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湘徽 文萃报供稿 2017-03-10 14:46:33
谭延闿(1880-1930):字祖安、祖庵,号无畏、切斋,湖南茶陵人,曾任两广督军,三次出任湖南督军兼省长兼湘军总司令,后任南京国民政府主席、行政院院长。谭延闿也是有名的美食家,其祖庵菜系开创现代湘菜先河,堪称现代湘菜的祖师爷。
“局”是棋语,引申“情势、处境”。“饭”与“局”连成一体,玄妙尽显。一场饭局,既可亲朋交流,也能对手交锋。遇上把酒言欢自不必说,要是遇上“鸿门宴”,那可就真是——吃饭事小,出局事大。
1930年9月21日中午,谭延闿在享用完一生至爱的鱼翅大宴后参加阅兵仪式,不料坠马突发脑溢血,这顿鱼翅宴也成为他最后的午餐。
在美食专栏作家南宫浩看来,这是死得其所,是幸运对他的最后加持。
没有记载那顿饭局的出席人员,但有谭延闿的饭局想必是不拘小节、谈笑风生的饭局,因为他是精于调和鼎鼐的大元帅谭延闿。
喜好待客,特制八仙桌能围坐10多人
“民国官宴很有礼仪讲究,首先会派人提前三天送帖上门,并附上菜单、陪席人员名单,末尾还请求对方对菜单进行指正。受邀客人则会回帖‘敬陪末席’。”南宫浩谈到民国饭局,认为最为头疼的是坐座位,往往相互谦让很久才能落座,而夹菜也在尊卑礼仪上有它的繁文缛节,一场客套下来,菜都凉了。
1904年10月,明德学校的新式教育受到王先谦等人反对,并威胁到教员黄兴等革命人士的人身安全,当时校长胡元倓不得已请来刚入翰林院的谭延闿坐镇,并在自家设宴款待谭,让黄兴陪同。黄兴知道陪官吃饭可不是什么好差事,而且志不同道不合,难聊到一块儿。哪知谭延闿见人便拱手作揖,感谢他们为明德学校的孜孜奉献,屋里气氛如破冰般瞬间化开,一桌饭下来,黄兴便认定谭延闿的为人,后来成为私交很深的朋友。
待客,可以说是谭延闿的强项,也是他的喜好。为了方便待客,在荷花池(现蔡锷北路水风井附近)的谭家大院里专设有宴客厅,客厅里摆放着一张特制的八仙桌,可以围坐14-15人,为方便夹菜,谭家专备一尺多长夹菜筷子,杯盘碗盏也比普通的大。而且,谭延闿会特意比客人先到,见面便会一一嘘寒问暖。这样的饭局与一般的官宴气氛截然不同。时任中缅印战区美军总司令的史迪威1943年与蒋介石共进一餐后感叹:你从他部下和侍从僵持的姿势和紧张的表情中可以想见,汗水正从这些家伙们的背上淌下……
饭局是人与人彼此沟通、接近距离的一种特殊道具,谭延闿可说是将此发挥到了极致。一是饭菜一流,二是文采斐然。在1917年9月1日二次退位时,谭摆席宴客:“今承盛意公饯,甚感!闿与诸君共事一年,不无恋恋。今将去矣……我所最抱歉者,使诸君怀抱不能发展耳。”字字情真意切,直入人心。所以,谭在国民党内人缘极好,因他是文官,人称“文甘草”。中药配伍各有禁忌,唯有甘草跟什么药都能配合一起用。
一桌乳猪鱼翅席,要花费150个大洋
一次广州招待军官的宴席上,谭延闿的家厨曹荩臣上的第一道菜便是谭家豆腐汤。这碗看似普通的汤,食客吃后满嘴噙香,胃口舒畅,一个个地叫好;然后第二道菜便是红烧鱼翅,这鱼翅由云南宣威火腿与土鸡炖数十小时,上菜时只能上长须排翅,不见杂菜,味厚汁浓,鲜美异常。
在谭延闿看来,一顿愉快的晚宴离不开大快朵颐的饭菜。谭延闿身为美食大家,不仅深爱着美食,而且对每道菜都有独到的深究和品位,认为每一道菜“皆有法焉,不敢苟且”。所以吃遍淮扬菜、粤菜、湘菜的他深味美食精髓,于是根据自己的想法设计出了200多道菜,于是在民国便有了祖庵菜谱。
祖庵菜在烹饪方面很有特点。
第一,对于食材的挑选非常考究,追求极致,只用上等之料、珍品之料、时鲜之料。
第二,刀工精妙。菜肴制作按照不同的要求,食材切割也很讲究,“发丝百叶”细如银发,“梳子百叶”形似梳齿,“溜牛里脊”片同薄纸,“鳝丝蒜苔”细如火柴梗。
第三,擅长调味。上等的食材,有其独特的滋味,厨子要善于发挥食材的滋味,既保持本源滋味,又有所变化和提升,这就是厨师创造出的新滋味。祖庵菜注重食材主味的突出,加入调料烹饪之后,锁住原味,却又不同于原味,味感的调摄精细入微。祖庵菜口味独特,其他人想模仿,可以得其形,却难以得其味。
第四,技法多样。根据菜肴的设计,组合羹、炙、脍、濯、熬、腊、濡、脯、菹等多种烹饪技法,急火起味用“溜”,慢火浸味用“煨”,调味用“烤”,边入味边烹制用“蒸”等。祖庵菜的煨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在色泽变化上分为“红煨”“白煨”,在调味上则分为“清汤煨”“浓汤煨”“奶汤煨”,采用小火慢焖,保持汤的原汁原味。
据说祖庵菜有200 多个品种,其经典菜有祖庵鱼翅、红煨熊掌、透汁鹿筋、鸡汁鱼唇、糖心整鲍、麻仁鸽蛋、龙凤鸡丝、祖庵豆腐、邵芽白心等。其中鱼翅又分为羔汤鱼翅、红煨鱼翅、蟹黄鱼翅、红烧鱼翅等多种烹调方法。
谭府经常宴请,每次设宴,谭延闿对于菜肴搭配都要亲自过问,交代家厨注意事项,把控菜肴品种,对于厨师提出的方案,也要进行斟酌,宴请的菜单也由他来确定。…
“玫瑰情人汤”的典故,令听者动容
“谭延闿有道‘神仙鱼羹’,当时家厨曹荩臣第一次做时,很神秘地将自己关在一个封闭的小房子里,一天之后端出一碗汤来,那汤既有鱼的鲜美,又有鸡的浓香。大家跑到房间一看,只见一条完整的鱼刺挂在砂锅的上方。”南宫浩讲起这道菜做法的特别之处来——先用砂锅炖土鸡汤,在鸡汤上方悬挂一条鲫鱼,用锡箔纸或牛皮纸将砂锅密封好,文火炖3-4小时,先大火转小火,让鸡汤的蒸汽把鲫鱼蒸熟。鲫鱼蒸熟以后会慢慢脱骨掉进鸡汤,直到最后只剩下鱼头和鱼刺。再炖4-5小时,形成鱼羹。“这种做法很神奇,后来失传了。但听说现在又有人研制出这道菜的做法了。”
曹荩臣对火有着特别的了解,在条件有限的情况下,仍将自己的火分为煤火、炭火和柴火。“过去做菜,因为调料相对简单,这就更加考验厨子的火功,以及对食材习性的把握;现在的厨子则更多需要熟练掌握上百种佐料的用法。”
在取料方面,谭家当然也不会马虎:霜前的白菜、霜后的萝卜、早韭、晚崧(白菜)、秋天的鸭子、冬天的鱼。
当时流传有一个故事:谭家为做一份咸蛋黄炒白菜心,他事先要取晚上收割的大白菜(晚崧)三担,去边取嫩心来烧,因为晚上的白菜是非常鲜嫩的。据说每到做这菜时,周围的穷人就可以从谭家的垃圾堆里捡到很多白菜叶吃。
“谭延闿最厉害的还是会创新,祖庵菜几乎都是改良过的,当时谭是设计师,而曹则是工程师,两人十分默契地配合了18年。如果说曾国藩湘菜以军菜的形式普及全国,那么谭延闿则将湘菜带入一个新的时代。”谭延闿的创新典故,其中有一个让许多女人为之动容。那是谭延闿在完婚的第二年,一家人随父亲迁入广州,夫人方榕卿例假不调,又不肯服药,谭延闿便别出心裁,要家厨做一道玫瑰母鸡汤给方氏吃,家厨不会,谭延闿便亲自指导,先熬鸡汤,后放入玫瑰,再调入适量蜂蜜。结果方氏喝了几次后竟然好起来了。这事儿被总督府的人传了出去,一时传为佳话,“玫瑰母鸡汤”也遂改为玫瑰情人汤,成为广州酒家里的名汤。
1920年,方氏在上海去世,远在湘南忙于准备第三次督湘的谭延闿后来才得知死讯,在零陵军中悲痛欲绝,发誓终生不再续娶。为了表示对方氏的深切怀念,一向注重美食的谭延闿竟在军中吃了100天的素菜。
自嘲贪嘴,“每天被清蒸一次,烧烤一次”
1928年谭延闿忽患中风接受治疗,他曾风趣地对朋友说:“我一生好吃,现在自身每天被清蒸一次,烧烤一次,大概是贪嘴的报应。”
而谭延闿对其夫人如此情深,除了方氏也懂美食、文史外,也与另一个女人,另一张饭桌有关。
谭延闿虽出生于官宦之家,父亲曾为两江总督,但母亲却只是家里的一位小妾,她虽生有三个儿子,但在封建礼制下,她长期未取得与其夫同桌而食的权利,吃饭时只能站着用餐。母亲常对他说:你们兄弟要努力读书,将来做番大事业,那我在谭家虽然吃苦也感到安慰了。这对年幼的谭延闿刺激很大,吃饭时往往伴母而食,对母亲李太夫人晨昏定省,十分孝敬。24岁那年,谭延闿在全国统考中以第一名的成绩获中会元,在殿试中获得进士,算是光耀了谭家门楣,父亲谭钟麟便向全家宣布:“李氏夫人可以入正厅就座用膳。”母亲的待遇变化本是喜事,但谭延闿却有他的个人滋味。
一张饭桌看透世俗,自此他对弱者心存宽容。《申报》1929年载,谭在湖南任督军时,一日打电话回军署,有一署员问是谁,谭只答“祖安”二字,署员未听明白,以为另有一人寻祖安,乃信口答曰,总座正在午睡,有事请亲来拜谒,是他吩咐下的。谭回署后,对此事未加追究,只关照办事人,以后不可倚势骄人。
浮世功名皆过往,研究美食对谭延闿来说才是一大要事。对后来的起起伏伏,谭延闿对酒当歌时道出心声:茫茫念来日,恻恻感群暄。海色浓如酒,春风细拂门。桃花开正好,莫羡武陵源。
虽然谭延闿一生是做到了“听风听水自淹留”,但1928年忽患中风病,“左手及足时感麻木,经西医极力救治始愈。然至今左手仍欠活动,探物时如不注意,即不能移动。面目浮肿,微带黑色,颜福爱博士常为诊视,谓肝中血管受病,致血液过多,血压线增高”。后来不得不每天接受温水浴和电疗各一次。他曾风趣地对朋友说:“我一生好吃,现在自身每天被清蒸一次,烧烤一次,大概是贪嘴的报应。”
祖庵菜流进民间
谭延闿执政湖南时,曾与朋友一起开了家酒楼“曲园”,专门用于招待各方军政要员,可见他的饭局之多。“曲园曾在小四方塘的黄翰林公馆花园内,亭台掩映,花木扶疏,也就是现在五一广场平和堂的后面。”后来,谭延闿去了南京,在南京也开了一家曲园,湘菜开始影响全国。
在谭延闿去世后,跟随18年的家厨曹荩臣离开谭家,自己在长沙办了个酒家叫健乐园,当时因为打着祖庵菜的招牌,也是盛名一时,祖庵菜也一时从官府流进民间。
在南宫浩看来,祖庵菜的特点用长沙来说就是“巴粘的”“落口消融”,南宫浩认为这种特色可能与谭延闿没有牙齿有关。但是,这并不妨碍谭延闿对美食的研究。
还说那豆腐。谭延闿为了一道豆腐,专门挑选了一个刘姓夫妻的豆腐店,专供各大公馆使用。制作豆腐的黄豆选用湖南攸县“六月爆”和“十粒五双”,这些黄豆大小一致。制作用水是长沙井水,再以湘潭的石膏点卤,看上去不过是一块普通的豆腐,但从谭延闿的讲究上看,就不得不佩服他的用心,要有多深的爱才能如此去讲究。
同样,谭延闿对自己的夫人也是极深的爱,他用多年守诺来表达。“这在那个时代都是非常难得!”后来,尽管一位英国女人表达爱意,谭延闿婉拒,对于孙中山牵线宋美龄,谭延闿也是认“干妹妹”来谢了这份缘。
(整合自《潇湘晨报》《趣民国》等)
责编:饶平平
来源:文萃报供稿
我要问