征寓意
民间剪纸中绝大多数的图案都是具有某些特殊象征意义的吉祥图案,正所谓“有图必有意,有意必吉祥”。这些饱含美好象征寓意的吉祥图案往往是通过谐音以及喻意这两种方式得以实现。
谐音原本是中国古代文学的一种语言表达方式,即将某一形象与另一种音型相似的形象互换。民间剪纸直白地将两种相谐音互换,采用字音取其义的方式来表达寓意吉祥的题材。例如寓意“连年有余”的剪纸往往会出现莲花和鱼的形象,这便是利用了“莲”与“连”之间、“鱼”与“余”之间的谐音。“形”与“音”的巧妙组合方式相得益彰,使剪纸的象征意义通俗易懂,深入人心。
而喻意原本是文学中的一种修辞手法, 借另一事物来把本来可以说得明白的说得不那么明白直接。民间剪纸艺术中也经常运用这种手法,例如“榴开百子”的剪纸就借多籽的石榴来暗喻母育子,表达人们对于多子多孙的美好愿景。同样的还有象征长寿的松鹤、象征吉祥的龙凤以及象征富贵的牡丹。剪纸艺术借助这种文学修辞方式的广泛传播,将这些物象所赋予的象征意义打上更深的文化烙印,秸秆家具装饰设计可乘剪纸艺术之便,在拓宽图案题材的同时丰富文化底蕴。
借鉴剪纸艺术的造型手法
自由透视与平面化
中国民间剪纸艺术造型主要采用自由透视的透视方式。剪纸从某种角度来说实际上是一种剔除的艺术,由于受到本身工具和材料的限制,只能通过平面化的造型方式来表现。互不遮挡,表里如一以及平面镂空是剪纸艺术的三大重要特色。
平面化是一个看似简单实际上却相对复杂的艺术创作过程,不仅仅是单纯的手到画来,而是必须结合运用不同的平面处理艺术手法,既有角度的选择,又以平面构成为依托,从而实现整幅剪纸作品的和谐统一与韵律之美。秸秆家具装饰借鉴剪纸艺术平面化、自由透视的造型手法,能够挣脱传统绘画对其的限制,拓展更为多变的图案造型。
概括与夸张
受到地域、风俗、材料、工具等条件的限制,民间剪纸在创作的过程中往往无法将所要表达的事物完美的描绘刻画出来,只能通过简单剪或刻的方式,结合创作者自身对所刻画事物的理解进行简约抽象的概括。
夸张变形是剪纸中一种重要的概括表现形式,是事物抽象化的重要表现。为了使所对应事物的形象特征更加生动传神,夸张变形往往将那些最能代表事物的特征,并能够便产生美感的东西表现性加强。此外,中国民间剪纸艺术不重形似,追求神似,强调的是主观意念的体现。脱离对象的外形,剪纸造型往往不符合科学的比例、透视关系,但与之相对的,却更能体现其个性特点。吸收剪纸艺术概括与夸张的造型表现手法,能够增加秸秆家具装饰的通俗性与趣味性。
程式与灵活
程式是一种稳定的格式,源自我国表演艺术的术语,指戏曲舞台艺术中的表演、舞蹈、武打等具有规范性和节奏性的动作。剪纸艺术的形式表现,也存在程式化的特征。中国人喜欢根据一些有吉祥寓意的词汇进行艺术创作,如“花好月圆、“麒麟送子”。这些剪纸艺术中的程式化表现特征是经过多代农村妇女和民间艺人不懈地努力,对布局结构和形式表现进行不断实践和反复取舍提炼出的,同样适合运用在秸秆家具装饰设计中。
由于这些艺术形式表现优美,内容和谐统一,顺应了民间的生存要求,受到一代又一代的普遍欢迎。虽然都是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但是表现手法又因地域、文化的不同而表现出差异性,因而又体现出了灵活性。
3 剪纸艺术手法在秸秆家具装饰的应用
陈设
陈设设计不仅需要能够成功激起消费者购买商品的欲望,同时还应具有展示价值观念的作业。民俗艺术承载着民族文化与民族精神,是我们在进行传统艺术改良、现代家具设计中所不可或缺的艺术文化源泉。因此,在秸秆陈设装饰设计中融入传统民俗文化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剪纸艺术的美学特征,更容易唤起消费者的情感共鸣,产生温暖、亲切的文化依赖与自豪感(图2)。
■图2 秸秆装饰陈设
特别的是,剪纸艺术从诞生之际就与民俗节日、礼仪结缘。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莫过于春节剪纸。民间有每逢年节贴门笺的习俗,剪纸内容均取寓意吉祥的图案题材,如“四季平安”、“鹿鹤同春”等。而传统婚俗礼仪迎娶过程中,凡是新郎新娘双方来往的所有物件都无一例外要以“喜花”张贴或遮盖。这些“喜花”大多使用程式化的符号,如“鸳鸯戏水”、“连生贵子”等。采用剪纸艺术经典吉祥图案进行秸秆陈设装饰设计能够给陈设带来独特的文化意蕴,针对特定节日礼俗,如春节、婚礼等还可设计专门的主题系列陈设,吸引消费者的目光。
灯饰
灯饰设计的主流趋势随着时代的发展与科技的进步不断改变,当今民众的审美需求渴望更加具有独特的创意造型和文化内涵的作品。而剪纸艺术作为最具有影响力的传统民俗艺术之一,其艺术形式与美学特征正是现代灯饰设计的重要参考。剪纸艺术中,如果将“镂空”的艺术手法在当代灯饰设计中加以灵活运用,能够在保持原有照明强度和氛围营造的基础上,形成多层次的灯饰效果,增加灯饰的通透感。同时,镂空”的装饰手法能够增强灯饰的散热能力,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延长灯饰的使用寿命(图3)。
■图3 秸秆灯饰
然而传统剪纸材料不防水、不易保存且易燃,它在灯饰设计中受到诸多局限。秸秆作为一种纯天然的绿色环保材料,其成本低廉、来源广泛,并且由于秸秆表面附着一层光滑致密的蜡状物质,使得材料本身具备一定的防潮性,可以说秸秆材料是实现剪纸造型灯饰设计的理想材料。
屏风
屏风作为传统家具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历史由来已久,一般陈设于室内的显著位置, 起到分隔、美化、挡风、协调等作用。当前小户型住宅已越来越受到欢迎和重视成为住宅格局设计的主流,受面积局限,屏风一类便于移动、折叠又能够起到灵活划分空间的家具势必也会受到宠幸。
运用秸秆材料对屏风进行装饰,环保低碳,自然亲和。同时,在图案造型的设计上借鉴剪纸艺术的造型手法能够赋予秸秆屏风以不一样的艺术魅力与文化内涵。剪纸艺术中“镂空雕花”、阴刻阳刻的造型手法的合理运用也能打破传统屏风沉闷呆板的面貌,为其注入现代的活力感(图4)。
■图4 秸秆装饰屏风
4 结语
秸秆装饰艺术作为我国所独有的民间艺术形式,代表了我国广大劳动人民对美的追求和对生活的热爱,是我国民俗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我们的民族文化与民族精神。在传承与发展传统秸秆装饰艺术时我们应当灵活运用、结合新工艺新技术,打破秸秆装饰艺术形制单一的现状,积极探索秸秆艺术与家具设计、装饰设计、环境设计等结合的可能性。扎根于传统民俗文化,借鉴、吸收剪纸艺术等具有代表性和影响力的民俗艺术,去粗取精,融会贯通,走出一条有民族特色的文化传承创新之路。
责编:王铭俊
来源:家具与室内装饰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