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北京城,别忘了逛逛这些小众有历史的地方

  看世界旅行   2017-04-16 02:26:40

北京,这座古老而现代的城市,有无数隐秘的风景,或隐于闹市,或遁于市井,也许就在你日常活动的范围之内,只是从未进入到你的视线。就让我们为你带来8段北京的秘境,来一次重新发现北京的旅程吧!

五道营胡同

关于五道营胡同,东起雍和宫大街,西止安定门内大街,南与箭厂胡同相通,北有二条支巷通安定门东大街,全长632米,宽6米。

五道营胡同

明朝属崇教坊,称武德卫营为守城兵营驻地。清朝属镶黄旗,称五道营,民国后沿称,改称五道营胡同。

五道营胡同

在这条胡同里有很多有意思,很有情调的特色餐厅、咖啡馆、小店,店后身儿就是大杂院和民居。早上可以看到穿着拖拉板,端着搪瓷大碗出门买豆腐脑的大妈。

五道营胡同

晚上可以见到穿着时尚的文艺青年。胡同里,老外蹬着自行车自由的穿梭其中,孩子们在沙子堆上刨坑嬉戏,赶巧了还能听到“磨剪子嘞……镪菜刀!”的吆喝声......

现在的五道营胡同相比南锣鼓巷和什刹海,五道营胡同多了些清静和慵懒

坐标:北京市东城区安定门立交桥东南

五道营胡同

十八个半截胡同

“通州镇,早在北齐始设,金、元时即为北京漕运、仓储重地。明洪武元年始建砖城,早于明代北京城池50年。明正统十四年在旧城(今古城地区)之西又建新城,以保护粮仓。

“十八个半截儿”胡同

旧城共划分五所,前所、后所、左所、右所和中所。“十八个半截儿”胡同位于“前所”,曾是旧城东南隅各胡同的总称,亦即回族人较多的聚居地。

“十八个半截儿”胡同

我们要说的就是通州区赫赫有名的南大街东侧的区域!在这个区域,有七百余年历史的清真寺,其残存碑刻上的马、完、何姓氏,印证了“蒙古流民来通、漷二州”的史实。

“十八个半截儿”胡同

1956年始铺沥青路面,这些刻着字的院门、门墩儿、院落内门廊上半米大的“福”字、还有北大街一带留有的一些老店铺,众多的胡同……这些也应为通州符号的东西,失去了甚为可惜!

“十八个半截儿”胡同

经过几十年的拆迁改造,上面这张图里有些胡同消失不见了,变成了宽阔的柏油马路和高楼大厦。不过“十八个半截儿”都留下来了。

“十八个半截儿”胡同

坐标:北京市通州区南大街回民胡同周边

“十八个半截儿”胡同

西什库教堂

教堂建在中南海紫光阁以西叫蚕池口的地方,当时叫蚕池口教堂。据说有一年康熙身染疟疾,御医久治不愈,耶稣会士洪若轩、刘应进奉西药奎宁,药到病除。

西什库教堂

清中叶以后,屡起教案。道光七年(1827年)清廷籍没教堂并拆除大堂。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又被迫归还教堂产业,同意重建。

西什库教堂

慈禧在扩建中南海时,深感教堂离御苑太近,教堂的高塔仿佛时时在窥视、威胁着她。她执意要教堂迁走,但又不敢得罪洋人。经与罗马教廷磋商,慈禧不得不赔地赠银,将教堂迁至已废弃的西什库旧址。

西什库教堂

1900年庚子之乱中,义和团团民一万多人包围并进攻北堂,教堂受到严重损坏。在后来的修复中,教堂又加高了一层,成为今天的样子。

西什库教堂

坐标:西什库大街南口路西33号

西什库教堂

东交民巷

东交民巷西起天安门广场东路,东至崇文门内大街,全长近1.6公里,是老北京最长的一条胡同。

东交民巷

早在明朝万历年间,从南方运到北京的大米要在这一带卸货集散。南方的糯米北方俗称江米,久而久之,这个地方便被人们称作江米巷。修建棋盘街时,将江米巷截断成为东西两段,现在的东交民巷就是东江米巷。

东交民巷

东江米巷因靠近皇城,是明清时期中央机关较为集中的地方。兵部、吏部、户部、工部、翰林院、太医院、等都设在这一带。

责编:田甜

来源:看世界旅行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