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秉章:他抚湘十载,稳定了湘军的大后方

  天下湖南网   2017-04-16 10:36:31

骆秉章(1793~1867),广东花县华岭村(现花都区炭步镇华岭村)人。40岁中进士,先后任翰林院编修迁江南道、四川道监察御史、工科给事中、鸿胪寺少卿、詹事府右春坊右庶子、翰林院侍讲学士等职。56岁放外官,先后任湖北按察使、贵州布政使和云南布政使。1850年擢任湖南巡抚。1860年升调四川总督。1867年12月12日(农历11月17日)因病死于成都,终年74岁。其一生战功显赫,权倾一时,和曾国藩、左宗棠等人并称为晚清一代“中兴名臣”。因为种种原因,虽然有关骆秉章的历史记载资料不多,后来的学术研究工作也几乎是个空白,但人们还是通过近年来对晚清历史,对太平天国,对湘军及大名鼎鼎的曾国藩、左宗棠等湘军将领的研究中,越来越发现骆秉章的地位显赫,影响巨大。

一是居中调停得当。

骆秉章任湖南巡抚、四川总督长达17年,不但支持曾国藩、江忠源、胡林翼、罗泽南、王錱、刘长佑、萧启江、曾国荃在湖南办团练,而且首倡用湘人、募湘勇组建湘军。湖南能够成为与太平天国较量的战略要地,成为清廷支撑南方局面的主要力量。骆秉章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为了镇压太平天国,他不仅指挥所有湘军(包括曾国藩所属)保住湖南一境,而且调遣湘军征战湖北、广东、广西、江西、贵州、四川等省,可谓竭尽了湖南的人力、财力、物力。用左宗棠话说,就是“湘省支持数省”罢了。

二是有力挽狂澜之功。

在许多次重大时刻,体现了骆秉章的军事才华:是他指挥江忠源率“楚勇”在广西全州阻击太平军,南王冯云山牺牲;太平军攻打长沙时,是他亲自出马,率兵抵抗,西王萧朝贵阵亡;太平军再次攻克武昌,是他应署湖北巡抚胡林翼请求,派鲍超、彭玉麟率湘军奔赴湖北解围,从太平军手中夺回武汉三镇,湘军由此大举走出湖南,转战湖北、安徽、江西等省,形成了湘军主宰全国战场的战略格局;在曾国藩打了败仗走投无路投水自杀时,是他鼎力相助而使曾东山再起;当粤、桂、贵诸省农民起义燎原之时,是他派杨岳斌以固北路之防,以田兴恕部防御湖南省东路,以王錱部镇压湖南南路,并保证了湖南大后方的安宁;在众寡不敌的情况下,是他从容指挥,调集各路湘军,在宝庆与太平军大会战,并大获全胜;在四川农民起义军进展顺利时,是他亲自率兵进剿,杀死蓝大顺、李永和、蓝朝鼎等义军首领,肃清川南、川北反清武装;在石达开准备于大渡河边杀出重围另辟生路时,是他以重兵截击而杀害翼王石达开。太平天国首义六王,其中南、西、翼三王牺牲与他有关。

三是建设湘军大后方。

湘军四处出兵,连年征战,靠什么来支撑?如何解决这庞大的军费开支?骆秉章不愧是政治家,在增税创收、安定民心基础上有所建树,为湘军作战提供了充足的粮饷。有两件事情颇得人心。如长沙府一直按照部议意见,以设局铸大钱筹款。骆秉章却坚决反对,因为铸钱虽有厚利,但必然会导致私铸增加而损害商民利益。下令停止铸钱,收回大钱,查处官府中的私铸钱者,使原本动摇的民心大定。再如咸丰四五年,湖南米贱,每石只值银三钱,而农民纳税每石要折银六两,赋税难征,骆秉章力排众议,采纳举人周焕南之策,下令减税大半以筹征炯,农民怕政策有变,果然乐于纳税。还有部令湖南省设关卡收取盐税,骆秉章任用士人专司其事,严禁中饱,年收盐税数十万两,军饷日见充裕。

四是广泛收罗人才。

湘勇之所以能成气候而成为湘军,如果没有骆秉章的大度和谦让,没有骆秉章的指挥和调停,没有骆秉章的支持和扶助,则是不可能的。湘军将领绝大多数都得到了骆秉章的扶持、提携,诸如曾国藩、胡林翼、江忠源、曾国荃、左宗棠、刘蓉、刘长佑、王錱、田兴恕、鲍超、彭玉麟、罗泽南等一大批能人俊杰。对于骆秉章的用人之道,《清史稿》(列传第一百九十三)是这样评价的:“所论荐人才,悉被作用,著勋名”、“休休容容,取人为善”。

>>相关链接

骆秉章当代价值体系的挖掘

研究骆秉章,当务之急的工作是要构建其在当代的价值体系。骆秉章的研究除了给我们一次重新解读历史的机会,骆秉章其人其事具有怎样的精神世界和人格力量?又能给当下带来什么样的启示和激励?这是骆秉章研究要思考的问题。现仅从骆秉章为官的角度稍作梳理,并抛砖引玉。

(一)工作勤勉,廉洁奉公

骆秉章56岁放外任,年近70入川,其中抚湘十载,督川7年,74岁时,还出兵征战甘肃、贵州,平定当地的农民起义。纵观其一生,以其自撰联来说“出使两湖,鲁豫蜀黔滇;剿平诸逆,萧蓝胡李石”是最恰当不过。骆以老迈之躯,一心想着国家,服从调遣,转战南北,不辞劳苦。甚至于眼病加剧,仍然“力疾视事”,真可谓“勤政”典型。

在京为官期间,骆秉章不仅以学识见长,更以清廉著称。在京师作御史时,骆秉章就凭借稽查房部银库案的清正廉洁名噪一时。当时,骆担任查库御史,库官告诉他,按照例规,他们在收取各捐项时每100两加收4两,2两由库丁均分,2两归库官及查库御史作为酬劳,在此当一年的查库御史,大约有2万金的额外收入。骆秉章说,我已受朝廷俸禄,这些额外之财我分厘不敢接受,我也不想受人挟制,你们干这种勾当,即使不碍公事也应酌量。随后,骆秉章吩咐随从,在库内办事不得索取分文。他清楚清朝库房亏家,是因为库丁以成色不足、或者短斤缺两的银两收入库中,再收取好处费中饱私囊。有一回,吏部尚书潘世恩的亲戚“乾泰号”来交税,库官说少了25两。潘世恩是骆秉章会试时的恩师,按情理可以通融,但是骆秉章还是让“乾泰号”补足了税金。一时间,骆秉章“廉素”的名声四起,以至于道光皇帝召见时对他说:“汝是年查库办得好,不独我知,人人皆知……今有此案汝之名更显,若无此案,我亦不知汝……”

骆秉章死后,成都将军崇实问骆之侄治丧情形。其侄拿出骆秉章所有的家当,仅箱笥五六具。里面除官服外,其余衣服全是旧衣,其中还有粗布缝制的。余有银子八百两,每封都有藩司印花,证明全是官俸银。崇实大为感动,最后奉旨赏银五千两治丧,其侄方才有能力扶柩回乡。

(二)慧明识人,举贤荐能

骆秉章在选人用人上一直颇有口碑,除了提拔左宗棠广为人知外,其次就要算刘蓉。这位与曾国藩有儿女亲家关系的湘乡人原来是曾府幕僚,骆秉章认为刘蓉“人本抗直,遇事敢为,措施不避嫌怨,僚属每怀严惮”,便在离湘入川作战时,排除门弟之见,保举他当了四川藩司。如同信任左宗棠一样,骆秉章秉承疑人不用、用人不疑的一贯作风,将一切军政事务悉交刘蓉处置。刘蓉办事勤力,成效显著,不久骆秉章又保荐他担任了四川布政使,名正言顺地主持总督府的大小政事,剿灭石达开部后,骆秉章又力荐刘蓉担任陕西巡抚,升迁之快,连曾国藩也感叹刘蓉“一飞冲天,较李(鸿章)、彭(玉麟)诸公尤为破格”。

清廷翰林院掌院学士罗惇衍曾上奏清廷曰:“骆秉章备威昭著,其能用贤也,则左宗棠、黄倬、刘蓉、朱孙诒等,咸出幕中。”其实在骆主政湖南期间,得到过骆提拔的就有胡林翼、江忠源、刘长佑、罗泽南、王錱等多人;在执掌四川军务期间,又有黄淳熙、胡中和、唐友耕、刘岳昭、周达武得到破格任用。骆秉章在一片血雨腥风之中,慧眼识才,驭将有方,为大清朝组建了一支招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人才队伍,堪称用人选人的楷模。

(三)政绩突出,造福一方

骆秉章是近代以来外省籍人主湘时间最长的一位封疆大吏,骆秉章积十年之功经营湖南,力撑曾国藩组建“湘军”,促使湖南的政治地位和士人名望得到了空前的提升,也使湖南成为太平天国革命时期,政局相对稳定、百姓相对安宁的省份。当时湖南政界就有时评:骆公治吾湘十年,而吏民安堵,群寇远遁,此湘楚福星也。

骆秉章在四川经营了7年,同样留下了良好的口碑,当时川中就流行一句民谣:若要川民乐,除非马生角。“马生角”就是骆字,说明他在四川保境安民,造福百姓,深得人心。1867年他在四川逝世时,川中民众“野哭巷祭”,“罢市缟素,丧车所过,哀音相随”,川民“如丧考妣”。因悼念场面盛大,官府怕生出事端,因此加以限制,结果惹怒了百姓,差点闹出一场风波,因此《清史稿》也评价说:川民感其削平寇乱,出于水火,乃其殁,巷苦罢市,遗爱之深,世与汉诸葛亮,唐韦皋并称。诸葛亮作为三国时的蜀国丞相妇孺皆知,韦皋则是唐代名将,长期担任剑南西川节度使,治蜀长达20余年,曾消灭40多万侵入四川的吐蕃军队,是川中两位口碑极佳的古代名臣,四川百姓把骆秉章比做诸葛亮和韦皋,足见骆秉章治川功德深入人心,人气资望在当朝无人企及。

责编:朱晓华

来源:天下湖南网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