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树芝少将:贺龙元帅夸他“是块打仗的料”

  红潮网   2017-05-05 11:15:27

张树芝少将 资料图

误撞敌窝,事后关向应政委夸他人小胆大

1932年8月,洪湖苏区陷入了蒋介石三十万大军的重重包围中。贺龙、关向应率领部队边打边走,经过四天四夜的连续战斗和行军,杀出重围。来到襄河北丰集河镇。

刚到宿营地,段师长把一封信交给传令兵张树芝,“小鬼,你今晚把这封信送到军部,当面交给贺军长。一定要连夜送到!还有,把陈政委的一匹马,也一块带去送给关政委,送到后要打个收条回来。”段师长想了想,又叮嘱道:“军部随着8师,只知道现在驻在东北角上,离这里有二十来里路,具体住在什么村,还不知道。我们现在是在敌人重围之中走,可要当心!”

出发时,天色已经昏暗。走出丰集河,张树芝一行三人勉强找到前面部队的脚印,确定了方向。可天公不作美,不多时便下起了蒙蒙细雨。只走出二三里,三个人衣服全都湿透了,道路也泥泞难走起来。后来,三人来到一个三岔路口,四周一片漆黑,前面三条路全是伸向东北方向,该走哪一条呢?他们思考了一下,决定走中间。三人一边走一边互相提醒:“这是摸着走,得当心点!”

突然,路边传来一声大喊:“口令!”三个马上散开。张树芝回了口令,才知道这里是9师27团宿营地。问哨兵,他也不清楚军部在哪里。只说9师跟在8师后面,顺着这条路走,大约不会错。于是,张树芝三人便越过警戒线继续前行。

约摸又走了十来里路,估计该到军部了。张树芝一行三人爬上路边的一座小山,往西北方向察看。在不远的山窝里有一团火光,借着火光,隐约看见一排排房屋,看来是个不小的镇子。三个下山奔向镇子。进入一个山垭,看见远处有一点幽暗的光亮,走近了才发现是一间孤零零的草房。张树芝大声问:“老板,这下边住着军队吗?

谁知屋里“噗”地一下把灯熄了。张树芝在房门前又敲了一阵门,没人答腔,推门进去,也没有人——显然,房主人吓跑了。

莫不是近处住有“白狗子”?张树芝警觉起来,继续向前闯。下了山垭,上了一条青石板路。马蹄“滴哒”“滴哒”敲击着石板;张树芝三人沾满泥浆的鞋走起路来“噗哧”“噗哧”,两种声音在寂静的夜里响声格外大。

正走着,老远便听见石板桥上喊起口令来:“站住!什么人?口令!”张树芝机警地边跑边骂:“快淋死了,还口令个鬼!”他心想,这样回答,不管是敌人还是自己人都可以混过去。他们跑上石桥,哨兵不见了。三人便进了街。

青石板的街道有一丈多宽,一里多长。找不到哨兵,他们只好牵着马走上街道。一边走一边喊:“军部在哪里?军部在哪里?”

突然,黑压压的一伙人冲来。杂乱的脚步声、骂声、狗叫声,乱成一片。

张树芝连忙下马说:“不好,赶紧走!”

同行的小吴、老李闻声拉马转身就跑。张树芝跟在后面使劲打马。突然,迫击炮、机关枪密密麻麻地从身后飞来。紧接着,一群敌人大喊大叫从镇子里追出来。原来,他们闯到了敌人窝子里了。一会儿,敌人的枪声稀疏了下来。他们只得原路返回。

回到原来走过的三岔路口,他们向另一条路走去。走了很久,看见远处一片光亮。于是爬上一个山包,只见山脚下有个村子,村外烧着几堆营火,不时有人影来回走动,还有埋锅做饭的。他们不敢冒然闯下去,便蹲在山头上注意察看。不久,天色微亮,山下响起了起床号。张树芝听出是红军的号音。一会儿,传来了“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歌声。确信下面就是自己的部队后,他们立即冲下山去,进了村子,终于找到了军部。

贺龙军长和关向应政委刚起床。贺龙军长看了信,带着责备的眼神问:“为什么现在才把信送来?”

张树芝报告了一夜的遭遇。贺龙舒开眉,笑了起来,说:“啊!昨夜敌人打的就是你们呀!那里敌人住了一个团,你们真危险!”

张树芝听了兴奋起来,抢着说:“我们三个人就是进去转了转,喊了几声,一枪也没打啊!”“他们昏了头,连我们多少人都没弄清楚,哨兵连枪都不敢放!”

贺龙笑哈哈地说:“是啊,敌人一听见红军的声音,就吓破胆了!”

关向应政委笑着夸道:“你们人小胆大。好,好!人没有伤,马也好好的,反倒吓了敌人一场,好啊!敌人本就是脓包饭桶!”

此后不久,张树芝担任了师长段德昌的警卫员。在湖北宣恩战斗中因救护师长有功受到特别表彰。1933年,他又被调任红三军军长贺龙的警卫班长。

响应号召到基层,贺龙将黄色皮大衣送给了他

1936年7月5日,为充实一线战斗部队,长征中的红二方面军决定,从总部和各军师机关抽调一部分同志到基层。时任总部警卫队长的张树芝第一个报名,要到最艰苦、最基层的地方去。贺龙舍不得张树芝走,但也想让他下到战斗部队磨练,最后终于同意了他的请求。

这天,32军96师师长王尚荣(解放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中将)来到总部,贺老总告诉王尚荣:“叫张树芝到你那里当连长去。”

王尚荣忙说:“贺总,不能这样吧,总部的警卫队长最低限度也得当个营长。”“不行,基层的指挥员是靠能力提升的,你就让他当连长,还要看他当得怎么样呢,有能力了,打胜仗了再说提升。”贺龙严肃认真地将话说完后,就把张树芝叫过来,“小张啊,你到96师去,马上就跟王师长走。”“是!”张树芝高兴地答道。

一会儿,张树芝来向贺龙辞行。贺龙看到张树芝衣服单薄,就回到屋里拿出自已的黄色皮大衣,放到张树芝手里,说;“现在马上要过草地了,你的衣服太单薄,这件大衣送给你。”“不行,不行,我不能要!贺总,这是您唯一的一件大衣,您过草地更需要它,我年轻,顶得住!”张树芝推让着,又把皮大衣放回贺龙手中。“拿住!”贺龙的语气有点毋容置疑。

王尚荣赶快打圆场,“张树芝你就收下吧,这是贺总的心意。”张树芝只得收下,并表示一定会给贺总带来好消息。

就这样,他告别贺龙,来到96师,担任86团1营1连连长。

打仗机智勇猛,贺龙称赞他是块打仗的料

1936年7月,长征途中的红二方面军进入草地,96师担任方面军后卫。张树芝带领全连作全师的后卫。当时他们正穿越海拔高、气压低、空气稀薄的青藏高原。那些时日天气变化无常,时而狂风暴雨,时而大雪纷飞,温度很低,战士们衣服单薄,身体虚弱的同志,经受不了这种气候,部分伤病员还因此牺牲。

一天,快到下阿坝的时候,部队走出了沼泽地。这时,山后突然窜出几百名藏族骑兵,直向总指挥部冲来。张树芝的1连距总部仅有2千米左右。他首先发现敌人,这时敌骑已快要接近左侧山梁,翻过山梁就是指挥部,情况万分危急。“一连跟我上!”张树芝不顾一切,大喊一声后便冲向山梁,占领阵地。一连没有机关枪,他就指挥战士们排成三排,第一排卧倒,第二排跪姿,第三站立,瞄准敌人。“射!”随着他一声令下,三排步枪一齐射击,冲在最前边的骑兵一下子被打死了十多个,阻止了敌人的进攻。“射!”又一次排枪射出,又有几个敌人栽下马来,其余的敌人一看情况不妙,掉头就往回跑。张树芝带领全连乘胜追击,冲下山梁,把敌人赶得远远的。“你们打骑兵用的什么枪?”到了宿营地,贺龙、关向应等总部首长关切地询问战斗情况。

张树芝答道:“是集中火力用三排步枪齐射打的。”

贺龙高兴地说:“你们打得好,不然敌人就危及到总指挥部了。看来小张是块打仗的料,当机立断,敢打敢冲,打仗时又肯动脑筋,想办法,行,可以当营长了!”此后不久,张树芝升任286团1营营长。

担任营长后,他带领一营一直走在全军的最后。为加强后卫部队的火力,贺龙总指挥特地为一营调来三挺机关枪。后卫营除了阻击尾追敌人以外,还是一个收容队,任务十分繁重,张树芝几次累倒下去,又爬起来,最终坚持走出了草地。

1937年9月6日,红二方面军及后卫96师全部走出草地,到达了甘南的哈达铺。进草地前,96师286团有1800多人,最后走出草地时,只剩下400多人,而张树芝带的1营仅剩几十号人,许多战友永远倒在了茫茫草地上……

责编:朱晓华

来源:红潮网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