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湖南客户端 2017-05-22 14:13:37
今天是5月22日——“国际生物多样性日”
五月,孟夏草长,花叶勃生,
在这样万物竞茂的季候里,
设立这样一个节日,
是为了提醒我们世间万物均共荣共存吧?
█ 为什么要设立这个“国际生物多样性日”?
生物多样性是指生物(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与环境形成的生态复合体以及与此相关的各种生态过程的总和。它包括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组成部分。它是地球生命经过几十亿年发展进化的结果,是人类赖以生存和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
由于人类对自然资源的掠夺性开发利用,若干年来,地球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已受到严重威胁,也对人类的生存造成了严重威胁。
为了增加人们对生物多样性问题的理解和认识,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宣布每年5月22日为“生物多样性国际日”。
指定这一天是以此庆祝1992年5月22日内罗毕会议最后通过的决议《生物多样性公约》协议文本。
█ 湖南是我国生物多样性关键地带
湖南为生物地理分布东西南北交汇地带,热带、亚热带、温带生物在这里都有分布。
由于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和变化多样的地貌条件,许多第三纪生物得以免遭第四纪冰川的侵蚀被保存下来,从而形成了古老特有而复杂的生物区系。
同时,受生境条件影响,湖南的野生动物分布具有明显地域性、季节性。
湘西武陵-雪峰山地和湘南南岭-幕阜、罗霄山地各类野生动物活动频繁;湘北洞庭湖湿地是湖南水生动物及水禽的主要分布区。
湖南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决定其生物多样性有着不可替代的独特性,是我国生物多样性的关键地带。
█ 湖南的“珍稀植物”
湖南省内植被丰富,可谓是“植物宝库”、“自然迷宫”。其中国家I级保护植物就有珙桐、光叶珙桐、伯乐树、红豆杉、南方红豆杉、资源冷杉、银杉、中华水韭、莼菜、报春苣苔等,还有着不少湖南独有的植物资源,如湖南杜鹃、大果安息香、莽山野桔、莽山绣球、莽山紫菀、莽山谷精草、细叶小蓬草、湖南水玉簪、衡山绒毛皂荚等。来了解一下——
● 珙桐
珙桐为落叶乔木。本科植物只有一属两种,两种相似,只是一种叶面有毛,另一种光叶珙桐是光面。色花奇美,是1000万年前新生代第三纪留下的孑遗植物,植物界的“活化石”,被誉为“中国的鸽子树”,又称“鸽子花树”、“水梨子”。
● 伯乐树
伯乐树,落叶乔木,罂粟目,又名钟萼木或山桃花,常长在阔叶林下,生长速度缓慢,有个非常奇特的特性:种子要在林下的树叶中覆盖一年的后才能萌芽,苗期又无法长出发达的根系。伯乐树是中国特有树种、国家一级保护树种,被誉为“植物中的龙凤”。它在研究被子植物的系统发育和古地理、古气候等方面都有重要科学价值
● 红豆杉
红豆杉又称紫杉,也称赤柏松。中国国家一级珍稀保护树种。属浅根植物,其主根不明显、侧根发达。是世界上公认的濒临灭绝的天然珍稀抗癌植物。是第四纪冰川遗留下来的古老树种,在地球上已有250万年的历史。
● 南方红豆杉
南方红豆杉是红豆杉的主要变种。该变种与红豆杉的区别主要在于叶常较宽长,多呈弯镰状,上部常渐窄,先端渐尖,下面中脉带上无角质乳头状突起点,或局部有成片或零星分布的角质乳头状突起点,或与气孔带相邻的中脉带两边有一至数条角质乳头状突起点,中脉带明晰可见,其色泽与气孔带相异,呈淡黄绿色或绿色,绿色边带亦较宽而明显。
● 资源冷杉
资源冷杉,系中国南岭山地新发现的冷杉树种。最早发现于炎陵桃源洞国家森林公园,旧称大院冷杉。树皮灰白色,片状开裂。叶片先端有凹缺,树脂道边生。球果直立,椭圆状圆柱形,成熟时暗绿褐色。仅分布于湖南炎陵、新宁、城步及广西资源等区域。
● 银杉
银杉,裸子植物,松科,高十至二十几米的常绿乔木,中国特有孑遗种。该种的花粉在欧亚大陆第三纪沉积物中发现。其形态特殊,胚胎发育与松属植物相似,对研究松科植物的系统发育、古植物区系、古地理及第四纪冰期气候等,均有较重要的科研价值。 同时,银杉也是一种优良的材用树种,它的材质坚硬,纹理细致,是制做家具的上等材料。
● 中华水韭
中华水韭属于水韭科水韭属,主要生长在浅水池塘边和山沟淤泥土上。水韭属是水韭科中唯一生存的残遗属,有重要科研价值。被认为是植物界的大熊猫,是出现于数亿年前的活化石,属极度濒危的孑遗植物,具有很高的学术研究价值。
● 莼菜
莼菜,又名蒪菜、马蹄菜、湖菜等,是多年生水生宿根草本,属睡莲科的一种水草。性喜温暖,适宜于清水池生长。莼菜本身没有味道,胜在口感的圆融、鲜美滑嫩,为珍贵蔬菜之一,具有药食两用的保健作用。
● 报春苣苔
报春苣苔为多年生草本。报春苣苔属是单种属也是我国特有属,属内唯一种报春苣苔,被列为我国的一级保护植物。
(以上为不完全名单)
█ 湖南的“珍稀动物”
湖南是野生动物资源极为丰富的一个省,早在1988年,湖南省就发布了湖南省野生动物保护对象名录,其中有华南虎、云豹、金猫、白鹤、白鳍豚等18种一级保护动物。
目前,湖南已有129个自然保护区,但仍有稀有动物仍面临绝迹的危险。来了解一下湖南的一级野生保护动物——
● 华南虎

华南虎是中国特有的虎亚种,生活在中国中南部,也叫做中国虎。识别特点:头圆,耳短,四肢粗大有力,尾较长,胸腹部杂有较多的乳白色,全身橙黄色并布满黑色横纹。
湖南省是华南虎的分布中心。最近的老虎进城的记录是1952年,老虎潜入湘西北的大庸县(今张家界市)。而在1955年,在长沙市岳麓山,还捕杀了一只华南虎,这也是迄今为止,岳麓山出现的最后一只老虎,它的标本如今躺在湖南师范大学的实验室中。
2001年6月公布的《湖南省陆生野生动物资源调查报告》中这样写道:“省内少数山区偶然发现,近些年资源严重破坏,几乎达到绝迹的地步”;华南虎的数量也难以确定,“石门壶瓶山与湖北交界、慈利约2只,桃源与安化、沅陵等1-2只,宜章与广东交界2只,桂东、炎陵等地约1只,总共4-6只左右。”浏阳是国家林业局正式批准的全国仅有的两处华南虎回乡保留地之一。2010年湖南省常德市石门县壶瓶山自然保护区被确定为华南虎野外放养地。
● 云豹

云豹属于哺乳类的猫科动物,只分布于亚洲的东南部。云豹名字由来是因为豹皮有云状斑点。云豹是现存猫科动物中比较原始的类型。按头颅比例来算,云豹的犬齿是现存猫科动物中最长的。云豹主要以树栖动物为食。
云豹在湘东南地区分布较广,浏阳市大围山一带有种群栖息。2007年11月,当地媒体就曾报道官渡镇竹莲村一户村民养的两只羊在菜地里被猛兽吃掉,现场留下了多个梅花状爪印。浏阳市森保站工作人员取样研究后得出结论:爪印是云豹的。另外,浏阳市高坪镇、七宝山乡都在近几年发现过野生云豹。2014年,桑植县八大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工作人员利用红外线照相机,成功拍摄到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云豹。
● 金钱豹

金钱豹,又称豹、花豹、银豹子、豹子、文豹。体态似虎,身长 1-1.5米,体重50-100千克。奔跑时速可达70公里。头圆、耳小。全身棕黄而遍布黑褐色金钱花斑,故名。金钱豹是一种大型食肉兽.身体强健,行动敏捷,能跳善爬,性情凶猛狡猾甚至能猎食鹿等大型动物,偷袭食草动物。金钱豹分布地区十分广泛,广东,江西,湖南,福建等华南地区分布是豹可能是中国豹。
● 金猫

金猫比云豹略小,体长80-100厘米。尾长超过体长的一半。耳朵短小直立;眼大而圆。四肢粗壮,体强健有力,体毛多变。金猫的体毛多为棕红或金褐色,也有一些变种为灰色甚至黑色。通常斑点只在下腹部和腿部出现。在中国有一种带斑点的变种,与豹猫十分相似。金猫颜色变异较大,脸谱都一样,眼的内上角有一道镶黑边的白纹。国内分布地域广阔,在中国的14个省区内发现了金猫,其中江西、福建、广西、湖南、四川和云南的数量最丰富。
● 牙獐(河麂)

目前世界上獐的主要种群仅分布在我国的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个别地区,獐不仅是一种珍贵的物种资源,而且也是很有开发前途的经济动物,獐浑身都是宝,它的皮骨、肉都有很高的食用和药用价值,獐、麂、鹿、兔是历史传统狩猎野味,獐列其首位,而且獐肉也是一种高档的山珍野味。分布于中国长江沿岸以及朝鲜。据记载,湖南岳阳也是河麂的居住地。
● 斑嘴鹈鹕

斑嘴鹈鹕属鸟纲、鹈形目、鹈鹕科。又名"淘河"、"塘鹅"。栖息于沿海海岸、江河、湖泊和沼泽地带,以鱼类等为食,也吃蛙、甲壳类、蜥蜴、蛇等。嘴长而粗,呈粉红的肉色,上下嘴的边缘具有一排蓝黑色的斑点。在中国的分布状况不确定。过去被认为是罕见留鸟,中国分布于长江下游、广东、福建、云南和台湾及海南岛等东南沿海一带。
● 白鹳

白鹳是大型涉禽。其羽毛以白色为主,翅膀具黑羽,成鸟具细长的红腿和细长的红喙。仅有两个亚种,大小略有不同。嘴长而粗壮,在高树或岩石上筑大型的巢,飞时头颈伸直。为食肉动物,其食性广,包括昆虫,鱼类,两栖类,爬行类,小型哺乳动物和小鸟。
其为长途迁徙性鸟类。2011年,在东洞庭湖观察到15只。2013年12月,洪江市托口水电站,也出现了3只东方白鹳的身影。
● 黑鹳

黑鹳是一种体态优美,体色鲜明,活动敏捷,性情机警的大型涉禽。成鸟的体长为1-1.2米,体重2-3千克;嘴长而粗壮,头、颈、脚均甚长,嘴和脚红色。身上的羽毛除胸腹部为纯白色外,其余都是黑色,在不同角度的光线下,可以映出变幻多种颜色。在高树或岩石上筑大型的巢,飞时头颈伸直。以鱼为主食,也捕食其它小动物。
湖南洞庭湖自然保护区是黑鹳的栖息地。2015年,我国首个黒鹳守护站——西洞庭湖黑鹳守护站在位于湖南常德的西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成并投入使用。黑鹳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鸟类,我国仅500只左右。监测发现,2014年西洞庭湖半边湖的黑鹳数量为50只。历年来,西洞庭湖的黑鹳数量约稳定在30只左右。
● 中华秋沙鸭

中华秋沙鸭是第三纪冰川期后残存下来的物种,距今已有一千多万年,是中国特产稀有鸟类,属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其分布区域十分狭窄,数量极其稀少,属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英国人于1864年在中国采到一只雄性幼鸭标本,并将其命名为“中华秋沙鸭”。由于这种鸭子以天然树洞为巢,又有人将它称作“会上树的鸭子”。
2014年,逾40只中华秋沙鸭在湖南怀化沅陵县五强溪湿地越冬。
据近几年的调查显示,在桃源县的沅水流域、黄石水库、竹园水库观测到中华秋沙鸭,每年到桃源越冬的中华秋沙鸭越冬种群数量呈逐年上升趋势。张家界、洞庭湖也发现中华秋沙鸭。
● 游隼

游隼是中型猛禽,共有18个亚种。翅长而尖,眼周黄色,颊有一粗著的垂直向下的黑色髭纹,头至后颈灰黑色,其余上体蓝灰色,尾具数条黑色横带。下体白色,上胸有黑色细斑点,下胸至尾下覆羽密被黑色横斑。常在空中翱翔,野外容易识别。
游隼一部分为留鸟,一部分为候鸟。栖息地广阔,山地、丘陵、半荒漠、沼泽与湖泊沿岸地带、农田、耕地和村屯都是它们栖息的地方。
2014年2月22日,湘西就发现了野生游隼。
● 黄腹角雉

黄腹角雉,别名角鸡、吐绶鸟,全长约50(雌)-65(雄)厘米。雄鸟上体栗褐色,满布具黑缘的淡黄色圆斑。头顶黑色,具黑色与栗红色羽冠。飞羽黑褐带棕黄斑。下体几纯棕黄,因腹部羽毛呈皮黄色,故名“黄腹角雉”。有翠蓝色及朱红色组成的艳丽肉裙及翠蓝色肉角,于发情时向雌鸟展示。雌鸟通体大都棕褐色,密布黑、棕黄及白色细纹,上体散有黑斑,下体多有白斑。
在湖南,炎陵成为国内最大的黄腹角雉野外驯养基地。湖南宜章县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也有黄腹角雉的身影。
● 丹顶鹤

丹顶鹤,也叫仙鹤、鴜鷜,中国古籍文献中对丹顶鹤有许多称谓,如《尔雅翼》中称其为仙禽,《本草纲目》中称其为胎禽。丹顶鹤是鹤类中的一种,因头顶有红肉冠而得名。丹顶鹤也出现在长江中、下游地区。白鹤是候鸟,到秋天和春天时集成大群迁徙。冬地主要在江西(鄱阳湖)和湖南(洞庭湖)。
中国已经建立的以保护丹顶鹤为主的自然保护区已经超过18个,其中的湖南东洞庭湖等几个保护区还被列入国际上的拉拇萨尔条约保护湿地目录之中。
● 白鹤

白鹤是大型涉禽,略小于丹顶鹤。站立时通体白色,胸和前额鲜红色,嘴和脚暗红色;飞翔时,翅尖黑色,其余羽毛白色。栖息于开阔平原沼泽草地、苔原沼泽和大的湖泊岩边及浅水沼泽地带。常单独、成对和成家族群活动,迁徙季节和冬节则常常集成数十只、甚至上百只的大群,特别是在迁徙中途停息站和越冬地常集成大群。
2014年11月24日,8只白鹤现身东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系近10年发现的最大白鹤种群。
● 白枕鹤

白枕鹤又叫红脸鹤、红面鹤,是大型涉禽。虹膜暗褐色,嘴黄绿色,脚红色。耳羽为烟灰色。头顶的后部、枕部、后颈、颈侧和前颈的上部形成一条暗灰色条纹,颊部和喉部为白色。上体为石板灰色。尾羽为暗灰色,末端具有宽阔的黑色横斑。白枕鹤为国家二级保护珍禽,主要繁殖于东北地区,冬天迁徙到长江中下游的湿地。白枕鹤忠于爱情,恪守一夫一妻制,迁徙一般以家庭为单位。东洞庭湖湿地保护区内记录到了白枕鹤的迁徙踪迹。
● 白头鹤

白头鹤颈长,喙长,腿长,胫下部裸露,蹼不发达,后趾细小。性情温雅,机警胆小。它除了额和两眼前方有较密集的黑色刚毛,从头到颈是雪白的柔毛外,其余部分体羽都是石板灰色。早成鸟。栖息于河流、湖泊的岸边泥滩、沼泽和芦苇沼泽及湿草地中。东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也是白头鹤出现的栖息地。
● 白鳍豚

白鳍豚,也称为白暨豚、白鳍,是一种淡水鲸类白鱀豚科动物,仅产于中国长江中下流域,具长吻,身体呈纺锤形,全身皮肤裸露无毛,喜欢群居,性情温顺谨慎,视听器官严重退化,声纳系统特别灵敏。白鳍豚是恒温动物,用肺呼吸,被誉为“水中的大熊猫”。白鳍豚不仅被列为国家一级野生保护动物,也是世界12种最濒危动物之一。
白鱀豚的分布在长江中下游及与其连通的洞庭湖、鄱阳湖、钱塘江等水域中,尤以湖北省沙市以下的湖南、湖北、安徽、江苏的长江段为多。1980年1月12日,湖南岳阳陵矶渔业生产队在长江中下游的洞庭湖口捕获了一条活的白鳍豚,身长1.5米,重65公斤,这是我国当时捕获的第一条活体白鳍豚,也是世界上第一条活体白鳍豚。2007年8月8日,《皇家协会生物信笺》期刊内发表报告,正式公布白鳍豚功能性灭绝。
● 中华鲟

中华鲟,属鲟形目、鲟科、鲟属的一种。中华鲟为白垩纪残留至今最为古老的现生鱼类之一,在全世界20余种鲟科鱼类中分布纬度最低,体型最大,生长最快,为我国特有种。
中华鲟是一种大型的溯河洄游性鱼类,是我国特有的古老珍稀鱼类鲟类最早出现于距今2亿3千万年前的早三叠世,一直延续至今,生活于我国长江流域,别处未见,真可谓“活化石”。栖息地:中国长江干流金沙江以下至入海河口,其他水系如赣江、湘江、闽江、钱塘江和珠江水系均偶有出现,以长江出产较多。但目前仅长江中下游及近海水域尚有发现,其他江河中已经绝迹。
● 白鲟

白鲟是中国特有的大型经济鱼类,被列为珍贵保护动物,栖息于长江干流的中下游。为现存于世界的仅两种本科鱼类之一,另一种为匙吻鲟,分布于北美密西西比河流域。本科鱼类在鱼类起源、演化与地理分布上,有重要学术价值。 白鲟属鲟形目,匙吻鲟科,白鲟属。俗称:象鱼、象鼻鱼、箭鱼、柱鲟鳇、琵琶鱼,古时称鲔。
● 长江江豚

长江江豚是江豚的指名亚种。体型较小,头部钝圆,额部隆起稍向前凸起;吻部短而阔,上下颌几乎一样长,吻较短阔。全身铅灰色或灰白色,体长一般在1.2米左右,最长的可达1.9米,貌似海豚。通常栖于咸淡水交界的海域,分布在长江中下游一带,以洞庭湖、鄱阳湖以及长江干流为主。
目前整个长江流域里江豚种群数量不足1000头,江豚现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2014年国家农业部已将其列入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名目,正在等待国务院批复。
(以上为不完全名单)
(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朱晓华 肖秀芬 整合报道)
资料来源:湖南省环境保护厅网站、湖南省林业厅网站、“这里是湖南”微信公众号、百度百科等。
特别声明:以上图片为网络资料图,如有侵权请联系小编删除。
责编:朱晓华
来源: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