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湖南建筑师希腊建筑考察札记

  湖南设计   2017-03-01 17:15:57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希腊建筑考察札记

/ 殷昆仑

我作为一名职业建筑师,因所学专业的关系,也因发自于对大自然和人类文化的热爱之情,在很多年以前,在教科书上,在各类文化的经典中,每当我接触和了解到人类历史上那些伟大的人物与伟大的文明之时,总有一种“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的崇敬之心和情怀。这种情怀伴随我多年,直至今日……

2015年10月初,湖南省建筑师学会组织了为期十余天的“希腊建筑考察之旅”活动。我随考察团一行先后对希腊的雅典、埃匹达鲁斯、奥林匹亚、德尔斐等二十余处历史文化遗产以及代表建筑进行了专题考察。所到之处,无不被古希腊深厚博大的文化所感染,也无不被古希腊经典的建筑与雕塑艺术所震撼和折服。虽然,仅短短十余天的考察,但对于此次希腊之行,我以为亦是一次文化之旅,朝圣之旅,艺术之旅。

1.希腊概况

希腊这片神奇的国土,曾孕育了如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一批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也孕育了希腊伟大的文明。那个被后人称之为“人类文化的轴心时代”,至今仍折射着不朽的光辉。

希腊地处欧洲东南角,巴尔干半岛的南端。西北邻阿尔巴尼亚、马其顿、保加利亚三国,东北与土耳其接壤,周围自东而西向南则分别频临爱琴海、伊奥尼亚海、地中海,全国由半岛南部的伯罗奔尼撒半岛和爱琴海中3000余座岛屿共同组成。

希腊文明源于公元前2700-1450年的米诺斯文明与公元前1600-1100年的迈锡尼文明,其发源地是爱琴海地区。爱琴海地区的地形错综复杂,山峦隔着洼地,岛链横贯海洋。爱琴海地区的构造和位置赋予了其自身三种显著的特征,曾对希腊文明的发展产生过重大的影响。首先,爱琴海地区提供了绝佳的海运交通条件,向东北可进入辽阔的黑海,朝东南可抵达东地中海,往西穿越地中海可达大西洋。其二,是独特的地理构造,为该地区提供了资源优越面积却极为有限的耕地。其三,由于地处欧洲与非洲的分界线,爱琴海地区的气候产生的极端的季节变化,即冬天寒冷,夏天酷热的地域环境。

爱琴海地区的上述自然特征正是推动希腊文明的巨大动力。亦如其国内农田缺乏,大面积扩大耕地也无可能,这促使了希腊首先向弱小的邻国扩张;同时,希腊人在家门口控制了海洋,这为他们进入更辽阔、复杂的世界开辟了道路,并开启了东西方的文化交流。也由于他们适应了爱琴海气候的极端季节变化,便能够在更大范围的不同自然环境下生存发展。

由此背景下产生的希腊文明,通常被视为西方文明的摇篮。希腊不仅是西方哲学的源头,也是奥林匹克运动会、西方文学、历史学、政治学、民主制度、科学和数学原理、西方戏剧的发源地。希腊文明对世界文明曾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并通过亚历山大大帝和罗马帝国传播至东方和西方世界。

2.雅典卫城

30年前,我从建筑史的教科书上初识它,崇敬它……

抵达雅典的第一天,当我驻立在首届现代奥运会的主体育场,就远远地仰望到它,早已心驰神往(图1)。

图1  (从雅典城区眺望卫城)

对于古希腊早期的城邦,它们不仅是政治性的共同体,而且是宗教性的共同体。自公元前8世纪以来,早期城邦世界便建立在共同的祭祀场所的基础上。这些城市的兴起均围绕在希腊诸神崇拜的中央圣域逐渐成形,如雅典就是以卫城上的雅典娜圣域为中心建立起来的。雅典卫城被称之为“高丘上的城邦”,始建于公元前6世纪,其主要建筑物是为了供奉雅典城市的保护神雅典娜。由当时雅典城邦执政官伯利克里主持兴建。公元前447~432年由建筑师伊克蒂诺与雕塑家菲迪亚斯设计并建成的帕提农神庙,达到了建设成就的顶峰。这座卫城既是军事要塞,同时也是宗教崇拜的圣域。它主要由山门,胜利女神庙,帕提农神庙,伊瑞克提翁神庙,剧场等组成。在古希腊的大型圣域中,建筑一座神庙要求全体市民共同的努力。因此,希腊城邦兴建的神庙建筑,也体现了其城邦政治上的集体精神。

今天,我们就来到这座闻名于世的卫城山脚。沿着卫城山丘坡地的步道拾阶而上,穿过一片橄榄林,卫城渐渐显现。首先,进入眼帘的是南面的希洛德.阿提卡斯古剧场,以及欧墨尼得斯柱廊。其大理石建筑造型中富有韵律、节奏美的拱劵设计,后影响到古罗马时期的许多公共设施的造型,乃至今日许多现代建筑中,仍然能找寻这种风格与设计手法的延续。

当我从这座“高丘上的城邦”西侧的山门而入,便看见山门右侧尊贵精致的雅典娜胜利女神庙。再经过高大的通廊,位于卫城东南方的帕提农神庙迎面而来,其环绕外立面阵列般10余米高的多立克柱廊,如男性的阳刚,威武雄壮,亦不乏优雅的比例尺度,已耸立于斯2500余年。其北侧伊瑞克提翁神庙面南而立的女群像柱廊,如女性的端秀和温柔,也玉立于此2000余年。目遇这数千年相对的建筑时空(图2),我不禁感受到此刻蓝天白云下,这一石头写成的史诗带来的艺术感染力和震撼,竟是如此的强烈。以至,我在微信上这样写道:“永远的建筑经典,永远的雅典卫城,永远的帕提农神庙。”

图2  (帕提农神庙与伊瑞克提翁神庙)

漫步于卫城之巅,我环视并俯瞰到整个雅典(图3)。一个数千年的城市,肌理如旧,底蕴依存的历史名城,尽收眼底。干净、错落有致的城市轮廓天际线(图4-5),周边远山如建筑群的底景,映衬着这座古老的城市。

图3 ( 从卫城山门俯瞰雅典)

图4-5  (雅典城市天际线)

3.埃皮达鲁斯

从雅典往希腊西南伯罗奔尼撒半岛行进大约3小时车程,可抵达古希腊传统医学医药神的圣地---埃皮达鲁斯。这里群山环抱,古木参天,再加上这里的人文环境,能让人们充分领略到希腊内陆的自然风光和厚重历史。埃皮达鲁斯圣地始建于公元前2000年,现保存有神庙、邸宅、旅馆、剧场等大量古建筑遗存,以及涉及医学的碑铭。其中,保存相对完整的埃皮达鲁斯古剧场是一座堪称世界之最的剧场。

当人们走进这片历史文化遗存区域,可明显感知这里的生机与气象。此地,植被茂盛,古松与橄榄树成片成林,与其周边贫瘠的丘陵环境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记得有一年我去山西太原晋祠考察,前往途中周边环境略感荒芜和缺乏生气,但一到晋祠,那个场所却显现与周边截然不同的风景和气象。我以为这是建筑选址的学问,东西方实质殊途同归。

我们来到圣地入口,经过一段茂密的林荫小道,翻上一个小山岗,一座尺度巨大呈扇形的露天古剧场跃然眼前(图6)。这座曾经作为古希腊无数次节日庆典和文化集会的场所,已有2400余年的历史。从东侧的廊柱入口即可进入到古剧场的圆形歌坛,面对20余米直径的歌坛的是30余排石砌结构观众席(图7)。无论谁到访于此,你都可以在这歌坛的圆心位置一试你的声音,便可直抵观众席上每个角落,与看台上的观众互动,去感受这一绝妙的自然声剧场。这座公元前4世纪由希腊建筑师阿特戈斯和雕塑家波利克里道斯创作的杰作,能容纳1.5万观众,其完善的声学设计,和声场效果当为世界一流水平。时至今日,该地仍作为希腊国家歌剧院的演出重地。

图6-7  (埃匹达鲁斯古剧场)

我沿着这古老的看台通道向上攀登,半坡腰中的石缝里,竟开着一簇簇无名的野花,在阳光的照射下显出一种倔强的生机。我喜爱这古老斑驳厚重的石块之间怒放的生命,这石缝中的新生命也可以说是这一圣地生生不息的象征(图8)。当我到达看台最高处时,仔细观察,原来这看台呈坐北朝南布置,东、西两侧山峦环绕,整个剧场好像一把太师椅镶嵌于这山体之中。近观南面森林如苍龙横卧,远处山峰又好似东方建筑风水学中的案山,朝山一般,真可谓一方风水宝地。这种建筑规划营造的奥妙,东西方竟也如此地相似。

图8 ( 埃匹达鲁斯古剧场)

剧场与神庙、体育场等曾作为古希腊主要的公共设施,是希腊精神文化发展的重要载体。曾经由古希腊露天剧场背景下诞生的戏剧表演,也成为了西方戏剧的源头。

(未完待续)

作者简介

殷昆仑,湖南省建筑设计院副总建筑师,教授级高级建筑师,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

责编:王铭俊

来源:湖南设计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